桑田 王歡 王桂華 姚媛媛
[摘要]目的 分析疼痛控制護理在促進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11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給予疼痛控制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骨折愈合時間及關節(jié)功能評分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疼痛控制護理在促進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疼痛控制護理;創(chuàng)傷性;骨折;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4(b)-0135-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on Promoting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SANG Tian WANG Huan WANG Guihua YAO Yuanyu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the Eastern Divisio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on promoting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ngth of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and the joint function scores were bette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ha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Traumatic; Fractur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易產生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其運動功能,且術后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加重了家庭負擔,因此醫(yī)護人員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要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緩解不適感[1]。該院為研究疼痛控制護理在促進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110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疼痛控制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110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男37例,女18例,平均(41.4±5.7)歲;交通傷27例,高處墜落傷14例,重物擊傷7例,跌倒傷5例,其他2例;軀干骨折29例,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11例。對照組男35例,女20例,平均(41.7±6.1)歲;交通傷28例,高處墜落傷13例,重物擊傷9例,跌倒傷4例,其他1例;軀干骨折30例,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所有患者均無神經根血管損傷及嚴重心肝腎功不能不全;術后意識清醒,無認知及以及行為障礙者;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為自愿參與該研究。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致傷原因、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手術治療及術前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術后基礎護理、并發(fā)癥預防、病情觀察、注意事項、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疼痛控制護理。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2.1 成立疼痛控制護理小組 成立專業(yè)的疼痛控制小組,小組由骨科醫(yī)生、麻醉師以及??曝熑巫o士等人員組成,術后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正確評估,并根據患者具體疼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疼痛控制方案,根據該護理方案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具體護理工作,并在護理措施實施前詳細向患者解說,提高患者配合度。
1.2.2 物理鎮(zhèn)痛 手術結束6 h內可幫助患者翻身1次,幫助其選擇舒適體位;24 h后可用冰袋對切口周圍進行冰敷,減輕術后髖腫脹及局部出血現象;幫助患者將患肢抬高,并適當給予輕柔按摩,緩解麻木感,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2.3 加強松弛訓練 幫助患者選擇舒適臥位,根據規(guī)定程序指導患者進行全身肌肉收縮訓練,從患者雙手訓練開始,緩慢吸氣并緊握雙拳,吐氣時慢慢放松,患者可感覺到手指、手掌以及前臂的緊張狀態(tài),從而緩解其緊張感;隨后利用該法促進患者除患肢外的肢體、胸腹以及頭部的放松,幫助患者調暢氣息,消除或緩解術后疼痛感;并在訓練期間可播放舒緩、動聽的音樂,幫助患者平復心情。
1.2.4 質量監(jiān)控 護士長要定時進行查房,檢查與監(jiān)督護理人員工作落實情況,并詢問患者康復訓練及疼痛情況,掌握患者對本次疼痛護理的滿意情況。定期召開質量總結會議,解決患者反饋的疼痛控制中的具體問題,并加以改進,提出具體的整改計劃,全面改善護理質量。
1.3 評價指標
①疼痛。0分: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可視為輕度疼痛;4~6分:疼痛明顯,可影響睡眠,尚能忍受,可視為中度疼痛;7~10分:患者疼痛強烈,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可視為重度疼痛。②詳細記錄兩組患者住院天數以及骨折愈合時間。③關節(jié)功能評分。根據Harris評分標準,共有疼痛、功能、畸形及運動范圍等4個方面,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表示關節(jié)功能越好[2-4]。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據選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c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輕度疼痛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n(%)]
組別 無痛 輕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觀察組(n=55) 0(0.0) 46(83.6)* 7(12.7)* 2(3.7)*
對照組(n=55) 0(0.0) 26(47.3) 21(38.2) 8(14.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天數、骨折愈合時間以及關節(jié)功能評分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x-±s)
組別 住院天數(天) 骨折愈合時間(周) 關節(jié)功能評分(分)
觀察組(n=55) (13.1±2.1)* (14.3±2.5)* (69.9±8.6)*
對照組(n=55) 19.9±3.2 18.9±3.7 50.4±3.6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創(chuàng)傷性骨折是骨科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一般是由多種外在致傷因素引起,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功能訓練是一個痛苦且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患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折磨,同時還要承受肢體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引起的不便[5]。疼痛可對患者機體局部甚至整體功能造成影響,降低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部分患者甚至失去繼續(xù)接受功能訓練的信心,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6]。因此,給予患者針對性的疼痛控制護理,可顯著緩解其疼痛感,提高預后效果。在該次觀察中,觀察組患者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發(fā)生率分別為12.7%,3.6%,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知,給予術后患者疼痛控制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降低中、重度疼痛發(fā)生率,臨床應用價值良好。
為了緩解創(chuàng)傷性骨折術后康復期疼痛感,可給予疼痛控制護理,可通過成立專門的疼痛控制小組,加強物理疼痛干預、松弛訓練及護理質量監(jiān)測等,全面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同時在護理中還可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光線適宜、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22~25 ℃,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并定時通風、換氣及消毒;根據季節(jié)為患者準備適當的衣物、被褥等;還可在病房內擺放患者喜愛的擺件,或在病房內擺放綠色植物,增加病房生機,去除異味[7]。同時還可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給予心理疏導;并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看書等多種手段轉移患者注意力,減少致痛因子的產生,提高術后舒適度[8]。疼痛控制護理,符合現代醫(yī)療改革體制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理念,以患者為護理工作中心,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精神及物質需求,減少了醫(yī)患糾紛事件的發(fā)生,全面提高了醫(yī)院護理水平,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峻,廖鵬,車美華,等.無痛病房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3):2738-2741.
[2] 陳劉群.無痛護理理念在促進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6):345-346.
[3] 潘杏玲,馮周蓮.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9):89-91.
[4] 王彩紅.心理護理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抑郁焦慮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2,7(2):327-328.
[5] 周彩瑛.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4):362-364.
[6] 朱雪輝,陳敬愛.創(chuàng)傷性截癱患者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外醫(yī)療, 2011,30(19):158.
[7] 安明勛.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早期鎮(zhèn)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10): 117.
[8] 凌佳.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心理護理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9):
1145-1146.
(收稿日期: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