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
中國古代建筑的選址,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和文化習俗,不僅考慮山水地貌氣候等自然因素,也顧及政治軍事防守等實用因素。宋代的地方衙署的選址建造雖未像宮廷建筑那樣要求嚴格,但仍遵循著一定的原則。
一是“治中為要”原則。在宋代,很多地方城市都分為子城(內(nèi)城)和羅城(外城)兩個部分,地方衙署往往建在子城中。這種選址源于古代對“治中”的重視?!胺补俑监l(xiāng)州及都鄙之制治中,受而藏之。鄭玄注曰‘中者,要也’?!?(《周禮·春官》)這個“中”并非指中央,而是指重要。對于宋代地方城市而言,最重要的位置就是子城,子城是整個城市的核心,有重要的軍事防御意義。把地方衙署建在子城之中,將子城“甓以固之”(《至順鎮(zhèn)江志》卷二《城池》)與普通百姓居住的羅城區(qū)分,既是為了突出地方政府的中心地位,將地方官吏與普通百姓身份加以區(qū)分,更是為了增加城市核心區(qū)域的防御功能。
二是“藏風聚氣”的原則。宋代地方衙署的選址還受到地理環(huán)境和風水風貌的影響。中國古代注重陰陽風水學說,認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方位格局能夠?qū)崿F(xiàn)“藏風聚氣”的功能。正如宋代湖州行署建筑排列為“大廨居中,譙門翼其前,‘卞蒼’擁其后,‘清風’‘會景’‘銷署’蜿蜒于左,有青龍象?!髟隆粯仟氈盼髂?,為虎踞之形,合陰陽家說?!保ā叮翁﹨桥d志》卷十三《宮室》)。具體到建筑的選址上,“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就是指背面地勢高明、左右護山圍繞、前方開闊并曲水環(huán)抱之處。如臺州衙署位置是在:“臺州之北,大山綿亙,其一支自東而西,蜿蜒逶迤,至江而止,勢若回顧,是為龍顧之山。子城據(jù)其下,宮寺在焉。”(《赤城集》卷二《臺州重修社稷壇記》)北宋時,臨安府衙署在鳳凰山之右,也是依山而建。汀州衙署也是建在“地占高明,山水拱抱”(《臨汀志》)的臥龍山下。古人所認為的這種“藏風聚氣”的地理位置,用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往往是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水源充足的地方,在實現(xiàn)防寒御曬方面有一定益處,也比較能夠滿足人們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求。
三是“相地卜居”原則。早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通過相地考察來決定都城的所在地。如周族部落杰出首領公劉選擇都城營造時“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保ā对娊?jīng)·公劉》)就是通過相陰陽、相地來決定都城,并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周公相宅選都時:“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伻來以圖及獻卜?!保ā渡袝ぢ逭a》)這是通過相地和占卜,最終決定將周代的都城建在洛邑。宋代地方行署的選址也是如此,通過對地理環(huán)境的考察,來選定最合適的位置。如福州衙署經(jīng)相地考察選址建造后,一直沿用很久?!爸葑試栏叽笙嗥澩?,告卜于晉,乃定宅方位,迄今不移矣?!保ā洞疚跞街尽肪砥摺豆荨罚┚瓦B衙署內(nèi)的甘棠院,是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錢昱數(shù)月考察,觀察地勢高低,并命人“芟去荒蕪,開辟基址”(《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廨》)建造而成。
作者:南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講師,博士洛陽北宋衙署庭園遺址實測圖(選自《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