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源清
《龍場遺夢》取材于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在修文縣龍場鎮(zhèn)悟道的生活片段,是貴州省首部反映王陽明題材的微電影。
一邊是豐饒深厚的陽明文化,一邊是方興未艾的新媒體浪潮,如何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深入挖掘、推介陽明文化,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與傳播?
這是王學圣地貴州亟待回答的問題。
2014年,由貴州陽明文化研究院策劃、貴州師范大學拍攝的微電影《龍場遺夢》推出,為陽明文化的宣傳推介提交了一份獨特的答卷。影片自開播以來,先后斬獲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金海棠”獎三等獎、“筑夢貴陽”微電影大賽二等獎、華東六省一市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等多項大獎,引發(fā)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龍場遺夢》取材于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在修文縣龍場鎮(zhèn)悟道的生活片段,是貴州省首部反映王陽明題材的微電影?!痹撈瑢а荨①F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沈磊表示,影片從編導、拍攝、剪輯到演員出鏡,均由貴州師范大學的師生擔任,純屬公益性質(zhì)。
《龍場遺夢》從一位老年游客在貴陽市修文縣陽明洞文物保護區(qū)旅游時引發(fā)的一段夢境切入,講述明代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在龍場驛丞悟道心學,并利用人的羞恥之心讓盜馬賊知廉恥、明良知,教化龍場諸生“天下無不可教化之人”的故事,微言大義地闡釋“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德理想內(nèi)涵。
“早在籌備組建貴州陽明文化研究院時,我們就想到要利用新媒體拍攝一部王陽明題材的微電影,以形成良好的研究、宣傳態(tài)勢?!痹O置于貴州師范大學的貴州陽明文化研究院的一位負責人說。
歷時半個多月的拍攝、剪輯,時長13分鐘的微電影《龍場遺夢》終于出爐,并先后發(fā)布在優(yōu)酷、土豆、騰訊等各大視頻網(wǎng)站上,供網(wǎng)民免費觀看、下載。在入圍“筑夢貴陽”微電影大賽二等獎后,該影片又在貴陽電視臺、貴州電視臺先后播出,獲得良好評議。
“這部微電影拍得很好,既有故事情節(jié)也有教育意義,讓我們對王陽明有了更直觀的了解。”2015年10月17日,在首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龍場遺夢》主創(chuàng)團隊見面會現(xiàn)場,來自貴州民族大學的學生田婷感慨地說。
“《龍場遺夢》的成果,既得益于學校師生的支持與配合,又得益于網(wǎng)絡時代的新媒體技術?!睂а萆蚶谡J為,一方面微電影短平快的傳播方式能夠迅速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搭建低門檻的傳播平臺,也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方式。
《龍場遺夢》微電影劇照(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供圖)
鑒于《龍場遺夢》帶來的良好效應,貴州陽明文化研究院及貴州師范大學“乘熱打鐵”,計劃打造以陽明文化為主線的微電影“龍場三部曲”。其中,反映抗戰(zhàn)時期張學良被囚修文陽明洞的微電影《龍場遺恨》已于2015年8月殺青。據(jù)沈磊介紹,明年他將為貴州陽明文化研究院和學校重磅推出第三部《龍場遺愛》以及王陽明手偶定格動畫片,以求更精致地反映王陽明在貴州的生活經(jīng)歷和悟道過程。
“目前,微電影和動畫片都已在策劃當中,我們希望能與相關部門合作,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傳播的同時,爭取上城市院線和農(nóng)村院線播放,從而更多維地傳承陽明文化?!鄙蚶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