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輝
極簡是精神得以升華的襁褓。一學者與學生談《西游記》。他說:“別看其為一篇神話小說而已,你可知其中三徒弟名字之奧妙?”三徒弟之名為“悟能”“悟凈”“悟空”,三字莫不是教導我們精神肉體的極簡,而正是這份極簡,使三徒弟精神得以升華,最終修煉為佛。
極簡第一步,曰:“能”。
“悟能”是八戒之名。他生性懶惰,好色好吃,他卻實在是“能”!他能從一絲風中感到愜意,能從一口飯中嘗出甜頭,能因花開而樂,果結而喜,能從一路艱難中找到小樂趣,怎為不“能”?除去他的愛好盡為世間浮華之物一面,單從他隨處可樂,苦中品樂的心境,我們也能悟出一個“極簡”的道理:幸福與快樂不一定要來自榮華富貴,人生路上,沿途都是令人愉悅的風景!
正如蘇子所言:“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薄澳堋敝恚徽沁@般嗎?
極簡第二步,曰“凈”。
憨厚的沙和尚又名“悟凈”,他與世無爭,活得自在踏實,無疑已做到內(nèi)心的“凈”。
葛紅兵在論茶時提問:“茶真的有貴賤之分嗎?茶難道只有在紫砂壺中煮才有味嗎?”葛先生自嘲以前剛迷戀茶時,有濃烈的“名利之心”:得到好茶,就喜;得不到,就不喜。日久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非但未在品茶中得到平靜,反而越發(fā)浮躁了。其實所有的茶都香,只是各有各的味道;所有的茶器都能煮出茶的香氣,只是各有各的特色;所有的人心本身都是寧靜的,只是人們自己令其浮躁功利罷了。
放下一切裝飾,只取一口茶,只情迷一口芳香,心便能放下一片浮沉,贏得一地清凈。
極簡第三步,曰“空”。
有“能”,則有了對世間萬物的喜愛和追求,有“凈”,則有了對世間萬物簡單的對于本質毫無修飾的追求,那么“空”呢?“空”是“凈”的進一步升華。
與吳組緗、王瑤、季鎮(zhèn)淮并稱“北大中文四老”的學者林庚在清華園時,他家中的擺設幾十年未有過變動,而其本人也低調淡泊。他早已放下一切世俗名利,沒有絲毫的雜念,而正是這成就了一代大師。再看今日,《桃姐》導演許鞍華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自在地腳踏帆步鞋,平凡而忙碌地追趕地鐵,而一次又一次斬獲影片巨獎……他們生活簡樸,卻名滿天下。他們以極簡的方式面對世人,卻以驚人才能展現(xiàn)魅力!因為簡,而有了空靈;因為簡,而讓自己的心靈“空”出了發(fā)展自我的空間。
“能”樂,就可無論順逆而悠然處之;能“凈”,就可去除塵世名利之浮塵;能“空”,便有了更多的心靈空間發(fā)展自我?!澳堋薄皟簟薄翱铡?,心靈只有做到了極簡,精神世界才得以升華。
【點評】本文活用名著,從《西游記》中“悟能”“悟凈”“悟空”三個名字來切入話題,生動有趣,吸引讀者;同時又深刻揭示了“極簡”的內(nèi)涵,構思巧妙。三個分論點,表面上看是并列,實則是遞進關系,順逆皆“能”,是心態(tài);要有這種心態(tài),就要心靈之“凈”;心靈“凈”了,才能做到“空”,才能做到專注。最后一段總結,讓全文渾然一體,卒章顯志。文字干凈、凝練,表達到位,也是一大亮點。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2015年以來,《人民日報》力推“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它包括:欲望極簡、精神極簡、物質極簡、信息極簡、工作極簡、生活極簡……請以“極簡”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