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琪 李勇軍
在考場上那種特定的緊張氣氛等作用下,寫作文時,容易出現(xiàn)不少意外情景:面對考題,腦子雜亂,思路凌亂,一直找不到下筆的地方;文章寫到一半時,才發(fā)現(xiàn)選材與主題不符;或者,寫著寫著,覺得自己沒有東西寫了,離字數(shù)要求還差一大截;再或者,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半,而真正該寫的東西還沒有寫……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半截作文、文章字數(shù)不夠、內(nèi)容枯燥、文章偏題等情況。考場中,若不及時采取應(yīng)對策略,寫出的就是失敗的作文。
雖然這些意外情景,不一定每次考試都會遇到,也并非每個同學都會遇到,但一旦出現(xiàn),就是致命性的。以防萬一,我們平常就應(yīng)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應(yīng)對策略。這樣,再加之考場上的沉著應(yīng)對,定能不急不躁,扭轉(zhuǎn)乾坤,把作文寫好。
一、避免半截作文
顧名思義,所謂“半截作文”就是寫了一半的作文,作文沒有寫完,沒有成篇。之所以出現(xiàn)“半截作文”,一是寫作時間不夠用,二是思路出現(xiàn)堵塞。
1.考場作文時間不夠應(yīng)急技巧
考場作文時間不夠,這是在考場上寫作常見的情景之一。時間不夠時,可以這樣做:先寫一個好的開頭,直接點明題旨,中間段落來不及說盡述詳,那么就寫出大略的意思,最后在結(jié)尾部分,采用概括的形式進行點題,使之與開頭照應(yīng)。這樣也就可以使“損失”降到最低。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答卷時合理安排好答題時間,給作文留出足夠的時間,這樣才能從容地完成一篇佳作。
2.寫到一半卡殼應(yīng)急技巧
寫到一半,突然出現(xiàn)卡殼,即思路出現(xiàn)堵塞,這也是考場上寫作的常見意外之一。這時,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不妨先停下筆來,回頭看看作文命題,看看自己的立意以及已經(jīng)寫下的內(nèi)容,將自己的寫作思路重新整理一番,從而最終將思路梳理清晰;然后根據(jù)已經(jīng)寫完的內(nèi)容,并結(jié)合整理后的思路,選取新的素材,恰當安排材料,順利完成全篇。
磨刀不誤砍柴工。最好在寫作前,擬定一個寫作提綱,而且盡量將提綱細化到具體的層次直至具體段落的要點上。這樣,真正寫起來,我們就有章可循。即使在寫作過程中一時出現(xiàn)了卡殼的情形,只要看看提綱,也能及時讓寫作思路流暢起來。
二、避免字數(shù)不夠
有時候,立意也很好,取材也不錯,可是,寫到半路,自己竟然發(fā)現(xiàn),雖然能把文章寫完,可是文章的篇幅不長,字數(shù)達不到要求,比如說現(xiàn)在初中考場作文大多要求是600字左右,有時,卻往往只能寫四五百字。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
1.靈活變換
同樣的文字,不同的布局形式往往也會有不同的長度。本來一段可以寫完的,特別是那些排比句或?qū)懢暗木渥樱儞Q成詩行,每句一段。還有,將本來可以放在一個自然段里的對話分作幾個自然段來寫,比如說每個人的話都作一段,將對話描寫方式改成豎式排列。事實上,這樣的變換,往往還會給文章帶來一種錯落的形式美。
片段示例:
好友來到我的身邊,安慰我:“你不要這樣自暴自棄,你絕對有能力爬上來的呀!”
聽到這,我的語氣有些冷冰冰,說:“你別在這里‘發(fā)慈悲了,我不需要你如此嘲笑!”
可好友不為我所動,而是信心足足地說:“你自己好好想想,第一是人,倒數(shù)第一也是人,你看哪個更風光,哪個更榮耀?”
你看,這幾段文字這樣豎著排列,既避免了橫式排列的混亂,而且顯得條理清晰,現(xiàn)場感極強,很好地增加了篇幅的長度。
2.巧妙添加
添加結(jié)構(gòu)。一篇文章,除了文題、正文外,還可以有題記、小標題、后記等。適當添加這些結(jié)構(gòu)因素,也能很好地彌補字數(shù)不夠的毛病。例如:
童年是一首憂郁的詩,赤誠卻不明媚,美麗而不美好,有時甚至是羞于見人的,卻讓每個人流連忘返?!笥?/p>
這里就采用添加后記的形式,對文章的主旨進一步點明。如此重申,不僅不顯得重復啰唆,而且增加了結(jié)構(gòu)的形式美。
添加內(nèi)容。比如描寫人物時,對人物的動作細節(jié)、語言細節(jié)、心理細節(jié)、肖像細節(jié)、神態(tài)細節(jié)等進行描繪,一方面既能突出人物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增加字數(shù)。再比如添加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既能很好地渲染事件發(fā)生當時的氣氛,烘托人物活動的場景,也能很好地增加字數(shù)。例如:
一百元假幣又回到我的手中,我悄悄地把它撕碎,然后揉成一團,在回學校的路上,扔到一個垃圾堆里。這個時候,一種輕松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個片段事實上寫的就是一個動作:我把一百元的假幣扔了,可是,由于添加了動作細節(jié)描寫、心理細節(jié)描寫,這個動作就得到了非常具體的再現(xiàn)。
三、避免內(nèi)容枯燥
文似看山,喜不平。內(nèi)容枯燥的文章,往往就會顯得死氣沉沉,令人厭讀;可如果寫得有起伏,敘事節(jié)奏有變化,則往往會在文章主旨得到更好表現(xiàn)的同時,還有引人入勝之效。
1.設(shè)置懸念
所謂懸念,就是人們對事情的發(fā)展和人物命運的關(guān)切心情。在敘事時,就可以借助于人們的這種“關(guān)切”心情,設(shè)置問題,擺出矛盾,制造波瀾,讓讀者急于知道結(jié)果,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例如:
“咚咚……”
還沒走進教室里,就聽見從教室里傳出一陣陣的鼓聲。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樣的開頭就是一種設(shè)置懸念法:采用先聲奪人的形式,先寫教室里的聲音,然后交代教室里發(fā)生的事情,制造懸念,很好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調(diào)整敘述順序
常用的敘述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我們可以將順敘改為倒敘:將事情的結(jié)果放在開頭寫;我們還可以在順敘的過程中,妙用插敘,從而使事情的發(fā)展過程波瀾迭起,富有節(jié)奏,呈現(xiàn)一種搖曳多姿的情形。
片段示例:
我知道另一個人也擁有那樣的笑。在看著我狼吞虎咽時,在陪送我仰望星空時,在給我講述往昔歲月時,她也會露出那樣的笑。古銅色的臉,如溝似壑的皺紋,神采奕奕的眼睛,微微凹陷的唇,構(gòu)成一個甜美的笑。沒有笑靨秋波,依然打動了我的心。那是曾經(jīng)美麗過的外婆的笑,那是最愛我的人的笑。
這里就運用了插敘,由眼前的笑想到了外婆的笑,從而補充交代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引出對外婆的回憶,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更好地彰顯了文章的主旨。
3.改變?nèi)朔Q
常用的人稱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這三種形式,它們各有各的特點:第一人稱,親切、自然,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稱,可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稱,客觀、不受時空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在寫作記敘文時,我們不妨多采用人稱變化,特別是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化時,將第一人稱轉(zhuǎn)換為第三人稱,將第三人稱轉(zhuǎn)化為第二人稱,從而進一步豐富文章內(nèi)容。
片段示例:
初三的課程緊,原來話很少的我和媽媽話就更少了,但我還是希望多和媽媽說說話,談?wù)勑模蛇B著兩個周末,我抽空找她,她都說沒空;就連午飯,她也可以為了生意而不顧。
媽媽,您知道嗎?語文老師曾問過我們,最美好的時刻是什么時候。我的回答是和家人在月光下漫步,那是因為,我記得,暑假的一天晚上,你騎車帶著抱著一床被子的我,我沒坐好,掉下來,趴在被子上。那一刻,月光下的你,笑得十分開心。
在第三人稱(她)和第二人稱(你)中靈活變換,既豐富了文章的敘述手段,又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達,一舉兩得。
4.抑揚結(jié)合
抑,是抑制,是對人、對事的貶低,情調(diào)低沉;揚,就是表揚,是對人、對事的贊揚與肯定,情調(diào)高昂。抑揚之間,是人物的情感變化,也正是在這樣的變化中,敘述富有波折,從而更好地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片段示例:
媽媽聽了我的哭聲,也走進我的小屋:“哎呀,就這事啊,至于這樣嗎?爸爸媽媽這段時間特別忙,還真給忘了。這樣吧,今晚,給你過生日!”
聽到這,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一下子破涕為笑了。
……這個夜晚,我的生日依舊過得很熱鬧。只是,我明白了,只有多作交流,才能促進溝通和理解。如果一味沉默,我和爸爸媽媽又怎么能互相理解呢?
在這里,作者采用的就是先抑后揚的手法,重點寫了今年生日所發(fā)生的情景:從期待到興奮,再到失望,到怨恨,再到高興,心理起伏多次,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也更好地推出了主題:“我”多和父母交流才能相互理解。
5.著力渲染
所謂渲染,指的是為了增強表達效果,突出所寫的人、事、景、物的特點而進行的反復鋪陳,詳細描寫。渲染得好,能達到集中、完整、強烈的效果。
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突出人物的心理。比
如“天陰沉沉的,我的心也陰沉沉的”,就是用陰天來渲染自己的心情不好。
運用心理描寫,突出人物的感受。把在不同時期人物的心理變化寫下來,能使事情富有曲折性,掀起波瀾,增加文字的感染力,更好地吸引讀者,感染讀者。
片段示例:
聽到這,我猛然記起了老師昨天留的“作業(yè)”,心也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腦子也馬上清醒起來。老師叫了一個同學的名字,不是我!不過,這一聲也嚇得我冒了一身冷汗。我在心里默念著:“不要提問我!千萬不要!”老師又叫了一個同學——不是我!老天,您待我不薄啊!老師接著又提問了好幾個同學,我的心也稍稍放松了些。這時,老師說:“再提問一個問題。”我又緊張起來,覺得不幸的事情要發(fā)生。果然老師叫到了我,并問了我一個非常難的題,我一時回答不上來。
這一段中,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心理描寫比較詳細,而且富有變化,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自己的感受,使敘述過程也顯得一波三折,生動,給人以很深的感染力。
6.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常見的幾種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敘述事情的過程中,一般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但是為了使敘事富有波瀾,我們也可以綜合運用其他表達方式。這其中,又以敘述和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最為常見。
片段示例:
珍藏一份記憶,不管是輝煌的,還是羞澀的,不管是你崇尚的,還是你厭煩的;它畢竟如一條千年萬年不變的藤蘿結(jié)滿了你的歷史的故事,給你一份對往事的回憶,給你一份有關(guān)成長的記憶。
這一段,在前面敘述的基礎(chǔ)上采用議論,點明珍藏一份記憶的作用及影響進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避免偏題
主題是作者見解的體現(xiàn),是文章的靈魂和統(tǒng)帥,是材料和結(jié)構(gòu)都需要體現(xiàn)的中心。不過,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或因理解不當,或因無視限制,或因詳略不當,會發(fā)生偏離主題的情形。這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時“撥亂反正”:一是調(diào)整行文方向,改變原來不符主題的行文思路,改換成能體現(xiàn)主題的行文思路;二是修改行文,在文章顯眼處,特別是起承轉(zhuǎn)合的地方替換成點題的詞句段,在文章的空白處添加點題句,特別是在結(jié)尾處點題,通過言簡意賅的句子,總結(jié)全文,點明題意,提示主旨。
片段示例:
品味季羨林,你會明白建立最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
品味季羨林,你會明白我們活著是為了什么。
品味季羨林,你會明白什么叫問心無愧。
總之,品味季羨林,你不僅能品讀到他的人生智慧,更能從中汲取力量,讓自己更好地把握好人生,從而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未來。
如此語句,不僅很好地點題,而且它們能支撐文章的結(jié)構(gòu),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達到一種簡潔明快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