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高金蕊
關鍵詞:消癰散結湯;手法治療;郁滯期乳癰中圖分類號:R271. 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1-0050-02乳癰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乳腺炎,是發(fā)生在乳房的最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疾病[1]。按其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郁滯期、成膿期和潰后期,如郁滯期乳癰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可避免成膿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本文主要討論郁滯期乳癰的治療。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64例患者均為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乳腺門診就診的患者,均處于哺乳期,符合郁滯期乳腺炎的分期。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32例,25~ 30歲14例,31~ 35歲15例,36歲及以上3例,產后30 d以內4例,半年以內17例,la以內6例,1年以上6例;對照組32例,25—30歲21例,31—35歲8人,36歲及以上3例,產后30 d以內5例,半年以內22例,la內4例,1年以上l例。病程短者1 d,長者7d。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哺乳時間長短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 參照《現(xiàn)代中醫(yī)乳房病學》診斷標準為依據(jù)[2]。(l)多發(fā)于初產婦哺乳期,發(fā)生乳房腫脹,疼痛,結塊,皮膚紅或不紅,常伴有乳汁分泌不暢,全身無明顯癥狀或伴有微熱;(2)乳房腫塊增大,局部紅腫熱痛,伴惡寒發(fā)熱;(3)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多,核分葉計數(shù)左移。1.3排除標準排除慢性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乳房脂肪壞死、炎性乳腺癌等;青霉素過敏者。2治療方法2.1 治療組采用消癰散結湯配合手法治療。2.1.1消癰散結湯的組成瓜蔞15g,牛蒡子15g,金銀花20g,黃芩10g,連翹20g,梔子10g,天花粉10g,鹿角霜20g,柴胡10g,絲瓜絡15g,漏蘆15g,公英30g,元胡15g。以此為基礎方,隨癥加減。煎服方法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煎藥室煎藥,1劑藥煎成2袋,150 mL/袋,分別于早、晚飯后服用。2.1.2 手法治療的具體操作使患者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患側乳房,操作者立于適合雙手施力一側。乳汁嚴重不通者,可先擠按乳暈部,使乳管排乳通暢[3]。用進行操作的一手四指托住乳房,拇指與其他四指同時用力,自乳根部向乳頭方向呈放射狀推進數(shù)次,到乳頭位置時以拇食指輕輕捻壓乳頭,使乳汁流出,結塊處稍用力,使淤積之乳汁排出。雙側乳房均用此方法交替進行。手法治療每次30~40 min,每日1次,腫塊面積大于5rm x5 cm者可進行2次,中間間隔需超過6h,避免頻繁操作使患者不適。手法治療力度宜循序漸進,均勻用力,不宜突然用力,以免患者過于疼痛。2.2 對照組采用抗生素,外用消瘀軟膏(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制剎)治療患者靜脈滴注青霉素(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每日800萬單位,每天1次。2.3療程2組治療周期均為4d,4d后統(tǒng)計治療結果。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全身癥狀消失,腫塊消散;好轉:全身癥狀消失局部腫痛減輕,腫塊面積稍減??;未愈:全身癥狀無緩解,腫塊面積不減小。3.2治療結果2組療效比較,見表l。4典型病例
患者耿某,29歲,哺乳4個月,2014年1月4日初診,自述乳房紅腫脹痛,2d前開始發(fā)燒,最高時39℃,靜點頭孢類抗生素,體溫不降,來本院就診。患者左乳紅腫疼痛,惡寒身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查體左乳上象限紅腫,觸痛,有結塊,結塊面積約為8 cm×10 cm,體溫38.5℃,無其他不適現(xiàn)象。血常規(guī):WBC:12. 32×l09/L;乳腺彩超示:哺乳期乳腺,左乳上象限乳房組織增厚,內部回聲較正常低,分布欠均勻,考慮乳汁淤積性團塊。中醫(yī)診斷:乳癰(郁滯期)。治以疏肝清熱,解毒散結消癰。給予消癰散結湯加石膏10 g,浙貝母20 g,日1劑早晚2次口服,配合手法治療每日2次。3 d后復診,發(fā)熱已退,乳房紅腫消退,結塊基本消失。囑其保持乳汁通暢,調節(jié)情志,防止復發(fā)。隨診,未復發(fā)。5小結
中醫(yī)認為,乳癰是由于產后哺乳不當,乳頭破碎,引起毒邪入侵乳絡,以及肝胃郁熱,導致乳汁淤積,乳絡不通,氣滯血瘀,化熱成毒,熱盛肉腐。西醫(yī)則認為足病菌侵入輸乳管以及乳汁淤積等。在臨床上乳癰是哺乳期常見的疾病,一旦成膿破潰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經過跟隨導師學習,總結導師經驗,收集整理了近半年來郁滯期乳癰的患者64例,采用對照方式驗證消癰散結湯配合手法治療郁滯期乳癰的療效。經過對照,消癰散結湯配合手法治療乳癰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西藥治療乳癰。我國古代許多醫(yī)家都對乳癰有獨特的見解,《肘后備急方》中對乳癰的病機提出“乳汁不得泄內結,名妬乳”,“產后不自乳,蓄積乳汁作癰”等,《婦人大全良方》中提到了小兒含乳頭入睡而致“乳不時瀉,蓄積在內遂成腫硬”。在存治療方面,《外科正宗》中有牛蒡子湯、橘葉散、鹿角散等治療乳癰。在消癰散結湯中瓜蔞、柴胡、牛蒡子、元胡疏肝解郁,清熱散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連翹、梔子清熱解毒,疏表散邪;絲瓜絡、漏蘆通乳絡、散積乳;天花粉養(yǎng)陰生津止渴;鹿角霜性溫熱,防止清熱藥過于寒涼,使腫塊堅硬難消。在原方基礎上,隨癥加減,發(fā)熱者可加生石膏以退熱,氣血虛者加黃芪、黨參,惡露未凈者可加益母草、當歸,乳汁不通可加路路通,王不留行,結塊大而堅硬可加浙貝母,炮山甲等。關于手法治療,應在乳癰早期配合中藥及時操作,操作前可用毛中熱敷,并在推乳前川患者乳汁或溫水使乳房皮膚潤滑,防止手法治療對患者皮膚造成損傷。另外,哺乳期婦女要調節(jié)情志,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定時哺乳,保持乳頭清潔,若有乳頭內陷者應在生產前及時矯正。哺乳期發(fā)生乳癰,應及時治療,防止成膿。參考文獻:[l]陳紅風,中醫(yī)外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126[2]林毅,唐漢均,現(xiàn)代中醫(yī)乳房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42.[3]張麗莉,張曉琳,高中云,張曉琳教授手法排乳治療急性乳腺炎絳驗舉隅[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6):92.(收稿日期: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