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訪客·無為·古跡

    2015-08-19 17:50:53施立卓
    大理文化 2015年7期
    關鍵詞:大理

    施立卓

    無為香杉迎來不速客

    大理,天氣常如二三月。

    1942年3月25日,就在這樣氣候宜人的大理,無為寺來了三位中年游客,從衣著及舉止上看,這是非同一般的來客。他們從城里滇西警備司令部所在地杜文秀帥府出發(fā),一路走一路談,健步直前,樂而忘倦,連抬滑桿的伕子和扛槍的衛(wèi)兵在后面都幾乎跟不上。一直到了崇圣寺以北的五里橋,從平坦的公路拐上崎嶇的緩坡時,他們才想起應當以滑竿代步了。他們之中那位穿一身白色西裝書生模樣留著分頭的游客,顯得有些古怪,好像滑竿座扎屁股,他不時地跳下來凝神四望。走走停停,待繞過山麓一座上面寫有“南詔勝跡”四個綠色大字的高大照壁,他們一行就緩步跨入古寺了。

    這時,大理縣的縣太爺李少和早已在寺門迎侯。從李縣長與客人的交談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他們是李縣長邀請來游這座古寺的客人,那位身著戎裝的軍人姓趙,乃是滇西警備司令兼楚(雄)大(理)師管區(qū)司令,官職不小卻沒有一點將軍的派頭,滿身文人氣質;而另一位穿長衫戴眼鏡的是從昆明來的教授。主客三人正在聊天,卻不見了那位西裝客。他究竟什么時候離群而去的呢?原來一路沉默寡言的客人,一頭沉緬于山光水色之中,此時早已手捧著本子在寺門前三株高大的古樹下寫生哩。他一面畫一面不停地贊嘆:“非同小可!非同小可!罕見!罕見!”

    話說李縣長的這三位客人,確實是非同一般的人物。此時,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正燃遍中國大地,滇西邊防步步吃緊,他們一行怎么還有閑心來游古寺呢?說起來這是當時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堅持持久戰(zhàn)的中國,每個人都因不同的位置有著各自為抗戰(zhàn)盡力的不同方式。就說那位穿長衫的教授,他是西南聯(lián)大鼎鼎有名的教授羅常培,他用特有的方式為民族的精神鼓勁:而那位被風景吸引著的西裝客是剛從南洋為抗戰(zhàn)募捐后歸國路過大理的馳名畫家徐悲鴻:又當客人又當主人的將軍叫趙誠伯,字德恒,1888年出生于云南省騰越廳(今騰沖縣)清水鄉(xiāng),這一年54歲,是三人中最年長者。趙將軍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騎兵科,民國九年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的參議。他博聞強識,健談工詩,每逢茶余酒后,談笑風生,四座嘆服,幾乎不容旁人有插話的機會;他善寫律詩,很得李商隱的韻味。他尤其愛結交名士,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日軍趁機南下,侵占新加坡、越南、緬甸等國。當時,許多愛國人士和華僑紛紛取道滇緬公路回國參加抗戰(zhàn)。徐悲鴻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這次遠行已經是他的第六次南洋之行了。1939年1月,他身著夏威夷T恤,隨身攜帶著一千多張書畫精品,從印度、緬甸和馬來半島抵達新加坡。在碼頭上,他向新聞界再三表示,此次南洋之行的目的是通過畫展進行抗日募捐,“將自己所能貢獻國家,盡國民的義務”。為了這一宗旨,徐悲鴻創(chuàng)作出了像《愚公移山》《放下你的鞭子》這樣激發(fā)民眾抗戰(zhàn)熱情或反映民眾抗戰(zhàn)愿望的經典名作。直到1941年12月新加坡被日軍侵占,他才取道滇西回國,途經大理,和其他愛國義士受到趙誠伯將軍禮遇。給一位風塵仆仆勞苦功高的愛國畫家,提供一個稍事休閑的機會,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應該的。我們也不能不為身為司令長官和一縣之長的兩位當權者,對兩位愛國知識分子的禮賢的行為所感動?!爱嫾覍懝艠洌淌诩o游蹤,將軍徒步陪,縣長寺門迎?!痹趹?zhàn)火紛飛的時刻,在悠閑的表面下體現的是怎樣不平凡的生活方式??!

    在大理,徐悲鴻就一直住在趙將軍設在大理古城杜文秀帥府舊址的司令部里。司令部背蒼山臨洱海,環(huán)境幽靜清爽。徐悲鴻深深地被這里秀麗迷人的水色山光所陶醉,每日興致盎然地作畫。因庭院內多松又多鼠,他創(chuàng)作了一幅《松鼠圖》贈與趙誠伯先生。畫上題字是:“大理軍署為杜文秀帥府,歲壬午,誠伯長兄駐節(jié)于此。庭后此物甚多,生擒其一,充我畫材,玩競放之,亦快事也。悲鴻記?!彪x開大理前,他又手書兩副對聯(lián)相贈,其中一副是:“其人世無比;此地名不虛?!睂吓笥训膶W問文章和大理山水風光極為贊美。悲鴻先生在大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在遍歷蒼山洱海及賓川雞足山之余,還作詩紀念他同趙誠伯先生的徹夜長談:“儒雅風流趙使君,文章屈宋與爭衡。蒼山之下杜王府,剪燭傾談罷不能。”并特意用鉛筆為趙誠伯畫了一幅肖像,惟妙惟肖,神形俱佳。離開云南后,悲鴻先生時時想念趙誠伯,曾親書趙誠伯舊作一首,贈與友人:“千年崖石暗銷魂,水國干戈列洞門。杜宇聲聲啼不住,望夫人早化春云。景卿先生雅正,悲鴻。”

    徐悲鴻由緬甸經云南騰沖、保山到大理,沿途義賣畫作,籌集抗日經費。他在大理停留月余,舉行了一次義賣,共賣出五十多幅畫,收入兩萬多銀元。隨后,他將全部所得通過“富滇銀行”匯往總部設在昆明的“云南省各界抗敵后援會”。

    羅常培則是在3月24日這天,把云龍、瀘水和劍川的民家語(白族語)記錄完,準備回昆明,熱心的趙司令答應為他聯(lián)系車輛,并挽留他多住一個禮拜,于是就有了這次無為寺的壯游。

    這幾位不速之客的出現讓蒼山蘭峰下的無為古寺蓬蓽生輝。

    后來,對于這次無為寺之行,作為語言學教授的羅常培先生曾在《蒼洱之間》一書中作了生動的記述,其中有一段寫徐悲鴻為古香杉寫生的記錄:

    站在(曬經)坡上向東眺望,洱海澄碧如鏡,雞山迤邐如屏,拿望遠鏡來細看,連雞山頂上的楞嚴塔都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厥孜黝?,三棵唐杉的雄姿,掩覆在蒼山的底下,因為光線、方向的變換,和進山時所領略的景象又不同了。在坡上凝望了許久,天風虛嵐,牽衣縈發(fā)。跑回寺門前,悲鴻正在替三棵唐樹寫生。他先用木炭起稿,再用鉛筆墨筆鉤勒,對于光線的向背,皴紋的稀疏,絲毫都不肯草率。

    此次大理行,徐悲鴻還興致勃勃地游了清碧溪,寫下一首古詩:“云冷幽巖里,花香太素心。蚌開浮錯彩,石破見空青。思欲啟龍女,商量召洛神。果然一洗髓,自覺夢魂清?!辈①澝狼灞滔骸胺遨至秩獰o一不可入畫?!倍易珜懥寺?lián)語:“乞食妙香國,消魂清碧溪”和“和風蕩洱海,白雪點蒼山”。對于文獻名邦大理,這是在特殊時代極不平凡的紀念。

    有為無為,有岸無岸

    說到無為寺,一般人或許要盤根究底,這是什么樣的寺院,始創(chuàng)于何年,為什么寺名叫“無為”?

    徐悲鴻一行到無為寺時,大殿前懸著清光緒二十一年有個叫劉安科的人題有“清凈無為”四個字的匾。對佛學頗有研究的羅教授對此不以為然,用“清凈無為”解釋無為寺是不夠準確的,是以道教解釋佛教。佛教里的“無為”含有很深的禪味。什么是“禪”呢?“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即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只能領悟。禪可以開拓心靈和啟發(fā)智能,引導人們進入超凡脫俗的自由世界。因此,要想用凡人的視覺去參透禪的妙諦,往往是徒勞的。

    無為寺寺名的來歷,古老傳聞頗為神奇。據說南詔閣羅鳳的王妃白蓉前往吐蕃,學法于雪山圣峰寺天竺高僧贊陀崛多。后來,高僧南下來到南詔傳法,被南詔封為護國法師。高僧結棚點蒼山尖峰(即蘭峰)龍淵畔,此地為龍脈之地,夜間有靈光現于龍淵,隨著靈光現出一只牛蛟,吐珠如拳,光芒交匯月華。贊陀欲以缽盂收珠,牛蛟哀求,愿歸沙門,遂被封為護法青龍。高僧于淵側參禪講經三年,收董伽尤為徒,傳迷魂秘法于王妃白蓉。之后,贊陀云游四方,遍走南中,沿途除滅山精水怪七七四十九條,只身返回天竺八年。高僧再次來南詔時,天寶戰(zhàn)事剛結束不久。師聞因董白二徒在戰(zhàn)爭中施法術而死傷過重,遂責令二徒面壁思過。閣羅鳳死后,異牟尋攜王子尋閣勸拜見贊陀。贊陀回天竺時,攜來香杉苗五株,于是借見面之機,由伽羅尤、白妃、異牟尋、尋閣勸和他白己各植一株于龍淵邊。此時,異牟尋問高僧:“植樹為何?”話音剛落,空中祥云上忽現莊嚴妙香公主大勢至菩薩相,念偈語道:“有為無為,有岸無岸;身居龍淵,心達彼岸?!必懹^九年,異牟尋歸唐,就在龍淵所在建無為寺修龍苑十二院閣。

    “無為”二字原是道家名詞,后被佛經翻譯家意譯作佛語?!毒暗聜鳠翡洝防镉袀€故事說,大月氏國有個婆羅門之子鳩摩羅多的僧人在中天竺國時,閣夜多大士很委屈地問他:“我的父母心中常供養(yǎng)佛以求佛道,但不知是什么因緣,他們卻長年疾病纏身,不得安寧。而我們鄰居那人經常行兇殺人,從不樂于修行,卻一直安居無恙。這其中的道理我一直弄不明白,請禪師為我解說!”尊者說:“業(yè)通三世,如影隨形。積善余慶,積惡余殃。心本清凈。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边@是禪味很深的答案,然而聰明的閣夜多一聽就感悟了,于是斷然懇求皈依佛門。

    在佛經里,“無為”即“無為法”。法是修行的方法,就如同渡河需要使用船一樣。佛教認為,自然的規(guī)律是自然而然的,無任何定規(guī)。因此,《金剛經》里說:“一切圣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意思是說,所有的圣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舉個例子,三大圣賢孔子、老子和本師釋迦如來都沒有按某個老師的教導,說書上是怎么怎么說的,都是自己針對遇到的不同問題而提出自己的理解。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佛自己所說的佛法,也好比過河的舟船上了岸就不用惦念。對揭示宇宙真理的佛法尚且如此何況,對非佛法的世間知識,按書說、按人說都是固定的,而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聚會的結果,隨緣生隨緣滅,沒有永恒不變的。一句話,悟道的人務必要明白萬法無常。說無為,其實并非無所作為,而是大有為。

    傳說大理國時崇圣寺和無為寺皆為國寺,是國中傳武讀書之地?;首?、清平官、九爽、大軍將、節(jié)度使,其子孫可以自幼皈依,讀書習文至長,錄用于國家。兩寺住持大比丘多為歷代清平官等高官。如果說崇圣寺是國師所居地,那么無為寺就是地位顯赫者修行的最佳場所。因為,只有明白“無為”,才能修成正果。

    無為寺里有八景

    坡曰曬經,風敲玉罄,趁日暖風快和過月橋,登駐蹕:

    泉名救疫,樹列香杉,愛泉清樹古閑邀閣老,步華樓。

    一楊榮升

    對于這副長聯(lián),羅常培先生在游記中說:“大殿的楹柱上有民國二十四年邑人楊榮升所作長聯(lián)……寺僧大乘說這副對聯(lián)包括‘無為八景,實際上已經大半湮沒不存了?!?/p>

    “無為八景”在《大理縣志稿》“雜志部·古跡”有記載:“無為寺在蘭峰麓,創(chuàng)于唐,丙辰變毀寺。門樓為翠華樓,東北有駐蹕臺,以忽必烈南征駐此得名。寺前杉松五株,老干撐天,枝柯如龍形,皆東向,高數十丈,大數十圍,今僅存三矣。東有月涵橋,以月初生含于橋上,故名。后一泉日‘救疫泉,六詔時時疫流行,飲之得痊。西北有曬經坡,世傳唐僧玄奘取經時曬經于此。西南三里許,有閣老巖,峭壁千尋,高出峰半,青蒼突兀,高不可逾。南俯雙鴛溪,松聲泉韻,互相答響。上有洞,深不盈尺,石榻平展,可坐可臥,遙望西南諸峰,白云舒卷,千態(tài)萬狀。云間積雪皚然映。對此使人名利之心俱淡。有汝南王之玉罄碑,扣之有金石聲,今不知其處矣。

    魯迅曾譏諷中國方志里的“十景”、“八景”之類,說“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他主要指那些無聊士大夫硬拼湊的空洞無物言不及義的那些陳詞濫調。相比之下,無為寺的這八景,除“月涵橋”一目外,都很實在。這“八景”反映的是一段歷史、一段傳說,把無為寺的歷史文化充分體現出來,非常形象。

    閣老巖

    首先說“閣老巖”。閣老巖在無為寺西南的蒼山腰,遠遠望去酷像一只正要騰飛的鷲鳥。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喜洲華中大學任教的楚辭專家游國恩教授對無為寺也很感興趣,專門考證“無為八景”。對閣老巖,他的解釋是:“閣老巖舊志‘藝文志不見題詠,所謂‘閣老者亦不知其何人?”然而,竊以為“閣老”二字似有大文章可作。我們知道,佛教徒曾稱無為寺后的點蒼山為“耆閣崛山”,而“閣老”很可能是與“耆閣”形近而誤傳。

    “耆閣崛”是梵語,本為“貪食者”之意,其后轉指兀鷲,此類鷲鳥羽翼略黑,頭部灰白少毛,好食死尸,柄于林野。有時譯作“姑栗陀羅矩吒”,或閣崛山、耆閣多山、崛山,意譯為靈鷲山、靈山、鷲頭、鷲峰等。佛經《大智度論》卷三載:“耆閣名鷲,崛名頭。”因“山頂似鷲”,山頂柄有眾多鷲鳥,故名。這座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國首都王舍城之東北側,相傳釋迦牟尼在世時曾在這里居住和說法多年。

    據記載,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二百余會,最后在拘尸那城圓寂(逝世)。死后,由五百弟子回到耆閣崛山,公推阿難為長老,結集佛陀在世時所說的經法。這些經法都是靠傳聞和筆記加以整理,因此在每部經書的第一句都冠以“如是我聞”。相傳,阿難坐禪的時候,天魔波旬變成雕鷲來恐嚇阿難,佛陀就隔著石壁用神力伸手撫摩阿難的肩膀,阿難就不再害怕了。現在還存在雕鷲的爪痕和壁上的手孔,因此這座石窟就被稱為雕鷲窟。

    曬經坡

    曬經坡在無為寺東南半里的地方。清康熙年間任大理府通判的黃元治在《大理府志·古跡》中說:“曬經坡在蘭峰無為寺之上,廣三百步,不生草木,世傳唐時高僧曬經處?!?/p>

    據《大理縣志稿》記述無為寺曬經坡時,也是說這里是唐僧玄奘曬經的地方。大理的白族民間故事《唐僧過洱?!芬灿邢嗤膫髡f:唐僧挑著一擔取回的經書,從天竺經西藏、由中甸至永勝到洱海東岸想往蒼山,但人生地不熟,不知從哪里渡水。正徘徊間,見湖面上出現一座耀眼的長橋。誰知剛踏上去,橋就垮了。原來這是一座由洱海魚群集成的魚橋,狡猾的魚中途承受不了跳跑了,以致唐僧和經書一起落入水中。正在危急之時,泥鰍紛紛游來將唐僧和經書托起護送到海西脫險,最后來到無為寺平地上晾曬。因此,大理的佛教徒歷來忌恨魚而敬泥鰍,每年七月要往洱海放生,放的就是泥鰍:而念經時有節(jié)奏地敲打木魚,就是對狡猾魚群的懲罰。寺旁那塊平地也就叫“曬經坡”。

    除《大理縣志稿》稱唐僧為玄奘外,明代以前的記載只稱“唐僧”,所以有人認為這是一位從唐朝來的一位大德高僧,不一定指玄奘。不過,大理有關唐僧玄奘西天取經路過這里的傳說還有不少。

    救疫泉

    按大理明清時的方志中的記載,無為寺中有救疫寺,寺里有救疫泉,又稱救疫井。傳說在南詔時,流行瘟疫,喝了這里的泉水病得以痊愈,故此寺泉均以“救疫”名之。當清康熙年間,姚安文人高甭映來游無為寺時,寺已毀而井猶在。他在《救疫寺》一詩的序里解釋說,井水味甘冽,為什么能治病呢?是蒼山上六角花瓣雪花所融化成,而雪能消毒,雪融的水怎么不能痊疾呢?這和人飲仙家菊泉能延年祛病是一個道理。

    除了曬經坡、古杉,救疫泉是無為寺八景中一直傳下來的實景。后來,救疫泉北面不遠處修建起一座藥師殿,從而強化了救疫泉的佛教內涵。

    藥師殿供奉的是藥師佛,藥師佛的全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yī)王佛、醫(yī)王善逝等。佛教認為,按地域劃分,佛國凈土有“橫三世”:中間婆娑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和東方凈琉璃世界。釋迦牟尼是婆娑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端帋熃洝氛f,藥師琉璃光如來成佛后,在東方凈土化導眾生,且誓愿為眾生消除災苦、求得現世安樂。他發(fā)的十二誓愿中第七愿是:“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y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因此,藥師佛在病人及其家屬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據傳說,藏醫(yī)學名著《四部醫(yī)典》,即為藥師佛所傳。在仙人居住的藥城善見城里,有一座用五種珍寶建成的無量宮。宮殿里裝飾著各種珍貴的藥物。這些藥物能醫(yī)治龍病、赤巴病、培根病、合并癥、綜合癥等四百零四種疾?。荒苁篃岵∞D涼、寒病轉溫,并能消除八萬邪魔,使一切愿望都能實現。在無量宮中的琉璃寶座上,端坐著導師世尊醫(yī)藥上師琉璃光王。導師的周圍有天神、仙人、外道徒、佛教徒等。其時,導師世尊醫(yī)圣琉璃光王,進入消除四百零四種疾病的醫(yī)王之名的禪定中。進入禪定不久,從心房里發(fā)出了千萬道各色佛光,普照十方,消除了十方眾生的心理疾苦和無明所產生的一切三毒疾病。佛光復又消失在心房里。而后,又從導師的心房里變化出一位明智大仙,端坐在空中,向仙人們講道:“善哉!眾道友!你們應該知道,人類為了預防和醫(yī)治疾病,應當學習醫(yī)學秘訣;為了長壽,人們應當學習醫(yī)學秘訣;為了法、財富、安樂,人們應當學習醫(yī)學秘訣:為了從疾病的痛苦中解脫眾生以及受人尊敬,人們應當學習醫(yī)學秘訣?!贝藭r,從導師琉璃光王的舌面上發(fā)出了千萬道各色佛光,普照十方,糾正了十方眾生在言論上的過失,消除了病魔之苦,佛光復又消失在舌面上。之后,又從導師的語音里變化出一位稱為“意生”的仙人,他向導師頂禮之后,在導師面前做了個獅子顧盼的姿勢,請求道:“善哉!導師明智仙長!為了白己和他人的事業(yè),應該如何學習醫(yī)學秘訣,請導師賜教?!泵髦谴笙芍v道:“善哉!眾仙長!應當學習醫(yī)學秘訣論,應當學習其中的支分,應當學習其中的點分,應當學習其中的會分,應當學習其中的經分,應當學習其中的章分?!倍咭粏栆淮?,由此演說出四部醫(yī)典。

    汝南王碑

    汝南王碑,又叫“玉磬碑”,今已不存,“毀于兵火”。傳說,“石品最佳,聲如戛玉,故名”。最有名的是嘉靖九年,楊升庵在《點蒼山游記》中所記的無為寺汝南王碑,他寫道:“汝南碑,聲如玉磬,清越可聽。因以木擊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句?!?/p>

    碑文是明朝的汝南王所作,描述了無為寺的景色和作游山后的感觸。碑名叫《汝南王游山記》,現在照李元陽萬歷《云南通志》所錄,全文如下:

    葉榆多名山,拔地峭豎,相供林立。其紫城西北有曰“銀溪山”者,蓋蒼山名峰之一。其麓有溪,出自峰之北崦,其闊約二十弓許,東流入洱海。寒泉清洌,可飲可濯;時雨乍晴,飛瀾走湍,泠然可聽。溪之旁,多秀石香草。翠肌而玉脈,碧葉而金花,好事者往往取為窗軒之玩。由溪而入,榛莽蒙翳,路若窮然,思欲回履。忽聞絕壁峭巖之間有人聲,知為幽勝之所。遂披藤捫蘿,且歇且進,歷幽巒,躡石蹬,倏然若飄浮騫騰,則身已在萬頃云上矣。流盻容與,愈進愈佳,松濤響空,蘭氣襲人,乃忘其向之疲也。行可數里,兩山豁然,奇秀迭出,中有龍象之官。數緇衣導余以入,燒枯松,煮寒泉。有名龍苑庵者,構于風篁云水之杪,又龍象尤勝之所。因而登之,海霞島云,來吾目中。天風虛嵐,牽衣縈發(fā)。余即床跏趺,對僧無語,不覺時移而夕陽在木之末矣。既而嘆日:人之處世也,其志雖潔,其勞役則不克以安乎外;其行雖清,其思慮則不克以佚乎內。余生也樂安佚,愛清潔,故自髫歲已抱瀟灑之懷,塵表之想。以時多舛,不克即遂。重蒙伯父皇上拯余一生于萬死之中,置之極安之地,心怡身榮。故得探此勝事,亦足以愜素懷,譬池魚籠鶴游泳翱翔于巨壑青冥耳!何其幸哉。向之所謂志潔行清者,其或庶幾乎?噫!景因人而勝,人寓景以樂。昔蘭亭不遇右軍則修竹鞠于榛林,清流混于污池矣。是峰也,使予不記其梗概,則山川秀氣湮沒于遐陬,將來豈不為云林之愧嶼?僧妙談等請志諸石,以為好事游覽之故事云。

    這篇游記的作者汝南王究竟是誰呢?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王子,除長子懿文太子朱標(即建文皇帝的生父)早殤,以及最小的兒子朱楠未封爵外,其余二十三個王子都封為藩王。其中燕王朱棣于公元1403年以“靖難”的名義起兵奪走建文的皇位,成了永樂皇帝明成祖。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明朝王室中來過云南的有四人,其中建文皇帝在民間傳說中言之鑿鑿,但史無確載。其余三人:一個是岷王朱楩,是朱元璋的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國于岷州(現在的甘肅南部),稱為岷王。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考慮到云南平定不久,總兵沐英又剛去世,于是就將朱楩改藩云南。沐英是洪武明太祖的義子,經營幾年,云南就成了沐家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獨立王國,容不得外人(即使是王子)插足。果然不出所料,朱元璋一死,沐英之子沐晟就進讒言于剛登上皇位的建文皇帝,朱楩因此一下子被廢為庶人(平民),而且流放福建漳州。不久永樂皇帝登基,朱楩王復原位,改封湖南武岡。另一個是朱橚,朱元璋第五個王子。洪武三年,朱橚被封為吳王(封地在現在的河南開封),十一年改為周王。朱楠與燕王朱棣是同母弟兄,聰明好學且工詞賦。不過他恃才傲物,人緣很差。建文掌權之后,對于他和燕王之間的這層關系總是提防著。朱橚的第二個兒子叫朱有勛。他為了討好建文皇帝,乘機奏本,告父親暗中伙同燕王謀反,建文立即派人去抓捕朱橚,并以功封朱有勛為周王轄下的汝南王。朱橚連夜逃亡到了邊遠的云南蒙化,結果還是被抓回南京關了起來。在這生死關頭,燕王奪得王位,成了永樂皇帝。朱橚轉危為安,藩王得以恢復,而且還加祿五千石(當時正一品文職官的俸祿也不過一千石)。雖然,朱有勛曾告發(fā)過親叔叔與父親,但看在叔侄關系的份上,永樂還是既往不咎,仍然保持他的汝南王爵位,但把他遠遠地發(fā)配到他父親曾經住過的大理,并在這里娶了一位被稱作王妃的白族女子。

    駐蹕臺

    駐蹕臺,又名駐驛臺,在寺東南半里許、曬經坡北,周廣數百步,為一斜坡。淺草如茵,不生樹木。駐蹕,是皇帝后妃外出,在途中暫停小住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時駐過的地方。

    公元1206年,蒙古族鐵木真統(tǒng)一大漠南北,建立了軍事政權。其次子窩闊臺滅金后,準備進攻南宋,遭到南宋強烈抵抗。1252年,元憲宗蒙哥命他的弟弟忽必烈率軍征大理,企圖實現南北夾擊南宋的戰(zhàn)略。1253年,忽必烈率領十萬大軍,從寧夏入甘肅,經六盤山,結集于臨洮(甘肅南)。然后,進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區(qū)分軍三道以進。忽必烈親率中道兵,過大渡河“經行山谷二千余里”,由現在的鹽源、永勝一路抵達金沙江,經后“乘革囊”渡江,到達現在的麗江境內,摩些(納西)主迎降。此時,身邊的謀士姚樞向忽必烈陳言當年北宋進攻南唐金陵時,大將曹彬“不殺一人,市不易肆事”的策略。第二天,忽必烈在馬上對姚樞說:“汝昨言曹彬不殺人者,事能為之,吾能為之?!钡诙辏姷诌_大理城,忽必烈令姚樞“裂帛為旗鼓相當書止殺之令,分號街陌,由民得相完保”。元軍兵大理國上關時又受阻,傳說有人上言翻越蒼山,并說無為寺是蒼山麓最近的皇家寺院,是大理國的精神支柱之一,不妨先于占領,以振軍威。于是,從蒼山西坡翻山后,忽必烈首先就駐驛無為寺,當時駐蹕臺還有房屋。

    元軍攻克大理城時,大理國國王段興智逃往昆明,讓段福迎接忽必烈。段福是大理國末代皇帝段興智的叔父和大理國的重臣,又是宋元之交云南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詩人。據《新纂云南通志》載:“段福,字仁表,大理人,段思平之后。元世祖駐蹕大理,福扈駕,以文學得幸,嘗從段興智人觀,獻地圖,條奏治民立賦之法?!倍胃5綗o為寺拜見忽必烈,還陪他瞻禮崇圣寺,至今留下《世祖陟玩春山紀興》、《又題扈從詩》。

    忽必烈是元朝的創(chuàng)建者,他生于公元1215年,是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于學習漢文化。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于汴梁,整頓河南軍政,并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陜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里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yè),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

    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臺遠征云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師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的消息傳來,忽必烈仍揮軍白陽邏堡渡長江,圍鄂州(今湖北武漢),并以軍接應從云南北上的兀良合臺軍。這時,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圖謀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納漢人郝經的獻計,與宋約和,輕騎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開平,建元中統(tǒng)。在中央設中書省,以王文統(tǒng)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設10路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諸王擁戴下,稱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托,出兵擊敗阿里不哥。在與阿里不哥鏖戰(zhàn)的同時,中統(tǒng)三年(公元1262年)春,益都行省李乘機叛亂,被忽必烈迅速鎮(zhèn)壓。李的叛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制度,削弱這些家族的軍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則可嚴密對漢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級政權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權,使與漢人官僚相互牽制。中統(tǒng)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為至元。經過從中統(tǒng)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損益,新王朝的各種制度大體上確立下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中央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額之內,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措施,如立司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抑良為奴等。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zhàn)爭,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十三年,下臨安,十六年最后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余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tǒng)一。而在進攻南宋的戰(zhàn)爭中,大理國的“寸白軍”起到了先鋒的作用。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tǒng)治全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guī)模。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年80,在位35年。

    翠華樓

    翠華樓是進入大雄寶殿前的門樓,正對5棵杉樹。從當時文人的游詩看,明朝及清前期樓尚完好,清咸豐丙辰之亂寺毀,樓亦化為劫灰。光緒間,寺僧元明曾募化重建,近代又毀。

    對翠華樓,明代張繼白的《葉榆稗史》中有詳細記述:

    大理國王段素隆遜位為僧,出家無為寺為大德法師。君出家,臣棄家,時棄家持度者千余。無為寺原有寺僧六百余,本文經皇帝段思英出家時部分老僧師徒。寺后二里有宏修殿,內供宏修圓寂肉身。殿側有禪室數百間,皆比丘參悟閉關地。大德法師入主無為寺,建演武廳于翠華樓前,為國中王室習武之地。翠華樓建于石泉北五十步,樓高六丈,為五重樓。梁柱取材于寺側,均以兩入圍巨柏為柱,檀香為梁,取南中檀香為枋板。樓高五重,雕梁畫棟,與五華樓遙相呼應。頂層為圍欄式,內藏諸經,為大德法師觀經處。大德善書畫,于四樓為丹青室,內藏唐貞觀以來名畫書法千軸,絹卷百余。多為南詔時征蜀得于內地,至今猶存。忽必烈大汗南征,天定王段興智降元于翠華樓.至此大理國亡。明初,翠華樓為南中七子聚會地,樓前植茶花二百余品,皆取自總管府。案因藍玉兩出點蒼,火焚大理總管府。劫后,達果移茶花一千余株、蘭花千株于無為寺翠華樓前。

    在民間,門樓即是大門,俗稱大門頭,單獨豎立的又呼臺門。許多大門上砌筑重重疊疊的裝飾磚石雕,形似樓臺,故雅稱門樓。門樓是傳統(tǒng)民居三合院、四合院及大四合套院落中不可缺少的導引性建筑。明朝詩人劉謙游無為寺《值雨》詩末有“翠華樓可舒清眺,何必吹笙上碧空”,就是對當時翠華樓雄偉的寫照。

    月涵橋

    月含橋,又稱月銜橋,位置在寺門數百步的大照壁下。按開頭《大理縣志稿》記載:“寺東有月銜橋,以月初生銜于橋上,故名?!睉撜f,這似乎有些牽強,而且實際內容也不如前面七景豐富,不免讓人想起魯迅說的“八景”“十景”之弊。然而,在溪流之上有一座石橋也不失有點綴之功能。

    唐杉

    對“唐杉”一景,游國恩先生在筆記中作了長篇考證,他寫道:“唐松杉三株并列于今寺門首,三年前余嘗游此。三株皆高數丈,大亦數尺,幡郁扶疏,其枝皆東向指,甚為奇異??即松疾恢螘r植。桫即杉也。以其年代甚久,故取以為蒼山廟古杉之陪襯耳。

    至于杉樹的數目,古老傳聞為5株,20世紀40年代的記載為3株,如今只剩一株。主要原因是附近村民認為香杉樹的皮可以療疾,因此年久枯萎死亡。

    羅常培先生在游記中,對這3株香杉曾作了細致的描繪。他寫道:“轉過粉壁,老遠便看見那三棵馳名的唐杉聳矗在寺前了。三棵樹都高約十幾丈周約四五圍,各有各的姿態(tài),一點都不相同。中間的一棵從干旁分出一枝細干來,離地一丈多高,便枝葉扶疏,左右勻稱,看著雖然茂密,姿態(tài)卻不免平凡。北邊的一棵主干之外分出三枝細干,經蒼山的西風吹了一千多年,所有的枝子都向東指著,比中間的那棵好看多了;可是我頂喜歡的還是南邊那一棵。它是一棵獨干,在離地五丈許才有枝葉,四條虬枝矯健的向東北指著,另有兩枝卻指向反對的方向,牽掣作勢。遠望起來,像幾條小龍兒騰空的在云中搏斗:又像一個和巨無霸一樣高的拳師金雞獨立般斜撐開兩膀在那兒比著奇俏的勢子!”

    這株杉樹的存在還有更深的寓意,它是佛頑強生命力和高潔品格的象征。這高聳入云生生不息的長青樹(盡管其中有的消失了),用喻理、類比、明志、比德等方式,闡述教理、比喻人生。

    據林業(yè)部門上世紀末考查和測量,這種樹的學名叫線杉(又稱軟葉杉、柔葉杉),屬于常綠喬木。這株樹高272米,胸徑2487米,樹齡約為960年,樹干基部至5米外已空心。清光緒大理進士鄭輝典曾有一首七律《夏日游無為寺賦香桫樹》就是詠無為寺的線杉的:

    枯死蒼山萬樹松,孥云一臂起蒼龍。

    不為棟梁終千古,只有旃檀散九重。

    到此便能消瘴暑,何人更欲辟蒙茸。

    斧斤響絕南荒路,日對寒林聽晚鐘。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愛國畫家徐悲鴻對杉樹一見鐘情,那是他激越民族精神的表現。七十三年前,徐悲鴻為抗戰(zhàn)奔波于中外,只要一有契機,他的這種精神就會在作品中激發(fā)出來,今年是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當年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勝利盡力的三位人士離開大理后,已經去世,我們不能不想起他們。

    編輯手記:

    本文說的是1942年,徐悲鴻結束了在新加坡為抗戰(zhàn)募集經費的活動后,回國駐足大理,在大理無為寺創(chuàng)作的故事。大理無為寺位于蒼山蘭峰東麓,始建于唐南詔,大理國時兼為皇家寺廟,曾有段思英、段素隆等八位皇族在此出家修行,地位尊貴,其規(guī)模僅次于崇圣寺。

    正如文中所說:“在堅持持久戰(zhàn)的中國,每個人都因不同的位置有著各自為抗戰(zhàn)盡力的不同方式”,徐悲鴻輾轉南洋數國,通過義賣畫作為抗戰(zhàn)募集經費,即使是1953年因病去世后,他的家人仍把徐悲鴻收藏的上萬件書畫精品貢獻于新中國的建設。而從徐悲鴻的畫作中,聯(lián)想當年的全民族抗戰(zhàn),我們不難發(fā)現徐悲鴻作品中“激越的精神”,那就是:對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中華民族的熱愛,對勤勞勇敢、堅韌不拔的勞動人民的熱愛。

    猜你喜歡
    大理
    兩只蝴蝶在大理
    幼兒畫刊(2022年6期)2022-06-06 06:55:42
    大理游記
    做夢都要去大理
    青年歌聲(2021年2期)2021-03-05 09:02:08
    大理印象
    大理好風吹
    音樂世界(2020年4期)2020-09-10 20:57:26
    想念大理
    民族音樂(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大理·一九八九
    大理文化(2018年4期)2018-07-05 06:45:16
    火紅的大理花
    新教育(2018年6期)2018-05-24 08:49:09
    解讀“風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20:58:26
    最美最美的大理等著你
    民族音樂(2016年4期)2016-12-06 02:50:35
    宣恩县| 洛宁县| 东至县| 北票市| 嘉义市| 滦南县| 和林格尔县| 沙洋县| 凌云县| 赫章县| 得荣县| 三门县| 平阳县| 涡阳县| 芦山县| 铁岭县| 衢州市| 大足县| 青海省| 焉耆| 临漳县| 前郭尔| 临泽县| 霸州市| 申扎县| 淮阳县| 金山区| 屏东市| 施甸县| 曲阜市| 游戏| 东兴市| 浑源县| 沙坪坝区| 桐庐县| 华池县| 高唐县| 蕉岭县| 黎城县| 鹤壁市|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