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其所帶來的影響,認真研究并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帶來的變化。文章主要敘述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理念及方法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 ?初中語文 ? ? 影響
新課程改革如春雨一般滋潤著每個學科,給每個學科的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傳播我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同樣受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刻影響。為了使初中語文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的成長,筆者結合個人經(jīng)歷,淺談一下筆者對這方面的認識,希望與大家共同進步。
一、教師要更加注重情感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比較敏感,教師如果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就勢必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而營造良好的氛圍,采取激勵性評價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更加投入。筆者在教學中,一方面以良好的氛圍為抓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溫馨,在教學中倡導人人平等的理念,讓后進生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心,給予他們更多關懷幫助,幫助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激勵學生,學生取得了進步要表揚,對不同層級的學生確定相應的激勵標準,對中后位置的學生降低表揚門檻,只要取得了進步就予以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增強積極情感,感受學習的快樂、滿足感和成功感,從而以輕松的心態(tài)、昂揚的姿態(tài)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二、教師實施教學時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實施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所采用的課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個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課文”,它提供給初中語文教學中教與學雙方充分的創(chuàng)造空間。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具有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摒棄應試教學,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自身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教師心中要始終懷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標,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意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了,教師的觀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強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師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書,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那是絕不可能進行卓有成效的創(chuàng)新的,當然也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三、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標,廣大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兼顧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從三個方面著手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首先,在教學方案設計上進行優(yōu)化,不再采取直接灌輸?shù)姆绞?,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其次,在教學載體的設置與線索的引領方面下功夫,將學生分為6至8人的學習合作小組,每一個小組都有牽頭學生,成員分布兼顧均衡性,每節(jié)課的課堂學習任務都以探究題的形式揭示,發(fā)揮思維引導的作用。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小組的引領下共同開展學習研究活動,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能夠集聚學生的整體智慧,有利于增強重點難點突破效果。另外,在學生自主分析探究的過程中,筆者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啟迪,深入到學生中查看他們的學習進度、重難點突破效果,幫助他們解決思維方面的障礙,這一點對于推動學生深入開展自主探究及取得成效具有積極意義。
四、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一刀切”,對所有的學生實行統(tǒng)一的標準,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于是便出現(xiàn)了所謂的“好學生”與“壞學生”之分。但是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是判定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一些學生在記憶詞句的能力上不足,在文章的分析能力上欠缺,但他的寫作能力可能很強,他的板書可能很漂亮。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特長,因材施教,并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發(fā)揮他在語文學習中的長處,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改變以統(tǒng)一標準考核學生的觀念,對學生做出合理評價,針對學生的特長進行教學,使其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學生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便會有更強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揚長補短,對語文其他方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五、教師要在教學時更具有時代氣息
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學手段與時俱進。教育現(xiàn)代化與新課程改革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全面落實新課改要求,應當在教學手段的提升及其作用發(fā)揮方面做文章。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具有這個時代的氣息,尤其要將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出來。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從兩個方面著手提高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程度。一方面充分重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逐步提高創(chuàng)作比例。與其他教師簡單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同,筆者更多的是自主開展設計,運用電腦軟件將所需的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整合起來,制作更具針對性的語文教學課件,并在課堂上運用。這樣的課件更接地氣,有助于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筆者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上講究科學性,控制好每節(jié)課使用的頻率和總時間,既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手段的促進功能,又避免喧賓奪主。在具體使用環(huán)節(jié)上,重點在課堂導入、信息補充、情感激發(fā)等環(huán)節(jié),使語文課堂融合豐富的信息,具備濃厚的情感,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深入推進。
【參考文獻】
[1]姜勝容.淺談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祖國,2014(8).
[2]黃廷勝.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質量[J].文理導航,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