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平
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學科。整套小學語文教材,處處有美在閃光。如奇異壯美的五彩池,風景如畫的海濱小城,香山的紅葉,沙漠里的船,天山上的皚皚白雪,秀麗的桂林山水。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應(yīng)以美的規(guī)律來優(yōu)化和規(guī)范語言實踐行為,使學生置身于愉悅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樂學、善學、博學、美學,經(jīng)歷豐富的情感體驗,真切感受到讀書是快樂的。
一、情景交融凸現(xiàn)美
學生的情感琴弦是十分敏感的,需要教師通過不同內(nèi)容的課文去激發(fā)、去啟迪、去引導、去培養(yǎng)。所以要讓學生在對文章所描寫景物的整體感悟中,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或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美感,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使之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這樣就會使他們的情感沿著美的規(guī)律去發(fā)展,對美的欣賞又來一次新的升華。
如《桂林山水》這一課,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要想引導學生體驗到作者所描寫的美景,體會到作者那強烈的情感,首先,引導學生多讀,有感情地讀,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其次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配悠揚的音樂描繪文中展現(xiàn)的情境,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并說出此時的感受。其中一生情不自禁地說:“啊,水真美??!我曾在草花山的山腳下看到過一條小河,它的水也是這樣靜、清、綠。”其他學生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審美感覺。另有一生卻說出了驚人之語:“?。≡蹅冏鎳纳胶犹懒?,而能寫出這些美景的語句更美!”真沒想到,他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審美的最高層次。
二、色彩鮮明渲染美
人要發(fā)現(xiàn)美靠的是視覺,而最能刺激視覺的是五彩繽紛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寫景文章中都有色彩,如《林?!返摹熬G”,《香山紅葉》的“紅”等;一些詩中也有色彩,像《鵝》就有“白、綠、紅、青”這些明麗色彩組成的顏色美。教師要學會運用這些美的資源,給學生渲染出一幅幅美的畫圖,使他們不自覺地產(chǎn)生對美的向往和渴求。一般的課文,也可設(shè)計一些色彩來增加學生審美的情趣。如教《鹿和狼的故事》這一課時,一開始,我就播放了多媒體課件: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到處盈滿生命的色彩——綠。學生們喜滋滋地看著,全身心地享受著。突然,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到最后森林完全被枯黃所吞噬。這時候,有些學生不覺失聲驚呼:“呀!怎么能變成這樣,那綠綠的森林多美啊!”這樣,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綠與黃對比,渲染出維護好生態(tài)平衡的森林有多美,反之又將有多丑。
三、動靜結(jié)合探究美
在很多寫景的文章中,作者都很重視寫出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以此加深讀者對景物的印象,同時,也想告訴我們,美的形式不是單一的,動態(tài)之美令人欣賞,靜態(tài)之美也有其獨到之處,就看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去認識這兩種美,從而探究出兩種美的高低,找出最適合自己口味的那一種。
例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寫了作者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沒有見到鳥,著重描寫了大榕樹靜態(tài)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見到了大榕樹上群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動態(tài)的美。兩種寫法各有特點,對美的表現(xiàn)手法也不盡相同,我讓學生自己討論,自己談看法,找出自己喜歡的一種并說明原因。一番探究之后,學生爭先恐后談看法,一生說:“我欣賞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它安安靜靜地向我們展示著它旺盛的生命力,引起我們無限的美的遐思?!绷硪簧鷧s不以為然,他說:“各色鳥兒在綠樹間飛舞、叫鬧、撲翅,那才叫美呢!”也有同學說:“這兩種美我都欣賞,不僅如此,我欣賞生活中每一種美的事物,包括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p>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至始至自終沒有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想,目的已經(jīng)達到,又何須我多言呢!
四、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美
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都是美學的實踐化。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美的事物之后,經(jīng)過反復地賞析,很想把心中對美的體驗表達出來。教師就應(yīng)該捕捉時機,創(chuàng)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把學生心中藏著的美挖掘出來,從而達到美學的最高境界——創(chuàng)造美。
如教學《瀑布》第一小節(jié)后,學生對“瀑聲”在文字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時,我恰到好處地運用電教媒體再現(xiàn)“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松林”的雄渾震耳的瀑布聲,同時配有錄像:山峰巍峨突兀、林木叢生疊翠的山高林密的大自然美景。創(chuàng)造好這些條件后,我讓學生表述一下自己想象中的“瀑布”。通過剛才的一番誘導,此時的學生每人心中都有一條美麗的瀑布在垂瀉,所以都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的引用古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帶著神話色彩的,“觀音菩薩失手打破凈瓶,凈瓶里萬頃碧波撒向凡間”,還有比較生硬的,“就像人工設(shè)計的噴泉,升到高處時,白白的水花往下落”。
雖然學生們在描述美的時候,語言還很稚嫩,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朝著創(chuàng)造美的路上一步步走來。
總之,語文課堂中,美無處不在,就看教師怎樣把握適當?shù)臅r機,將這些美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真正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最終能用美的標準要求自己、塑造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