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關鍵詞】寫景 文本 《三亞落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046-01
語文教材中的寫景類文章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理解和體悟寫景類課文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教師應怎樣對寫景類文章進行教學呢?筆者認為,教師應突破“現(xiàn)實風景”的限制,將教學的視野指向語言、指向情感、指向學生,引導學生讀出文本的“情”,品出文本的“味”,悟出文本的“旨”。為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鋪設情感基石,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深刻品讀文章內蘊,感受語言文字魅力,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讀出寫景類文本別樣的美。
一、領略寫景類文章的語言美
筆者曾聆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三亞落日》一課,在演繹“三亞美”環(huán)節(jié)時,教師通過多媒體,以其高超的圖象編輯能力,向學生展示了洋溢著熱帶風情的三亞風光——湛藍的海水、碧玉般的椰子樹、軟軟的細沙、低空飛翔的白鷗、熱情的伴侶……一幅幅畫面將三亞的風景盡顯學生眼前。誠然,對于教師來說,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為教學服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師不能把文本里的風景等同于現(xiàn)實中的風景,文中的風景不單單是對現(xiàn)實風景的再現(xiàn),更是作者結合自身感受,經(jīng)過遴選、組合、打磨后呈現(xiàn)出的風景,既反映了現(xiàn)實中的風景,又體現(xiàn)了文字的優(yōu)美,滲透了作者的深刻情感。
寫景文章大多文字優(yōu)美、詞匯豐富,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適當進行詞句的理解和擴展訓練,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如課文《三亞落日》通過“海、椰子樹、白鷗、細紗、落日”等典型景物的挖掘與描寫,將具有濃濃熱帶風情的三亞展現(xiàn)出來,讓人心曠神怡。又如“藍藍的天與藍藍的海融成一體,低翔的白鷗掠過藍藍的海面,真讓人擔心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金燦燦、亮閃閃的,軟軟地暖暖地搔著人們的腳板,誰都想捏一捏、團一團,將它揉成韌韌的面”,句中一連串疊詞的運用展現(xiàn)了三亞之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帶領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語言的巧妙,適當進行詞句的理解和訓練,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二、感受寫景類文章的情感美
清代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蓖瑯?,在寫景類文本中,作者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文本中蘊涵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熏陶?!度齺喡淙铡愤@篇文本中并沒有談及作者的情感,教師可通過“還原分析”句子的方法引導學生設想:“如果沒有了作者的幻想,三亞的落日會是怎樣的呢?”教師將原文句子“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tài),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shù)奪目的亮點”與改后的句子“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是那么燦爛奪目,太陽光照耀在大海上,海面上閃爍著無數(shù)的亮點”作對比朗讀,學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原文中的這句話由于有了作者的想象和情感的融入,文字就多出了一份溫度和韻味。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體會其他句子,如“最后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yōu)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等,體會作者對三亞落日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三、感悟寫景類文章的結構美
文章的結構是作者對生活美的獨特發(fā)現(xiàn)、理解與創(chuàng)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文本是學習的媒介,文本中的風景只有被學生認同,這個風景才更美,更有價值。在《三亞落日》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領略文章語言的美,還要讓學生感受情感的真,領會文本布局的妙。教師引導學生首先體悟課文“開門見山”述說三亞落日“真有詩意”“美妙絕倫”,讓人欲罷不能,正當人們急于欣賞三亞落日這一美妙風景時,作者卻宕開一筆,把筆觸伸向了三亞的海灘,伸向支撐這一落日的整體落腳點,接著通過對落日的三種想象——“快樂的孩童”“大紅燈籠”“跳水員”,將作者喜愛的“情”與落日美麗的“景”融為一體,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最后文章在一句“哦,三亞落日”中戛然而止,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教師只有帶領學生慢慢品讀文本,認同文章的結構之美,才能于“風景”之外創(chuàng)造出更美的“風景”。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在寫景類課文教學中,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中精美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充分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基礎上,體會寫景類文章語言的美、情感的真、布局的妙,領略文本的別樣風景。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