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君 ■嵊州市浙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嵊州 312452
我國目前正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城市人口會不斷的聚集,但是城市的用地面積卻不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都涌向城市,城市在各方面都面臨著挑戰(zhàn),行業(yè)發(fā)展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城市的建設步伐也會加快,各方面的設施也必須要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求。由于城市本身用地面積有限,而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因此,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這些建筑的出現(xiàn)不僅使用地和人口之間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化解,而且高層建筑已經成為了城市發(fā)展的一個標志,成為了城市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層建筑的大量出現(xiàn)之后,為了讓城市空間更加的統(tǒng)一,要利用更多的土地來增加綠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讓城市變得更加美麗。高層建筑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其空間上的協(xié)調性,其次,高層建筑的使用者還是人,要考慮到人的感受,充分滿足人的需求,要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使高層建筑與城市更加協(xié)調,這樣才能讓城市的發(fā)展更加和諧。本文就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探討。
高層建筑之所以出現(xiàn)并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是因為在有限的城市用地面積之上,高層建筑可以滿足城市的需求,向空間發(fā)展,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城市中,高層建筑的出現(xiàn)很好的緩解了人與用地面積之間的矛盾,更好的服務于城市。此外,與一般建筑相比,高層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還能對城市的整體形象和道路起到一定的優(yōu)化作業(yè),高層建筑本身高大,在街道兩旁聳立,能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像美國曼哈頓地區(qū)、紐約這種大都市,高樓林立已經成為了城市的一種標志。
在結構方面,雖然高層建筑并沒有采取特殊的結構,與低層建筑相比,只是高度大于低層建筑。但在施工方面卻要比低層建筑困難得多,人員配備、技術等各方面要求高得多。
高層建筑由于其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擁有較高的高度,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垂直運輸工作,與普通的低層建筑相比,這種高層建筑在運輸上顯然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難度也更大,對于運輸器械的要求也更高,而且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在高層建筑的建設過程中,沒有一定的運輸設備來作為輔助的話,高層建筑將難以將施工進行下去,會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
高層建筑在施工過程中,相關的施工人員基本長期處于高空作業(yè)的狀態(tài)之下,在這樣的施工條件下,有很多地方都面臨挑戰(zhàn)。首先設備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員需要在垂直方向上運輸,這個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運輸?shù)陌踩?,需要可靠的設備來完成,并且高空作業(yè)還需要一定的水電支持,施工人員的日常起居也與低層建筑相比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高層建筑和低層建筑在構造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低層建筑一般利用磚混結構就能滿足其構造的條件,而鋼筋混凝土往往是高層建筑的首選,但是也并不局限與此,高層建筑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構造方式,這些方式都使得高層建筑的建造比低層建筑復雜,需要更高的技術。
人們目前已經不滿足于建筑的一般需求,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建筑安全、建筑舒適性等方面,就高層建筑而言,人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層建筑要在外觀上滿足人們的需要,也要在功能上達到要求,比如防水、防火性能等。
高層建筑在垂直方向上占據(jù)了很大的空間,因此其重量比較大,而且需要穩(wěn)定的地基來保證其穩(wěn)定性,一般規(guī)定地基的深度要大于整體建筑高度的8%,樁基也不能低于建筑高度的6%,而且必須有一層是地下室。如果施工的土地是軟土地的話,要出多種方案來保證建筑的質量,因此要對這些方案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尋求最優(yōu)方案。
一般的多層建筑在一年之內就能夠竣工,而高層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在兩年左右,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縮短工期,在建設高層建筑的時候,澆筑混凝土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如果采取一些合理的模板,可以將這個過程的時間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工期縮短。
尤其要做好高層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強度控制高層建筑一般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對于混凝土的需求量十分大,而且需要進行現(xiàn)場澆筑,而這也是整個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強度。在施工之前,要根據(jù)設計來對不同的強度的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分析,然后根據(jù)檢測來選擇合適的配比,但是有時候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實際情況與檢測不符,需要調整。
其次,還要做好養(yǎng)護工作。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一般用泵來進行輸送,可以縮短工期。但是當我們配置好混凝土之后,還會出現(xiàn)強度不足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養(yǎng)護時間太短,需要有完整的養(yǎng)護方案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
對于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高層建筑已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人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而且高層建筑的出現(xiàn)給城市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人們也逐漸在心理方面接受了高層建筑,高層建筑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做好施工方面的技術,一定可以發(fā)展得更好。
[1]姜晨光,楊靜,王志強,王紀明,潘吉仁.應用GPS 技術進行高層建筑施工三維測控的研究與實踐[J].建筑技術,2007,09:683 -684 +710.
[2]鄧真明.高層建筑施工垂直度控制有關技術管理問題探討——兼談有關測量資料表格的修改意見[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1,10:65 -67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