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祥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趙毛陶中學)
有人說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所用的辦法。不錯,的確可以如此理解。現行的教育學教材對數學教學方法做了如下定義:數學教學方法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及學生學的方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收獲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手段。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教學方法越來越先進,在眾多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中,確實也存在某些問題。
通過研究和調查大部分數學教師的講課方式,聆聽了多節(jié)數學課,可以看出依然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大部分教師認為,對教學方法選用的思考,通常是剛入職的新老師才會在備課中比較認真去考慮的問題,但是經過兩三年的教學實踐之后,大多數都是根據一種習慣來上課,教學方法基本不變。就是老師一個勁地往黑板書寫,大批量的板書,上課的時間多半都是教師在講解。不管是新課講授還是習題的聯系,都是老師講解的多,學生自主思考和參加討論的時間少。很多學生都是在機械性地記錄筆記,抄寫答題方法,而不去動腦,以至于自己解答習題時毫無思路。
不少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會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因為提問可以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接受程度,所以,課堂提問成了很多數學老師喜愛的方式,穿插于教學活動當中,通過觀察和整理聽課記錄,發(fā)現教師的提問在很大程度上趨于形式化和機械化,提問的方式也越來越簡單。提問的方式大約有三種:(1)是非性提問,只需學生回答是與否;(2)課本上可以找到答案,學生可以照著念或者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陳述;(3)推理性提問,課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學生進一步思考后得到答案才能回答。這樣的提問只有最后一種存在學習和提問的價值,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及用功程度的大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常聽到不少老師說,這道題咱們不是講過嗎,標準答案不是已經都記下來了,還學不會。越來越多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對答案的死記硬背,通過大量訓練做題,大量核對答案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這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成績。
教師可根據自身水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講解式教學方法、輔導式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方法相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多設計有效的課堂互動,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學生活動的自主性。避免教師大量運用語言進行教學,使課堂對話趨于平等,增加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探討知識的機會。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決定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而是要了解學生已經學習到什么掌握了什么。教師經常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隨機選擇教學方法,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可以師生一起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注重給學生提供探究、互動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轉變觀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法提出質疑并大膽創(chuàng)新,可采用學生講解法、學生一對一輔導法等多種形式進行探究,以提高學生成績,實現全面發(fā)展。
總之,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現狀并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此呈現這一研究分析,希望相關部門、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探討和解決,共同推動數學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