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怡恬
2011年3月英國通過的《支持和需要:殘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新途徑》綠皮書,指出了之前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的不足,首次提出了“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需要評估”(下文統(tǒng)稱為“新評估”)。新評估是指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或年輕人開展的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需要的評估。其目的包括:確定是否需要為評估對象制定相應計劃;確定被評估者具體的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需求是什么;提供何種服務才能滿足這些需求等。新評估是政府對特殊教育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將替代原有的特殊教育需要確認書和學習障礙評估,旨在提高年輕人的生活狀況,加大家長參與力度,給予各類專家更多的權利。
新評估的制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11年3月,政府通過《支持和需要:殘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新途徑》綠皮書指出,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存在不足,首次提出對可能需要制定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計劃的兒童和年輕人進行新的評估。此后,英國在2011年10月實施了特殊教育開拓者計劃;2012年5月制定了《支持和需要:進展和下一步的計劃》;2013年6月開始建設特殊教育開拓者信息資源庫,對新評估進行了有效的探索。2014年8月,英國教育部和衛(wèi)生部門共同發(fā)布的《0到25歲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殘疾兒童或年輕人的轉銜》指出,必須在2018年4月1日之前完成這一替代過程。2014年9月,英國的《兒童與家庭法》和《0-25歲特殊教育需要實施章程》生效。至此,新評估以法定的形式確定下來。
相較于先前的評估體系,新評估在評估主體、內(nèi)容、過程、時間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調(diào)整,有效解決了先前評估體系的評估時間過長,評估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合作,官僚化、低效率、廣度深度不夠、沒有關注到被評估者及其家庭需求等問題。
原先的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評估,而且過程十分復雜。從橫向來看,被評估者往往需要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各種各樣的專家給他們的評估,即他們要分別參加有關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就業(yè)等方面的評估,有些評估往往是重復的。據(jù)英國殘疾兒童委員會的統(tǒng)計,平均每個特殊兒童都要經(jīng)歷3次評估。多次的評估不利于給被評估者提供一致的服務計劃。從縱向來看,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只適用于16歲之前的兒童。他們在16歲時需要重新被評估一次,參與學習障礙評估。這個評估不同于之前的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這樣就不能給被評估者制定前后一致的服務計劃。而且,基于學習障礙評估制定的計劃,往往不能給以后的成人生活提供有效的幫助。
針對這些問題,新評估進行了改進,實現(xiàn)了一站式的評估。從橫向來看,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部門必須互相合作,共同對被評估者進行評估。新評估包括了被評估者需要的所有方面的評估內(nèi)容,被評估者不需要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評估。從縱向來看,新評估適用于0到25歲的兒童和成年人。綠皮書中提出了關于新評估的一系列問題,人們可以以各種形式參與問題的討論。英國教育部對討論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參與調(diào)查的85%的人認為,一站式的評估過程有利于促進跨部門之間的合作,提高評估的效率。
在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過程中,評估者很少參考被評估者和其家長的意見。評估過程大致經(jīng)歷三個步驟:第一步,收到評估請求;第二步,開始評估;第三步,得出評估結果,并通知被評估者。一般來說,被評估者對評估結果都不太滿意。
新評估更加注重被評估者的需求。評估大致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收到評估請求;第二步,開始評估;第三步,與被評估兒童、兒童家長或被評估的年輕人聯(lián)系;第四步,搜集與評估相關的信息;第五步,得出評估結果,并通知被評估者。可以看出,以被評估者及其家庭為中心是新評估的重要特點。它能有效保證評估的有效性,鑒別出被評估者的需求,給被評估者提供適合他們的服務。
例如,英國的家庭聯(lián)系團隊在其網(wǎng)站上給特殊兒童家長提供了關于新評估的簡單易懂的描述。若家長還有任何疑問,可撥打他們的電話。同樣的,英國教育部和殘疾兒童委員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家長或年輕人制作了相關的手冊和視頻。其中,手冊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xiàn)的,配上漫畫,通俗易懂。英國的諾丁漢郡在此次探索中認為,包括家庭支持者在內(nèi)的5個角色在新評估制定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支持者的職責(與評估相關的)有:詢問家長、兒童或年輕人的意見,幫助他們完成自我簡介;促進被評估兒童的家庭和新評估計劃協(xié)調(diào)員之間有效的溝通;幫助被評估兒童家庭參加多機構會議;搜集被評估者關于評估的意見等。
在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中,不同專家分別對被評估者進行評估,基本上不存在合作。這樣不僅降低了評估效率,也不利于為被評估者制定一致的服務計劃。
而新評估的實施過程必須是有效合作的。一方面,不同機構、各類專家之間相互合作,為評估提供必要的信息,確保評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這些機構主要包括:兒童與成人的社會照料系統(tǒng)、健康幸福委員會、臨床委托協(xié)會、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委員會、健康看護機構等。被評估的兒童及其家長、被評估的年輕人以及相關專家必須參與到整個評估過程中。另一方面,評估者應該和被評估者合作,獲得與評估相關的信息。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共同參與家長看護討論會、參加與評估相關的各種會議、被評估者參與網(wǎng)上調(diào)查等。
1.評估時間縮短
在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中,從政府收到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的要求到最終特殊教育確認書的發(fā)布,整個過程需在26周之內(nèi)完成。
而在新評估中,從政府收到評估請求開始,到計劃的制定,必須在20周之內(nèi)完成。相較而言,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的時間過長,意味著被評估者至少有6周不能獲得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服務,可能致使被評估者錯過發(fā)展的關鍵期。
《0-25歲特殊教育需要實施章程》對新評估的時間做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第一,政府必須在收到評估要求的6周之內(nèi)與兒童的家長或年輕人商討,決定是否進行評估;第二,從政府收到新評估的要求(或政府注意到一個可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或年輕人)到開始進行評估,最后到計劃的制定,整個過程不得超過20周;第三,如果在評估之后,政府決定不給被評估者制定計劃,那么政府必須在收到評估要求的16周內(nèi)通知兒童家長或年輕人。
2.充分利用評估信息
政府在進行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時,需要對所有的內(nèi)容進行重新評估,不參考先前的評估結果。這樣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重復評估的現(xiàn)象。
而新評估充分利用了評估信息。首先,原有信息的充分利用。政府在進行新評估時,需要參考現(xiàn)有的資料以及已有的評估結果,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如果評估需要的資料已經(jīng)存在,或者兒童家長或年輕人認為資料已經(jīng)充足時,政府就不應該要求獲得更多的評估信息。另外,制定計劃的協(xié)調(diào)員應該為評估專家提供關于被評估者的家庭情況簡介。同時,評估專家之間也應該分享各自所有的被評估者的資料,這樣就可以避免被評估者在參與不同的評估時重復回答同樣的問題。其次,現(xiàn)有信息的及時傳播和共享。《0-25歲特殊教育需要實施章程》第九章指出,信息的共享能夠確保評估的有效性,全面地鑒別出被評估者的需求。政府應該盡可能地提供一個信息快速分享的渠道。這樣被評估者就不用反復地向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工作人員提供同樣的信息。這些渠道包括,定期出版時事通訊、網(wǎng)絡媒體(如博客、論壇等),定期舉行會議,進行專題研討。
為此,英國各級地方政府和其他相關組織開發(fā)了信息分享平臺,讓特殊兒童家庭對自己的權利和應該做的事有清楚的了解。例如,特殊需要信息集合地與教育部合作制作了一個新的特殊教育系統(tǒng)如何運作的這樣一個簡單的流程圖,其中有包括新評估在內(nèi)的4個流程。這個流程圖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廣泛采用。牛津郡的特殊教育需要和殘疾改革團隊制作了新評估的簡短視頻,以易懂的動畫形式讓人們對該評估和計劃的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以便相關人員更好地參與到評估過程中。英國諾丁漢郡通過建立維基網(wǎng)站實現(xiàn)了信息的共享,網(wǎng)站內(nèi)的資源包括:最新的信息、關于特殊教育改革相關的法律信息、相關會議的資料等。
3.減少不必要的行政過程
在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中,有指定的衛(wèi)生官員在地方政府和衛(wèi)生部門之間充當中間人的角色。評估者需要遞交評估申請和評估結果給衛(wèi)生官員,衛(wèi)生官員再把評估結果傳達給政府。根據(jù)英國教育部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家長們普遍認為此做法過于行政化,不利于提高評估的效率。而新評估直接越過了衛(wèi)生部門的官員,實現(xiàn)了地方政府和衛(wèi)生部門無障礙的溝通。
評估不僅要反映被評估者的當前需求,還要考慮到他將來的需求。
在特殊教育需要法定評估中,被評估者只被關注16歲以前在學校的情況和教育方面的需求,這顯然是不全面的。
新評估克服了這個缺點。一方面,從評估的廣度來看,除了教育需求以外,還被關注在醫(yī)療、社會保障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從評估的深度來看,新評估適用于0到25歲的兒童和成年人,并且考慮到被評估者在接受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由兒童向成人的轉銜和就業(yè)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