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影
(廣東省惠東縣平山等三中學)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即精神層面的建設、制度層面的建設、物質層面的建設。這三個層面是渾然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關系。但精神層面是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思想內涵,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精神層面,指的是學校領導及師生員工共同的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安全態(tài)度等,是師生員工對校園安全問題的個人響應和情感認同。其中安全理念是精神層面的核心和靈魂,安全教育是關鍵,態(tài)度取向是結果。
把安全理念轉化為安全態(tài)度,這就要對師生員工進行全面的安全文化滲透,喚醒他們對健康安全、生命安全、財產安全的渴望和責任,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師生員工對校園安全的認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這就是安全教育。
制度層面,是校園安全文化的中間層次,主要指對師生員工和學校組織行為產生規(guī)范性、約束性、影響性的部分。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學校安全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前提。學校通過制訂“安全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和《近期實施計劃》,對研究活動進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不斷增強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學校實際,我們制定《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安全保衛(wèi)制度》《安全檢查監(jiān)督制度》《事故報告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和《學校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等多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指標及負責人,使“安全文化建設”研究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校園安全物質文化是實現校園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我們要通過學校安全物質文化建設,使校園設備、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為師生營造安全、穩(wěn)定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物質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經費投入及安全設施和條件建設,如,防護設備、應急通道、衛(wèi)生急救、體育設施;引入保險保障機制,如學生平安保險、校方責任險等;加強安全工作督導,監(jiān)督、檢查、評估、指導,把安全工作成效納入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為了加強學校的安全工作,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按照有關要求,明確責任人,學校分別與教職工簽訂安全工作責任書,并加大督查力度;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執(zhí)行責任追究制。對因工作失職、玩忽職守或教育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要從嚴追究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學校及校園周邊環(huán)境專項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結合學校實際和學校及校園周邊環(huán)境專項整治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得相關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實際工作中依法辦事、依章辦事,狠抓落實。這樣對校園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設的進行。
校園應確定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專項整治的工作重點: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及法制教育,切實提高師生的遵紀守法觀念;加強對校舍和教學設施的安全檢查,對容易引發(fā)火災、存放危險品及人員集中的場所要做重點檢查,對消防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嚴防傷人事件的發(fā)生,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要充分利用班會、團隊會,以講座、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有關的法律常識及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專項整治工作的實效性,引導和教育師生增強做好學校及校園周邊環(huán)境專項整治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強化法制安全意識。
開展“安全文化傳播”專題講座;開展關于“安全聯(lián)系你我”征文競賽;組織“安全隱患全面排查與整改”專項活動,在校園的一些內部刊物上設立安全專篇等,越有創(chuàng)新,越有實踐性,效果就會越好。
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是教育的生命,平安和諧校園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小學應該培養(yǎng)和構建具有“學校精神”的校園安全文化,以“安全文化”來啟發(fā)人、教育人、影響人、造就人,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來滋養(yǎng)師生,從而創(chuàng)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諧校園。
[1]張寅.安全文化建設書系:安全教育常識[M].1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04.
[2]喻發(fā)勝.文化安全:基于社會核心價值觀嬗變與傳播的視角[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5.
注:本論文為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課題批準號:GDDYYJ1405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