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麗
(廣東省清遠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
作為英語教師,如果我們還在一味強調只有英語單詞量上去了,閱讀就沒有障礙的話,學生只會成為純粹的考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面對密密麻麻英語單詞的文章也會害怕、厭煩。當然了,英語單詞是基礎,我們應該讓學生在掌握英語單詞的基礎上結合一些閱讀方法去享受閱讀,而不是將閱讀的成與敗只歸于單詞量的積累。
好奇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偉大動力之一。當我們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英語自然就變得簡單有趣了。面對英語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是有著豐富信息的載體。讓學生明白,閱讀文章可以獲取信息、可以了解各種奇聞逸聞。比如,廣東高考2014年試題月調度理解B 篇講的是一位司機在收費站為他后面的六位素不相識的司機買單,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繼續(xù)閱讀,去弄明白這位司機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還有一篇文章講的是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動物非常有趣的不誠實或者有意偽裝的行為,這樣的文章學生看得很入迷,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探索者,他們喜歡弄個明白。因此,一定要告訴學生,閱讀可以了解各種各樣的人與事。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文章的選取也應該多關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當我們把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就可以去接觸更多的各種話題的文章,閱讀目的達到了,而且他們在閱讀的同時,也鞏固了單詞,增加了詞匯量,比起純粹為了記單詞而記單詞,更加有效,更加有樂趣。
都記得小時候聽鬼故事被嚇壞的情景吧?那是因為我們在聽鬼故事的同時,頭腦中出現(xiàn)了相應的畫面。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主要是記敘文的時候不要直接翻譯成漢語,而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可以形成他們的英語思維,也可以讓他們更加清楚地記住文章內容。這樣,就把英語閱讀等于看《故事會》,絕對不會讓學生乏味。
如果要做到以上的兩點,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讓學生能夠形成清晰的畫面,除了基本的詞匯量,他們對篇章結構的理解是相當重要的。對文章的一個整體意識的形成,需要掌握文章的結構。高中英語文章中,記敘文要么是純記敘的,要么記敘加上作者的議論、作者的感受等。作者的議論和感受部分常常傳遞的是正能量,及時記敘部分不是什么積極的內容。所以記敘文中,提醒學生關注作者感想部分,有利于理解文章。科普說明文,第一段常常是先把科學調查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A recent survey shows that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類似于這樣的語句就是關鍵了。從第二段開始,就是詳細地告訴我們這個研究結果是怎么做出來的,什么樣的過程,結果怎么樣。如果我們在閱讀科技說明文遇到生詞,只要讀懂首段,后面的內容我們可以輕松地駕馭。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點,我們應該不斷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讓他們享受閱讀的樂趣,愛上閱讀,愛上英語。這樣的話,英語教師的教學就會變得輕松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