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香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初級中學)
經過幾年的教學,我發(fā)現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教師的問題,也有教育的問題。就像我們吃東西,食之無味。為此,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教師在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需要通過計算機對文字、表格、圖形、動畫、視頻和音響效果等進行不斷的調節(jié)和變換使得教師成了計算機的操作員,大大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不利于課堂上“互動式”的教學原則,這時如果我們請一位學困生用智能手機把全過程拍下,用計算機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既生動又直觀,不僅起到好的課堂效果,甚至還會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摩擦力時,可以用演示實驗設疑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老師演示,學生觀察)把一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開始時小車靜止,當用手輕輕推動一下它時,它開始運動起來,但運動一段時間后小車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前面幾排的學生有直觀感受,比較準確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大多數學生也是人云亦云罷了。如果這時我們能用智能手機把這個過程拍攝下來,展示給學生看,這樣激發(fā)學生學習摩擦力。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時不肯動腦筋思考,就知難而退,或轉向教師、同學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代替學生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目光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他們去攻克難關。此時,教師或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于鼓勵的話,都可以使他們產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愿望,當活動取得成功,愿望達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產生了一種追求,想繼續(xù)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幫助他取得一點點成績,并給予鼓勵和支持,使他轉苦為樂,這就會使他們對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面對學困生錯誤的回答,有的老師不禁大發(fā)雷霆,一頓訓斥之后,再遇到類似題目時,學生可能還會“舊病重犯”;有的老師則會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教師面對學生錯誤的時候,不要刻意回避,同時也不要完全否定,而是把這個疑難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相互去糾正補充,這樣既能讓那位回答錯誤的學生很“體面”地坐下,同時也讓全班學生一起經歷了結論得出的探究過程,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
學困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科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么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不能靠一時的“作秀”來打動學生,要真正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敬的親密朋友。同時,對于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心,不侮辱他們人格的同時,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從心里接納你,興趣盎然地學習。
提高學困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時你付出了心血,卻一無收獲。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孜孜不倦地進行探索,讓更多學困生脫離“學困生”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