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定群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神河中學)
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時間不算長,僅七年有余,算得上是個青年教師。畢業(yè)后來到這所依山傍水的中學從教,也了卻了內(nèi)心想為人師表的夢想。于是,站在三尺講臺上,便對學生有著這樣的期望:學生喜歡英語,對英語有興趣,進而能把學習到的知識學以致用,達到交流的基本目的。然而,隨著教齡的遞增,伴著對英語教學認識的逐漸成熟,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口語教學面臨著相當尷尬的境地。無論考場上是多么趾高氣揚,依然擺脫不了“聾啞”英語的缺陷。作為一名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師,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所體會到的一些尷尬以及自己對解決這些尷尬的建議和對策,愿與大家分享:
課堂上總是習慣用英語來幾句開場白,或簡單,或繁瑣,學生卻睜著迷茫的眼睛望著你,不知云里霧里。時間久了,簡單的幾句干脆也不說了,直接教學。于是,學生唯一操練英語的環(huán)境消失了,課堂變成“漢語式”英語課堂模式。其次,教師對學生口語水平不作要求,師生雙方都失去了練習口語的語境。
在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卷面考試中沒有口語測試,便放松了對口語的鍛煉。他們認為英語口語訓練是浪費時間,一切訓練應該奔著考試試題類型而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就是為了應付中考、高考,特別是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還沒有認識到學習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受老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缺乏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開口時沒有自信,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的詞句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則?!翱种v”心理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與人交流,但我們農(nóng)村的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局限,平時在校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幾乎不用英語。沒有與外國人對話的機會。根本沒有形成一個學習、運用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嚴重制約了教師對農(nóng)村中學生英語口語的培養(yǎng)。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的幾點較普遍現(xiàn)象。為了杜絕“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盡管一開始學生難免一頭霧水,只要教師首先帶頭說英語,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樣。
其次,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幫助學生克服“恐講心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口語錯誤,沒必要有錯必糾,要鼓勵他們敢開口,多開口,不怕出錯,讓他們在開口說英語時有一種自信心理。
再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張口表達的興趣,就必須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對那些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更要給他們一些鍛煉的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并及時肯定和表揚,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為之喝彩。
最后,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內(nèi)外交流活動。比如講故事,值日生做報告,復述以前所學課文,談論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語言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雙贏,需要多方力量的合作。只有各方力量團結(jié)在一起,教育才能開花結(jié)果。
[1]金莉.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理性思考[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01).
[2]符淼.影響農(nóng)村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效果因素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
[3]楊芙蓉.對新課程實施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