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明
(重慶市萬州江南中學校)
筆者在復習文言文板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把學過的課文忘了個干凈。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遺忘得如此之快,這是我們文言教學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朗讀就在其中。
應試高考在左右語文教學,文言文教學要么是枯燥地翻譯全文,圍繞考點字詞句;要么一步登天,課外拓展?;舜罅康木s收效甚微。筆者認為,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正在喪失。
其實,朗讀是一種享受。在動情的朗讀中,朗讀者是用心靈去觸摸作品,想象被喚起,情感在流動。葉圣陶先生曾這樣描述:“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并不僅理智的理解,還有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焙芏鄷r候,課堂上的朗讀,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學生齊讀之后便進入分析、探討,老師對朗讀本身沒有要求、沒有指導,學生也是被動地完成朗讀過程,沒有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激蕩,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愉悅。新課標給我們指出了朗讀教學即“在朗讀中教學”,它將是一個以朗讀為基礎、以誦讀為延伸、以涵詠為手段要求的教學流程,一個文本理解、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等內在教學條件與外在課堂環(huán)境水乳交融的具體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朗讀更是有著其他教學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讓朗讀不至于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形式,首先就要讓學生領略到誦讀的妙處。
一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根據注釋、借助工具書在原文中標注拿不準的字詞的讀音;畫出長句和結構復雜的句子;朗讀兩遍以上,完成語言的初步感知。教師在上課之時,可以將學生的預習朗讀檢查放在前面,學生依據自己對文章的初感和自己的風格來展示。一個學生就是一種風格,在比較當中學生會有自己的感受和辨別。在碰撞中取長補短,提升自己的語言感覺。
二是要求學生讀出句內停頓、重音語氣、節(jié)奏。訓練主要以教師的范讀為主,逐詞、逐句、逐段細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文言斷句、重讀的規(guī)律。這樣的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的感受能力,讓文言的音韻和諧美感染每個學生,引發(fā)學生的審美愉悅。這種誦讀訓練便是直覺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一種絕好方法。教師切忌每篇文言都自己先范讀,或抽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弊病在于,學生要么一味模仿,沒有自己對課文的初步感知;要么消極被動自甘落后。另外,教師要求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必須背一定數量的文言名篇。這樣學生的文言語感和文言學習的興趣才能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