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菊平
(江西省高安中學)
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物理知識是中學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標。當前中學正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教學的實用性是改革的重點,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研究的問題豐富多彩,但是當前物理教學中概念圖教學方法在中學物理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并不高,這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率,真正的原因是概念圖教學沒有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以九年級《物理》上冊《內能 熱量》知識講解為例。
(a)學生熟練掌握內能概念,簡單描述溫度與內能關系。
(b)通過實例分析,學生知道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熱傳遞。
(c)學生熟練掌握熱量概念與熱量單位。
內能、熱量概念。
【教學難點】
溫度與內能關系。
(a)教師根據(jù)講授物理知識點所需,先行制作概念圖。
(b)兩只用小球用彈簧相連,紅墨水,燒杯,水。
(a)教師首先講解內能概念:熱運動能量即內能。
(b)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熱運動?
(c)學生根據(jù)所學回答:熱運動就是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熱運動進行討論,教師事先準備所需概念圖。
(e)教師展示過機械能概念圖以后,向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1:物體運動產(chǎn)生動能,分子熱運動是否產(chǎn)生動能?
問題2:具有重力勢能的物體,分子之間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勢能?
問題3:溫度與內能之間的關系?
由于教師所提問題,學生事先并不熟悉,因此,教師此時可以運用所備道具,進行實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實驗步驟: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小球,改變兩只小球距離,可知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由實驗過程可知,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運動與小球類似,因此,分子之間存在勢能。
教師進行總結并說明物體內能概念: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勢能和動能總和。
教師繼續(xù)提問:
(a)內能是否等同機械能?
(b)物體內能是否可以為零?
(c)內能是否存在于固體、液體、氣體之中?
實驗步驟: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燒杯,加入水和墨水,對其中一個燒杯加熱,觀看兩個燒杯墨汁擴散情況。由實驗可知,溫度越高,墨水擴散越快,溫度與內能聯(lián)系緊密。
教師進行總結并說明溫度與內能關系: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分子運動越快,分子動能越大,物體內能越大。
對所講知識進行回顧,師生共同構建概念圖。
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實現(xiàn)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溫故,教師和學生一同梳理所學知識點,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總結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學好內能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