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全 馬瑞祥
(吉林省蛟河市第十中學)
《紅樓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部文學著作,它寫盡了人世間的辛酸、寫盡了一個家族的興旺盛衰,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縮影。它也包含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yī)療保健、飲食、玩器、服飾、建筑、禮儀、風俗、人情世故……第48 回《濫情人情誤思游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便折射出曹雪芹的對學習要素的理解,現試做解析,以與諸君商榷。
香菱學詩過程是這樣的,因為薛蟠外出,薛寶釵接香菱到大觀園,香菱與薛寶釵說的第二句話就是“好姑娘,你趁著這功夫,教給我作詩吧。”香菱到瀟湘館林黛玉處的第一句話是:“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了,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毕懔庥X得自己進大觀園的目的不是去玩,是為學習作詩而來的。沒有人逼迫,而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求,與身邊人的比較后的一種選擇。他們與我年齡不相上下,我為何不如他們。平日里是沒有時間和機會,現在時間有了,機會也來了,更何況那么多青年才俊齊集,怎能不好好把握一下呢!也許這是對香菱的一種內心的揣測,但無疑不體現出香菱所擁有的自主的求知欲。自主學習能力,這項能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生存所必需的一項先決條件。因為想學,學的能力便產生了,且難以撼動??鬃诱f“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便是對這一現象的論述吧!
當拜林黛玉為師以后,就敞開與黛玉談起詩來:自己對詩的認識,對好詩的認識——敢于亮出自己的觀點。她的學習是帶著自己的認識而來的,但不知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所以當然要先要亮出來,讓老師幫助把把關。這是一種真正的求學,有質疑的精神在其中,也有去蕪存菁的想法在其中:既然要學,就要學最正確的。林黛玉也是不吝賜教,把自己對詩的領悟告訴香菱,并且指出要讀《王摩詰全集》的五言律詩100 首,且揣摩透,然后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詩,次后是李青蓮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等,香菱馬上說:“既然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吧”。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她數次睡覺,她也不睡——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發(fā)現問題,馬上行動。不久,香菱就笑吟吟地送書給黛玉,又要換杜律。黛玉問起可領略些滋味,馬上就談起自己的閱讀體會了。聽從老師,從低到高,循序漸進,而且能把自己所學的體會與老師交流,已經不僅僅是個學習者了,更像是一個研究者了。付諸行動讓她直接找到了學習的最佳方法——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證驗知識的內涵。學是為了用,無形中又應和了“學以致用”的法度,把自己想學習的理想通過自主的行動加以實現。
香菱命運多舛,孩提時便被拐走,但畢竟是書香門第之家,加上拐子為了多賣得些銀兩,也教授了一些啟蒙的知識,這無疑為香菱播下了熱愛學習的種子,雖然沒有完整學過,種子依然沉睡,可一經良好環(huán)境的浸潤,那種子便自然生活起來。加之大觀園中的諸多人物的浸染:寶玉不會鄙視,黛玉視同學生,薛寶釵由著她學,探春的推波助瀾……到處是指導老師,到處是書卷之氣,到處都把學習當做游戲,到處是把做詩當成家常便飯,這樣的環(huán)境,對于一個熱心于學詩的人是多好的熏陶之所呀。再加此時薛蟠不在,無雜事瑣事煩心,她自是專心致志于其中了。古往今來,人們便已意識環(huán)境熏陶對學習的重要性?!敖煺叱?,近墨者黑”自不必講,“孟母三遷,擇鄰教子”也無須再談,但看現代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與設施一個比一個先進,一個比一個完備,我們便已深解其味了。讓圍墻會說話,讓鈴聲教育人,讓無聲的環(huán)境成為孩子耳濡目染的搖籃。因為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為加快學習的進程。
我們總是在學習西方的教育,我們總是觀摩日本的教育,我們民族的教育不正是我們眼前最為適用的方法嗎?希望香菱學詩的成功能為我們的廣大老師和渴望成功的孩子們提供一點借鑒,也不枉曹雪芹先生的一番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