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
古今浪漫主義作品穿越情節(jié)比較
○陳曉旭
穿越題材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受到觀眾的追捧,其中主要看點是作品中從當代穿越到古代的女主人公和幾位王公貴族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感情故事。在中國古代小說、戲劇中,類似的穿越情節(jié)早已出現(xiàn),主要是生死之間的穿越,相愛的兩個人因為感情而超越生死,穿越時空。古代和當代這些有穿越情節(jié)的作品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其共同點是古今作品都有穿越情節(jié),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品都以愛情為中心。不同點是古今作品產生的時代不同,從個人視角和社會環(huán)境角度看皆是;古代穿越作品是作者出于一定目的采用的手法,當代的穿越只是為了吸引讀者、觀眾的眼球。
古今 浪漫主義 穿越
2004年前后,穿越小說在網(wǎng)上風靡一時,將穿越小說的閱讀推向高潮。之后,一些穿越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穿越劇走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穿越小說,顧名思義,是以穿越情節(jié)為特色的一類小說,女主人公常常因為特定的原因,通過一定的途徑,意外地從原來生活的時空來到另一個時空,并與那個時空的幾位男子發(fā)生一系列以愛恨情仇為中心的故事。女主人公來到的時代多為古代,這個時代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也可能是虛構架空的,因而穿越小說又被稱為“架空歷史小說”。穿越劇,是由穿越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常常由漂亮的女明星和帥氣的男明星飾演主要角色,情節(jié)主要圍繞感情糾葛和宮廷斗爭展開,具有一定的搞笑性和溫情性。
當穿越小說和穿越劇深受歡迎,觀眾在贊嘆其中穿越手法的巧妙運用和男女主人公動人情感的同時,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早在我國古代的很多小說、戲劇中,已經出現(xiàn)過相似的穿越情節(jié)。古代小說、戲劇中穿越生死的作品有很多人研究,但是研究者大多更注重研究作品中人物死后“鬼魂”情節(jié)的形成原因和文化意義;而當代穿越小說和穿越影視作品也有較多人研究,但是少人有把古今穿越作品進行比較。本文正是著眼于古今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作品的相互比較,分析其相似之處,也發(fā)現(xiàn)其各自的特色。
雖然穿越小說和穿越劇在近幾年才流行起來,但是在古代,從魏晉南北朝到元明清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出現(xiàn)過類似的穿越情節(jié),當下的穿越類文學作品并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可以進行追溯的。在晉干寶的《搜神記》、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唐代陳玄祐的《離魂記》等作品中,都有穿越情節(jié)。按照作品的體裁標準,古代浪漫主義穿越作品可以分為小說類和戲劇類,當代浪漫主義穿越作品可以分為小說類的和影視作品類。古代小說類的作品主要有《搜神記·河間男女》《搜神記·盧充》《搜神記·吳王小女》《幽明錄·賣胡粉女子》《幽明錄·龐阿》《離魂記》《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等。古代戲劇類的作品主要是《竇娥冤》《倩女離魂》《牡丹亭》等。當代穿越作品中,小說類的主要有《秦俑》《交錯時光的愛戀》《尋秦記》《夢回大清》《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等。影視類作品主要有《穿越時空的愛戀》《尋秦記》《宮鎖心玉》《步步驚心》《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女媧傳說之靈珠》等。
古代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的小說作品,著名的《搜神記》中有三篇就很典型,分別是《河間男女》《盧充》和《吳王小女》?!逗娱g男女》中的男女主人公相互喜歡,并且女子家人也將女子許配給男子,可是因為男子從軍久久不歸,女子家人就將女子改嫁。女子在家人的逼迫之下,不得已離開后又病死。可是等到男子回來,打開女子棺材時,女子居然活了過來。“遂發(fā)冢開棺,女即蘇活,因負還家。將養(yǎng)數(shù)日,平復如初?!盵1]后經廷尉判案,他們終于得以在一起。故事中的女子因為和男子兩情相悅,有著深厚的感情而可以死而復生,他們的感情超越了生死,故事的情節(jié)是穿越生死、死而復生的典型代表?!侗R充》和《吳王小女》中也有這樣的穿越情節(jié)?!侗R充》這個故事情節(jié)很是奇特,說的是尚在人間的盧充居然可以和已經去世了的少女崔氏結婚并且生了孩子。這個故事得以成功發(fā)展的基礎便是作者將我們觀念當中的陰界和陽界互通起來,讓人物穿越了陽界和陰界。而《吳王小女》中紫玉和韓重的感情遭到吳王的扼殺之后,紫玉愁悶而死,但是因為她鐘情于韓重,便主動邀韓重成婚,并且在韓重被吳王誤認為偷竊明珠時顯魂為其作證。作品中這種穿越了生死的感情誰說不感人呢!同樣,在南朝劉義慶《幽明錄》的《賣胡粉女子》和《龐阿》中,在唐代陳玄祐的《離魂記》中,都存在類似的穿越情節(jié):因為某些原因,相愛的兩個人陰陽相隔,可是因為兩人感情至深,其中一方穿越生死,以死而復生或者離魂的方式重新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不僅我國古代小說類作品中有這樣的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戲劇類作品中也有不少?!顿慌x魂》和《牡丹亭》就是戲劇類穿越作品中的優(yōu)秀代表。同時,小說類作品和戲劇類作品并不是完全孤立的,有時,小說類作品還會對戲劇類作品產生影響。元人鄭光祖的戲劇《倩女離魂》便是在唐人陳玄祐小說《離魂記》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受《離魂記》的啟發(fā),鄭光祖在《倩女離魂》中安排了張倩女的離魂情節(jié),這一安排充滿了奇特的浪漫主義色彩。而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則是將這種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至情穿越演繹到極致。當杜麗娘死去,她的魂魄還可以與柳夢梅相見,湯顯祖甚至還安排了幽媾這一情節(jié)。在作品中,同樣有死而復生的經典情節(jié)。當柳夢梅為杜麗娘掘墳開棺,杜麗娘奇跡般地活了過來。“離魂”和“死而復生”這兩種類型情節(jié)的同時運用,使得《牡丹亭》的情節(jié)更為豐富,人物情感表現(xiàn)得更為深厚,使故事更加感人,讓讀者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2]而流連忘返。無論是《搜神記》《幽明錄》《離魂記》等古代小說,還是《倩女離魂》《牡丹亭等古代戲劇,作品中人物因為彼此之間的至情而超越生死,出現(xiàn)死而復生或者離魂的情節(jié),這些都是一種穿越情節(jié),這種穿越因為背離生活真實,大膽夸張,所以具有較強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當代,浪漫主義穿越作品更是不勝枚舉。當代浪漫主義穿越作品主要可以分為小說類和影視作品類,由于科學技術等原因,小說主要以網(wǎng)絡小說為主,影視作品主要有電影和電視劇,同時,當代的小說作品和影視作品有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穿越小說主要有《秦俑》《交錯時光的愛戀》《尋秦記》《夢回大清》《步步驚心》《末世朱顏》等。穿越影視作品主要有《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穿越時空的愛戀》《尋秦記》《終極一家》《魔幻手機》《神話》等。隨著李碧華的《秦俑》、席絹的《交錯時光的愛戀》和黃易的《尋秦記》這些小說在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大量的穿越小說在網(wǎng)絡上繁榮起來,如金子的《夢回大清》、李歆的《獨步天下》、桐華的《步步驚心》、之之的《望天》等?!肚刭浮分v述的是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穿越到秦朝的朱莉莉(后叫冬兒)與蒙天放相識、相知、相愛,最后為愛獻出生命的故事?!督诲e時光的愛戀》中,母親為了讓女兒楊意柳獲得重生,冒著特異功能喪失的危險將女兒送到歷史之中,成為石無忌的新娘并且發(fā)生了穿越時空的感情故事?!秹艋卮笄濉分?,女主人公因為在故宮中迷路而意外來到清朝,和四爺和十三爺發(fā)生了愛恨情仇。其他穿越小說中也有著與之類似的穿越情節(jié),這些小說都無一例外地以女主人公的意外穿越作為故事的開端和吸引讀者眼球之處,是名副其實的“穿越小說”。2006年,正是《夢回大清》推進了穿越小說的進一步發(fā)展,穿越到清朝成為穿越小說的一大熱點,有了專屬名詞“清穿”,甚至作家出版社還以12%的版稅簽下了“四大穿越奇書”:《木槿花西月錦繡》《鸞》《迷途》和《末世朱顏》。
當穿越小說快速發(fā)展的時候,穿越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也隨之出現(xiàn)。國內第一部穿越電影《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改編自李碧華的穿越小說《秦俑》,電視劇《穿越時空的愛戀》《尋秦記》《終極一家》《魔幻手機》《神話》等也漸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些影視作品相對于穿越小說有所改編,但也都基本以穿越情節(jié)為重點。如《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仍然是以穿越到秦朝的冬兒與蒙天放的愛情發(fā)展為主要線索。《尋秦記》依舊以講述項少龍穿越到秦朝的各種故事為重點,穿插著他與烏廷芳的感情經歷。而將穿越劇推向頂峰的無疑是2011年的電視劇《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宮鎖心玉》講述的是現(xiàn)代少女洛晴川因為追一幅清妝美人圖意外來到清朝,她與四阿哥和八阿哥相識,發(fā)生了復雜的感情故事,還卷入了“九子奪嫡”之中,最后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重新回到了二十一世紀?!恫讲襟@心》講述的同樣是當代女孩兒穿越到清朝與阿哥們相識,卷入“九子奪嫡”的故事,與《宮》不同的是女主人公的性格和整個電視劇的基調和氛圍。因為觀眾對這兩部電視劇都有很強烈的反響,一時間,“穿越”幾乎成了盡人皆知的詞語。不管是當代穿越小說還是穿越影視作品,都有著奇妙的穿越情節(jié),以穿越為中心,以穿越展開情節(jié)。
無論是古代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中的穿越情節(jié),還是當代穿越小說、穿越影視作品中的穿越情節(jié),雖然彼此各具特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共同點。
首先,古今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的這兩類故事都運用了穿越的手法,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小說情節(jié)的設置,這兩類故事中人物活動的范圍并不局限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而是由于某種特定的原因,主要人物常??梢钥缭絻蓚€時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跨越這兩個時空,使這兩個時空彼此緊密聯(lián)系,渾然一體。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龐阿》中,石氏女看到美男子龐阿,喜歡上了他,便跟他回到家中,卻被龐阿妻子看見,可是當他的妻子到石家告狀時,石女卻在閨房之中。第二次當龐阿的妻子捆綁著石女回家,被捆綁的石女和家中的石女立刻合二為一,原來去見龐阿的是石女的靈魂。在大多數(shù)人觀念當中,人的靈魂只有在人死了的時候才會脫離肉身,當人活著的時候,靈魂和肉體總是依附在一起的??墒窃凇洱嫲ⅰ分校畢s可以讓靈魂離開肉身,跟著龐阿來到他家中。作品中這種穿越了靈魂和肉體的情節(jié)打破了一般的情節(jié)設置規(guī)律,突破了讀者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讓作品具有更為強烈的感染力,也讓讀者擁有更好的審美體驗。正是因為《龐阿》中“離魂”穿越情節(jié)的創(chuàng)新和精彩,唐人陳玄佑才由這個故事發(fā)展而出《離魂記》,元代鄭光祖的《倩女離魂》情節(jié)也與其息息相關。
同樣,當代的穿越小說和穿越影視作品中的“穿越”現(xiàn)象也十分明顯。就拿較早的穿越劇《尋秦記》來說,劇中的男主人公項少龍是二十一世紀特種部隊的精銳戰(zhàn)士,在千挑萬選之后被選中來參加一項神秘計劃。他本來應該被送到戰(zhàn)國時期的咸陽城,可是不料因為時空穿梭機突然發(fā)生故障,被送到了嬴政登基前一年的趙國,進而發(fā)生了一系列驚險、奇特而又搞笑的故事。時空穿梭機,是大家在日本動漫中常見到的機器,可以讓人穿越時空,而在這部電視劇中,時空穿梭機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并且還成為當局神秘計劃的有力工具,讓平時僅僅停留于人們想象和幻想之中的東西走進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
古代穿越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和當下穿越小說、穿越影視作品中描寫的生活不同于我們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作品并不是寫實的,而是出于作者的一定寫作目的進行的創(chuàng)作,融入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是按照作家的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創(chuàng)作出來的理想世界”[3],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雖然這些“穿越”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虛構是為了追求更高意義上的真實”[4],通過構建這樣假定性真實的作品環(huán)境,才可以讓人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真實的情感,體現(xiàn)出作家的情感、態(tài)度傾向,才更能彰顯出人物感情的真摯深厚,加倍凸顯藝術真實。在這樣虛構的環(huán)境之中敘述故事,也更能顯示出作者創(chuàng)作想象手法的大膽、奇特和富有特色。
其次,古今這樣含有穿越情節(jié)的作品大多以愛情為中心。愛情,自古是中國文學永不衰竭的話題。從《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漢樂府》中的“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從唐詩中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到宋詞里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愛情總是人們樂此不疲展開故事的中心話題,古今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的穿越情節(jié)也常常以愛情為中心展開故事?!峨x魂記》《倩女離魂》《牡丹亭》等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生生死死、離去歸來,都是他們對彼此的感情在起著作用。死因為感情不得,生因為心上人重新歸來,一切都源于一個“情”字。當下電視劇,《神話》《越光寶盒》《步步驚心》等無一不是穿越到過去的人物和原來時空的人產生了感情,后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所有是非恩怨、感情糾葛也都是以這兩個人的感情為源頭引發(fā)出來的。愛情,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不管是過去、現(xiàn)在,或是將來,都將持久不衰。古今這類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的作品也難以免俗,熱衷于以愛情為中心來敘述故事,展開情節(jié)。
雖然古今浪漫主義穿越情節(jié)的作品有如上一些共同點,但是因為時代差異、創(chuàng)作背景不同、創(chuàng)作意圖不同等,古代和當今的作品也是個性鮮明、各有特色。
首先,古代的這些文學作品產生的時代和當下穿越小說、穿越影視作品的產生時代有很大的差異。正如王國維所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5],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特定時代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在一定時代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共同作用下產生的語言藝術。一部文學作品,總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第一,從社會環(huán)境角度看,古代人們長期受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作品的創(chuàng)作很難擺脫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注重的是克己復禮,儒家文論觀講求的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6]。作家為人常常溫柔敦厚,作文以含蓄蘊藉為主。發(fā)展到南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被推廣。明代,雖然李贄等人提出對儒家思想的質疑,提倡“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提出“童心說”,但是儒家思想仍是統(tǒng)治思想,長期的封建思想已經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思想。長期飽受封建禮教束縛的人們在人性深處也是很向往自由的愛情、沒有束縛的生活,但是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封建禮教的束縛人們不得自由,缺乏個性。于是,文學成為作家釋放壓抑思想和情感的一個出口。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塑造文學形象,展開故事情節(jié),構建出符合自己理想追求的文學世界,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表達出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也表達出自己對真摯感情的渴望。就是因為這樣,《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牡丹亭》等作品中才屢屢出現(xiàn)兩個相愛的人在父母的反對之下以死抗爭的情節(jié)。作品中虛構的人物,是作者思想和意志的投射,通過作品對封建禮教進行抨擊,提倡追求自由愛情。
在當代,社會大環(huán)境比古代開放自由很多。像古代那樣有封建禮教束縛的日子早已不在,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日益繁榮,教育、文化等事業(yè)大力推進,人們的觀念、思維都更為開闊。在這樣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人們不會再創(chuàng)作倡導突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文學作品。這便是我們這個時代和古代的差別所在。
而在我們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彰顯時代特色的文學作品也應運而生,網(wǎng)絡文學和影視文學便在其中。隨著1969年美國科學家聯(lián)通計算機試驗的成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了,網(wǎng)絡文學也應運而生,之后中國內地網(wǎng)絡文學便發(fā)展起來。作家李碧華的《秦俑》是中國內地網(wǎng)絡文學的開山之作,隨后有席絹的《交錯時空的愛戀》和黃易的《尋秦記》,之后穿越小說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并越來越火,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豐富讓讀者眼花繚亂,甚至有很多穿越小說還出版發(fā)行、進入書店,《鸞》《迷途》《末世朱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穿越小說不僅被出版成書,還有一些穿越小說被搬上熒屏。如果說穿越小說在網(wǎng)上的流行只是為網(wǎng)絡小說的主要讀者群體——部分青年人和青少年所熟知,那么穿越小說被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受眾大大增加,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平時看電視劇和電影的觀眾,以中青年女性為主的電視劇觀眾首先接觸到穿越劇。隨著《宮》《步步驚心》等電視劇的熱播,媒體的報道和宣傳在無形之中也擴大了穿越劇的影響,一些忙于工作不熱衷影視作品的男性即使沒有看過這些穿越劇,也會漸漸聽聞。從有了穿越題材的網(wǎng)絡小說,到穿越小說被改編為穿越影視作品,再到在大眾傳媒的宣傳下社會掀起“穿越風暴”,這一切都是科技發(fā)展的成果。當代穿越劇的盛行和熱播,是21世紀經濟文化和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產物,當代穿越劇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產生的。
第二,從個人視角看,當代人和古代人相比,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多元。在古代,大家閨秀足不出戶,即使出門也是坐轎,不可輕易和生人相見。這樣嚴格的禮教束縛,使得古代女子很難結識除親戚之外的男子。這樣的現(xiàn)實生活決定了很多古代小說男女一見鐘情的模式?!赌档ねぁ分械亩披惸锸艿郊胰藝栏竦墓芙?,自己家花園都沒怎么去過。難得去了一次,卻被父母訓斥。她受到的管教如此嚴格,以至于連一見鐘情的機會都沒有,只得在夢中夢見自己的意中人。
不同于古代,隨著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發(fā)展,人們視野大大拓寬。男女生不僅可以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學習,自由戀愛也成為當下的普遍現(xiàn)象。女子和男子認識的途徑和場合大大增加,校園、職場、活動、社交都可能相互認識,彼此進一步深入了解的限制也變少。同時由于交通的發(fā)達、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身處異地的戀人也不用像古人一樣飽受相思之苦,電話、電郵、語音、視頻等都可以互相聯(lián)系。雖然人們的交際范圍不斷擴大,但是似乎人們并不滿足于此。作家轉向歷史,創(chuàng)作出了有穿越情節(jié)的穿越小說,讓當下的女主人公穿越到歷史當中去遇見自己的真愛。這樣,作家的創(chuàng)作既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情節(jié)的離奇和夸張,也滿足了讀者不斷增長的情感需求和獵奇心理。作家得以有這樣的大膽想象也是從古代到現(xiàn)在,人的思維能力不斷發(fā)展的結果。
其次,古代作品中的穿越情節(jié)是作者出于一定創(chuàng)作目的而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而當代的穿越小說和穿越劇大多是為了吸引讀者或觀眾的眼光而進行的創(chuàng)作,很多還與商業(yè)利益緊密相連。“傳統(tǒng)文學欣賞是一種經典閱讀,即從典范的文學文本中尋求預設的理性觀念和審美價值,以獲得某種思想領悟和藝術感悟,最終達成與經典認同的欣賞體驗。”[7]古代這些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基于對封建禮教的抨擊以及為了表達對自由感情的向往,讀者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通過審美觀照,在文學作品的假定性真實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這些文學作品中最感人的并不是有些作品中人物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而是一方死后竟然會因為至深的感情而死而復生,或者重新和對方在一起。作者這種穿越生死、跨越陰陽的情節(jié)安排不能不說是飽含深意的。一方面,故事中這種可以讓主人公因病而死、又死而復生的深厚感情讓讀者寄托自己無限的情感期待和愿望,容易產生共鳴,引發(fā)無限感慨和留戀之情。另一方面,這一情節(jié)的安排將本來已經感人肺腑的故事又推向新的高潮,情節(jié)發(fā)展大大超出讀者的期待視野,給讀者以想象不到的審美體驗和閱讀經歷,在讀者閱讀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中來實現(xiàn)心靈的沖擊和凈化,這便是古代優(yōu)秀的浪漫主義穿越作品給讀者帶來的閱讀享受。
不同于古代浪漫主義穿越作品,當代的穿越小說或者穿越劇是一種消遣式閱讀,讀者閱讀或者觀影完全是為了娛樂。大多數(shù)人很少會閱讀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更樂于進行輕松閱讀,穿越小說和穿越影視作品正迎合了讀者的這種需求。不同于古典小說的文言敘述、語言優(yōu)美、穿插詩詞、較多描寫,穿越小說白話文敘述、口語化,有豐富的情節(jié)發(fā)展、較少描寫烘托,呈現(xiàn)出青春化、言情化的特點,穿越小說的穿越情節(jié)具有新奇的特點,可以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同時,穿越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一般讀者就更容易接受。文學作為一種語言藝術,需要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語言文字在大腦之中構建文學形象,并通過文學形象來進行審美觀照,進而形成審美意象來進行審美。而影視作品是一種圖像藝術,它不需要觀眾自己在大腦中形成文學形象,而是直接將塑造好的形象直觀地展示在觀眾眼前。和傳統(tǒng)文字文學作品相比,被改編的影視文學作品為觀眾省去了由文字到構建文學形象的過程,節(jié)約了時間和精力。同時,被改編的影視作品常常由漂亮的女明星和帥氣的男明星飾演主角,俊男靚女齊亮相,不管是否是追星族,大多數(shù)人都較樂意看這些影視作品,因為帥哥和美女能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極大享受。
雖然穿越小說和穿越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都市人的生活工作壓力,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越來越多人熱衷快餐文化,經典文學作品已經成為少部分人的喜好。穿越小說、穿越劇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大多雷同、情節(jié)發(fā)展也有明顯的套路可循,情節(jié)安排沒有新意,寫作手法也很少創(chuàng)新。這些通俗文學已經成為為娛樂而娛樂的可以進行大量復制的文化消費品。
古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穿越情節(jié)作品,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當代的,它們都具有穿越時空的情節(jié),或穿越生死,或穿越歷史,通過敘述虛構的穿越故事,使作品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奇特性,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而且,這些作品都常常以愛情為線索來敘述故事,表達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兩者不同的是,古代的這些作品中的穿越主要是跨越生死的空間穿越,而當代穿越劇中的穿越多是穿越到以往歷史之中的時間穿越。由于兩者創(chuàng)作的歷史時期不同,自然兩種作品也有各自時代的烙印,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古代封建禮教束縛較為嚴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為了抨擊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和壓抑,并且表達對自由愛情的向往;而當下社會不斷發(fā)展,思想解放,自由戀愛也早已成為趨勢,同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穿越小說與影視作品、傳媒等發(fā)生著密切的關系,網(wǎng)絡文學發(fā)展也呈現(xiàn)新的趨勢和特點。
注釋:
[1]吳組緗,呂乃巖,沈天佑,周先慎,侯忠域選注:《歷代小說選(第一冊)》,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頁。
[2]湯顯祖:《牡丹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3頁。
[3]胡有清主編:《文藝學論綱》(修訂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頁。
[4]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58頁。
[5]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頁。
[6]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頁。
[7]歐陽友權:《網(wǎng)絡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頁。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湯顯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3]胡經之.文藝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胡經之,王岳川.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二版)下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歐陽友權.網(wǎng)絡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
[7]羅書華.中國敘事之學:結構、歷史與比較的維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8][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陳中梅譯注.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陳曉旭 南京大學文學院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