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涼城縣六蘇木小學 羅繁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币虼?,口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并不太重視口算。通過調查發(fā)現:孩子普遍認為這種題目太簡單,不如思考應用題有意思,做對了,驕傲情緒明顯,做錯了也不當回事;有的同學口算一兩道題速度很快,當口算題目較多時,卻磨磨蹭蹭,很長時間也做不完,表現出厭倦疲乏的樣子;有的同學口算時馬馬虎虎,不是看錯運算符號就是寫錯數,甚至會出現毫無道理的錯誤,不能算出正確的結果。還有些學生在做口算題時,由于基礎差,口算不出答案,進而需要進行筆算。因此加強口算是數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尤其是農村小學生的口算水平(包括我校)特別低。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經驗談幾點體會:
口算具有花時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點。為此,通過口算訓練,可以促使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形成,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視算是通過眼看、腦算、口說的書;而聽算則要通過耳聽、腦記,才能說出得數。在口算訓練中經常變換口算形式,將視算和聽算相結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不同的課,口算的內容要不一樣。新授課的導入練習要充分發(fā)揮奠基和啟發(fā)功能。如教學“9加幾”之前,口算題的設計可以 是 :9+1+5 9+7+1 9+6+1,9+8 9+5 9+7 9+6,這組題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誘發(fā)思維,寓“算理”于練習之中,為用“湊十”法算“9加幾”奠定好基礎。
開展競賽符合兒童年幼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競賽中,通過競爭可以促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常見的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學接力計算、搶答等。這樣的競賽題有利于計算技能形成。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劃、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