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 徐耀峰
物理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我們順利實施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上怎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我認為除了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外,新課引入也是關鍵的一環(huán),它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課堂教學怎樣引入新課效果最好呢?
新授前教師演示實驗或由學生自己做實驗并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現(xiàn)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物體的浮與沉》一節(jié)時,可演示下列實驗:(所需要器材已準備好)將一枚雞蛋慢慢放入一個盛水的燒杯中?,F(xiàn)象:雞蛋沉入杯底;向杯中加食鹽,攪拌。現(xiàn)象:雞蛋停在液體中;繼續(xù)加食鹽攪拌,雞蛋浮在液面上。該實驗現(xiàn)象明顯,學生觀察后會自然想到:為什么雞蛋會沉入水底,停在中間,浮在液面上?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急于想知道為什么,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
有了興趣,大腦中就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此時思維敏捷、活躍,對新事物的認識接受就會達到最佳狀態(tài)。課堂上教師引出一些有趣的典故或演示一些現(xiàn)象時,可由“ 匡衡鑿壁借光”的生動典故引入。研究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時,可從阿基米德巧得皇冠得質(zhì)量引入。研究磁現(xiàn)象時可講述“ 馬隆設磁石陣”的故事。故事講完了,學生的興趣來了。教師緊接著將學生的思維向新課上引入。像上述“ 鑿壁借光”典故講完后,老師問:為什么從墻洞中能借到光,從大門處能否“ 借”到。學生馬上會想到:從大門處借不到,因為從大門處“ 借”光線要拐彎(學生對光線在空氣中不能拐彎這一現(xiàn)象有點了解),而從墻洞里“ 借”是可行的,因為墻洞是直的。然后教師講授,得出光線的傳播規(guī)律。
初中學生接受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掌握的舊知識。用已有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彼此的聯(lián)系,從而使新課的引入變得自然、和諧,并能降低新課的講解難度。如,習題:一底面積是100 平方厘米的銅圓柱體,高10 厘米,放在水平桌面上,求豎直放置時對桌面的壓強是多少? 本題可由學生自己解答。解答后,教師說明,若將100 平方厘米換成S,10 厘米換成h,密度是ρ 的圓柱體,結(jié)果怎樣? 板書P=F/S=G/S=mg/S=ρvg/S=ρshg/S=ρgh.再導入新課:若將圓柱體換成一液柱,結(jié)果是什么? 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課上來。
如《浮力》一節(jié)時,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引入新課:在容器內(nèi)裝水,一正方體物體A浸沒在水中。
問:A物體的前后兩面所受水的壓力大小有何特點? 方向如何? 這兩個力是否是一對平衡力?(學生自己回答)
問:A物體的左右兩個面所受水的壓力怎樣?(學生自己回答)
再問:物體A的上下兩個表面受水的壓力大小怎樣? 方向如何? 是否是一對平衡力?(提示:上下兩個表面所處的深度不同,故所受水的壓強大小不同。)經(jīng)提示學生思考后回答,結(jié)果是這兩個力不是平衡力。問:向哪個方向的力大? 學生答:向上方向的力大于向下方的力。最后教師總結(jié),引入到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上。
該方法是依靠教師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說服力的語言,清晰、明確地揭示問題的要害,積極地將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到要研究的物理問題上來。如九年級(上)物理《簡單機械》一章,新課前可用下列講授進行引導:現(xiàn)代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普遍使用機器,使用機器既省力又方便,還能提高生產(chǎn)效率。任何一架機器都是由簡單機械組成的。學習簡單機械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使用機器省力、方便的道理。短短幾語,說出了使用機器的好處及學習簡單機械的重要性。學生怎能不想學好簡單機械呢? 要這樣用語言去感染學生。
上述幾點是本人的教學體會??傊?,用正確的方法導入新課,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新授課講解輕松,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大大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