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集寧七中 李有海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都不能忽視對概念的精練和講解?;瘜W概念是用最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能不能把這些概念準確地講解對于學生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善于在課堂上運用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設計一些精練的習題,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蘇打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個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克;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shù)。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改變這些條件,給學生設置一組練習題來達到深刻理解的程度。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征,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