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漢小學 康 寧
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中“漫畫學案”初探
◆ 湖北省武漢小學 康 寧
“漫畫”“學案”的二者結(jié)合,正好激發(fā)了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課堂教學的活力。本文就“漫畫學案”在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上的設計和應用,談談筆者自身的探究與思索。
“漫畫學案”;小學;信息技術(shù);探究
“漫畫”對于現(xiàn)今的青少年來說已經(jīng)成為一種流行文化,進入到兒童的精神血液當中。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功夫熊貓》等動畫片中的漫畫形象,正影響著兒童行為、語言、情趣等信息的表達,這正是課堂教學可以利用的素材資源。而“學案”對于教學而言,是以學情為基礎,融合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通過分層,讓每位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良好教學方法。“漫畫”“學案”二者結(jié)合,正好激發(fā)了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課堂教學的活力。下面筆者就“漫畫學案”在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上的設計和應用,談談自身的探究與思索:
(一)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存在“難教”的問題
我們這里所說的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特指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三至六年級的信息技術(shù)必修課程的指導綱要,介紹關于信息與信息技術(shù)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識,其內(nèi)容理論性比較強。筆者通過執(zhí)教、聽課,發(fā)現(xiàn)與操作性較強的課相比,這類課會存在以下劣勢:
1.基礎知識可操作的內(nèi)容少,學習內(nèi)容不夠豐富,課堂顯得不飽滿,容易出現(xiàn)“垃圾時間”。
2.專業(yè)名詞和概念較多、較復雜,小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會滿堂灌,出現(xiàn)“教師講壇”式的課堂。
3.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離兒童情趣遙遠,無法吸引學生,學生學習興趣低。
(二)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需要“學案”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而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gòu)和編制的學習方案。通過學習、研討,針對基礎知識課教學上的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應用“學案”確實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
1.“學案”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
“學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學生用法可以多樣。在教師講授時,學案是學生的記錄紙;在小組討論中,學案就是探究、交流的材料;在課堂展示中,學案便是學生進行展示的腳本;而在課堂上的對話性講解中,學案又成了學生的“講稿”;在練習時,學案又是學生完成各種類型知識題的作業(yè)紙。“學案”通常是人手一份,因此學生參與面100%。
2.“學案”能更大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上,因為學生的“不懂”,使教師的主導性控制著整個課堂,教師被迫變成“主角”,成績好的學生還可以幸運地成為“主配角”,但大多數(shù)學生就只能成為“群眾演員”,甚至是“觀眾”和“聽眾”。但“學案”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具有多種發(fā)展維度的通道,學生可以根據(jù)學案的分層設計,自由的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有選擇性地采取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等。
3.“漫畫學案”使“學案”教學更具特色,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
“漫畫學案”的設計和應用,無疑是一種新的教學探索。兒童對于新穎獨特、造型活潑的漫畫形象容易產(chǎn)生喜愛,更易于激發(fā)其情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正是由于漫畫對兒童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使之能發(fā)揮育人的強大功能?!奥嫛迸c“學案”的有機整合,可以使“學案”教學更具特色,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出更大的課堂教學效益。
(一)要具有時代性
“漫畫學案”設計的主要元素是漫畫形象或主題,其形象或主題的選取應把握時代性,既要喜聞樂見,又要積極健康。
學案設計中可供選擇的漫畫形象很多,怎么選合適呢?我們把“阿凡提”和“喜羊羊”拿來作個比較。對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學生而言,“阿凡提”的形象能被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而對于當下兒童而言,“喜羊羊”的形象似乎更具有時代感。所以選誰合適,顯而易見。
(二)要具有教學性
“漫畫學案”設計雖是以漫畫為主要元素,但它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服務于教學。所以,“漫畫學案”設計所呈現(xiàn)的形式必須具有教學特色?!奥媽W案”設計不等同于“漫畫書”的設計,而是應該呈現(xiàn)出學習問題或者學習流程,漫畫形象的語言要多以“提問”“留白”的形式,方便學生進行填空、批注等學習活動,保留“學案”的原有本色。
(三)要具有情境性
情境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推進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方法,而“漫畫學案”中的漫畫形象正好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一份天然的素材。例如:講解信息課《網(wǎng)上搜索》的知識點時,學案設計中,我們就可以把學習任務變成“灰太狼”對“喜羊羊”的考驗任務,組成一個情境闖關式的“漫畫學案”,進行一系列的網(wǎng)上搜索活動,這樣做不僅符合教學需求,而且趣味十足。
僅僅知道怎樣設計好的“漫畫學案”,顯然不能解決基礎知識課“難教”的問題。怎樣將它進行教學應用?筆者有一番自己實踐后的思考:
(一)“點”字法應用
“點”字法應用,是指在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中,為幫助學生理解專業(yè)名詞或概念而提供的單幅“漫畫學案”。例如四年級基礎課《桌面變變變》中出現(xiàn)了“分辨率”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我們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份“漫畫學案”,由“功夫熊貓阿寶”呈現(xiàn)一副“神龍秘籍”,上面是幫助學生自行處理和理解“分辨率”的方法。這樣做,能使學生很快將枯燥、復雜的專業(yè)名詞理解,使課堂氣氛變得活潑生動,一下子增加了學生對“分辨率”知識的喜讀程度。
(二)“線”字法應用
所謂“線”字法應用,講的是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預習,回歸課堂后事先將重點放在師生面對面的困惑交流和作業(yè)完成上,即牽出課堂的引導“線”,利用“漫畫學案”進行預學的過程。例如三年級基礎課《特殊的偵察》,要求學生在課前去調(diào)查學校信息技術(shù)使用的情況。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完成任務,我們不妨將“漫畫學案”設計成《哆啦A夢》的多格故事漫畫,將調(diào)查任務變成“機器貓”和“大雄”尋寶的故事,既可以滿足預習要求,又充滿著童趣,還可以為《特殊的偵察》課堂教學鋪設出一根學習情境線來。
(三)“面”字法應用
“面”字法應用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從目標、方法、練習、評價等方面,貫穿引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應用法。例如在執(zhí)教五年級基礎課《計算機小衛(wèi)士》時,一開始出示“慢羊羊”電腦中毒的故事情節(jié),明確學習目標;接著請“喜羊羊”來幫忙,引出學習殺毒軟件的方法;接著利用“慢羊羊”提問,做練習,如“什么是病毒?”“常見殺毒軟件有哪些?”“怎樣掃描計算機”等等;最后再用“羊村”的羊兒們對學生獨學、對學、群學做出評價。課堂設計成“漫畫故事情境教學”模式,新穎,有創(chuàng)意,教學效果好,教師組織教學也輕松。
使用“漫畫學案”,能對小學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課教學效果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但“漫畫學案”是不是僅僅只作用于課堂40分鐘,成為一份“走秀”般的材料?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漫畫學案”在課后乃至復習時,是否仍然具有良好教學效益的問題。也就是說,“漫畫學案”具不具備使用的可持續(xù)性?
筆者認為,“漫畫學案”完全具備使用的可持續(xù)性。理由:(1)漫畫,學生都喜歡,因此“漫畫學案”可裝訂成冊,成為孩子們所喜愛的、可珍藏的漫畫故事集;(2)“漫畫學案”成為信息技術(shù)虛擬世界的實體呈現(xiàn),它把以往信息基礎課上的虛擬知識點變成學習過程,可供閱讀和復習,可對學生鞏固知識提供幫助性材料。由此可見,“漫畫學案”是具有可持續(xù)性效益的。
(編輯:劉金華)
康寧,湖北省武漢小學教師。
G623.58
A
1671-0568 (2015) 31-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