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山明中學 闕宏偉
英語文化導入 激活學生思維
◆江蘇省無錫市山明中學 闕宏偉
“生活教育”啟迪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運用生活滲入對學生祖國意識的培養(yǎng)。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認識和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
生活教育;文化差異;語言與文化;文化傳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不可避免地接觸與之有關的文化。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貌是英語課特有的知識。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使文化的規(guī)范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進而發(fā)展成為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并最終找到足夠的成就感。
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并能隨著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不斷更新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1.利用多種感覺器官
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文化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梢允占屠靡恍┙榻B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文化知識,了解外國藝術(shù)、雕刻、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利用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如各階層人們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樣的房子,如何與朋友交往,參與什么娛樂活動,什么節(jié)日對他們最重要,節(jié)日里如何慶祝,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這樣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異的偏見,培養(yǎng)尊重他人文化的意識,以達到語言、情感上的溝通。
2.介紹英語背景知識
初中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涉及什么,就必須幫助學生獲取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并借此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學生不至于因?qū)φZ用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失誤。例如,講授教材8B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9AUnit 1 Star sign,9AUnit 5 Audrey Hepburn時,可將西方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滲透到教學中,增加對西方社會的了解。
對于母語學習來說,首要任務是文化傳承,然后是交流;而對外語來說,這個過程卻相反,先有交流,再次是了解對方的文化。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強化語言工具的交流性、文化性,深入體會語言的魅力顯得很重要。英語教師要具有較好的英語能力,對于外語文化的掌握卻要不斷提升,做到與時俱進。那么,能不能將原汁原味的英文歌曲、電影、網(wǎng)站等介紹給學生呢?如果教師能將自己嫻熟的英語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結(jié)合起來,并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來,就可以超越外教的文化優(yōu)勢。英語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英語文化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興趣,并轉(zhuǎn)化為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和動力,使之取得外語學習上的真正進步。
1.導入英語詞匯知識
英語詞匯在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意義。要注重對英語詞匯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主觀評價。以 “dog”一詞為例,在語義上,中國的 “狗”與英美國家的 “狗”沒有區(qū)分,但兩個文化群體中 “狗”的意義卻相差甚遠。 “狗”字在中國人看來常是貶義的,漢語中常用 “走狗” “喪家犬” “狗仗人勢”等來形容所厭惡的人。但是英語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不同,他們認為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 “dog”在英語中往往含有褒義,如 “Loveme,love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
2.閱讀英語課外材料
題材豐富的英語語篇閱讀也是學生積累異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英語教學的不同階段,適當讓學生接觸涉及體現(xiàn)異國文化的語言材料,不僅僅有利于語言理解力的提高,而且會使學生增加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在Food這一單元可讓學生了解英國人喝茶和中國人習慣不同,英國人通常在茶 (多為紅茶)里加糖或牛奶,或兩樣都加,而中國人一般什么都不加,習慣喝清茶。 “紅茶”譯成英文為 “black tea”,而不要望文生義地譯成 “red tea”。在西方,人們將 “成功”作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們愛工作,視時間為金錢,守時、守約,所以大街上人們都行色匆匆,過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 “吃飯”問題在他們看來倒顯得無足輕重了。這與我國 “民以食為天”的傳統(tǒng)觀念是不同的,所以 “hamburger,sandwich,chips,fried chicken”等 “take-away food”就應運而生。
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各種語言知識的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 “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diào)過程與結(jié)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時時處處都有跨文化的意識,就不難做到向?qū)W生教授地道、純正的英文,介紹時髦、流行的英語文化和精彩絕倫的異域生活。教師只有做到旁征博引、課內(nèi)外結(jié)合,英語教學方可培養(yǎng)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學習動力并轉(zhuǎn)化為自主學習,取得英語學習上的真正進步。這樣,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的創(chuàng)造性嘗試就易于取得成功,而學生自信心會大增,就不難收獲成就感。筆者認為,可以通過積極引導、活用教材、拓展素材、豐富活動等多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英語文化導入的目的實現(xiàn)就會水到渠成。下面說說筆者在課堂外做的點滴有益的嘗試:①插入適宜的英語笑話、幽默;②針對學習容易讀錯的單詞,教學生說簡單的繞口令,或編記憶口訣;③教學生背誦簡單的現(xiàn)代詩,體會英語的語言美;④教學生吟唱英語歌曲;⑤鼓勵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網(wǎng)絡活動,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語言文化。例如,You=u,to=2,bro=brother,Yr=year等簡化用法,F(xiàn)ace-book等有名的交友網(wǎng)站;⑥推薦欣賞有趣的平面廣告、電視廣告等。像Nike,Adidas的多類型廣告,CocaCola與Pepsi競爭行廣告都是智慧與幽默的體現(xiàn);⑦介紹產(chǎn)品說明書等與生活息息相近的事物;⑧組織學生參與辯論、討論、演講等活動。
總之,學生體驗英語文化學習的方式很多,關鍵是要學得地道,用得真實。教師在英語文化教學中,不僅是英語知識的導入者,還是英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不僅是英語文化的學習者,更是使用者。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夯實了跨文化的底蘊,英語學習就變得輕松而有趣,而且在生活中總能發(fā)現(xiàn)學的東西有用武之地,成就感也隨之培養(yǎng)起來。例如,哼唱歌曲,引經(jīng)據(jù)典,看報紙、電視、電影,聽到笑話會啞然失笑,與朋友交流能abcd,是 “in English”,只要將這些聽說讀寫活動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習中,實現(xiàn)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便指日可待。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徐善青.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者的心理影響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4).
(編輯:易繼斌)
G633.41
A
1671-0568(2015)33-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