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zhèn)沙堰實驗小學 劉 園
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
◆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zhèn)沙堰實驗小學 劉 園
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靈活運用這一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明確綜合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所在,創(chuàng)新原有的教學方式,通過不同階段的分開教學,使教學更有條理、更容易達成目標,由此,促使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語文教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結合了多種學科知識、融合多方面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具有極大效用的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到語文教學中,是對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革新,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積極作為。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語文教學跳出書本教學的固定模式,不斷提升個人素質,為新式語文教學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內一門不需要使用教科書的課程,它不是單獨的一門課程,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的實際經(jīng)歷為依托,密切聯(lián)系著學生的生活與社會活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重視評價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和能力,等等。學生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得豐富的閱歷,這是當今時代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
與綜合實踐活動發(fā)展相適應的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語文教學也有了相應的新要求。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聯(lián)系實際,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這就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不謀而合,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將課程設計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建立繽紛多彩的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為語文教學設立新的方向,使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成效。
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也是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動力所在。實踐證明,教學內容貼合學生的興趣,就能讓學生愿意學習,愿意探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這節(jié)課所教授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實踐經(jīng)歷,等等,設計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先確定課堂的主題,然后結合主題去搜索資料,結合課外的實踐,如采訪、實地調研,等等,對所有的資料和經(jīng)驗進行總結,再進行適當?shù)亟虒W,從而獲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在實行這種教學活動時,要遵循開放性原則和創(chuàng)新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就是超越了簡單的學科體系,面向社會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結合這種實踐活動的語文教學也要做到開放性教學。教師不應限制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只要是和課程主題相關的內容,都應該鼓勵學生去學習。開放的學習過程要求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另外,與之相對應的是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應該具有開放性,而不應像傳統(tǒng)的教學那樣以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
例如,在教學 《飛向月球》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講明這堂課的主題是人類對于月球的探索,然后讓學生去查找有關月球的知識,以及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包括遇到的困難、取得的成就,等等。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過這一系列的準備之后,學生就會對探月工程有了一個大致的、比較清晰的認識,之后再進行課文的講解,這樣學生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發(fā)現(xiàn)問題” “解決問題” “總結交流”,與之相對應,這3個階段也可以應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詳細地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就課堂的內容設計幾個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自己設計幾個問題,通過上課前的問題交流,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上課時進行討論、講解,等等。下課之后,讓學生繼續(xù)就之前的內容進行總結和交流,尋找是否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交流的過程也是對學習經(jīng)驗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每完成一項任務就進行總結的好習慣。
例如,在講授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不夠多,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理解也不很深刻。這時,可以采取階段式教學的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選幾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少數(shù)民族,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取一個少數(shù)民族進行研究。在準備過程中,學生要就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源地、出現(xiàn)時間、相關的風俗習慣、禁忌、生存環(huán)境的特點等內容進行資料查找,從而對少數(shù)民族有一個比較詳細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每個小組都選派一位負責人來進行演講,通過圖文資料、影像資料,甚至實物的展示,讓其它組的學生也能夠學習到這個少數(shù)民族的核心內容。課堂的結束部分,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哪組的講解最為清晰、有趣,自己從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搞懂的內容有哪些。通過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到知識,教師也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課堂的教學更加高效。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的除了綜合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是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自去體驗生活,感受世界的奇妙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竭盡全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膶嵺`環(huán)境,帶領學生親臨課文中所描繪的神奇世界。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用雙眼去觀察,用雙手去行動,用大腦來思考。比起實踐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實踐的結果,以及從實踐過程中獲得了哪些寶貴的財富。在實踐活動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思考,在實踐結束后就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以獲得最佳的實踐效果。
例如,在講授課文 《碧螺春》時,由于學生對于飲茶文化都比較陌生,關于茶葉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比較艱澀難懂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造適當?shù)慕虒W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茶葉文化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上課前,可以將教室布置得古色古香些,每位學生的課桌上可以放一杯茶水,背景音樂可以放一些民樂助興。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通過講授我國茶文化的起源,茶葉的養(yǎng)殖、采摘、烘焙等過程,學生能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國祖先的智慧。之后,教師可以每個人分一點碧螺春的茶葉,讓學生來仔細觀察,并與課文中的描寫進行對比,看自己理解得是否準確。這樣的教學過程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教學的結合,是對以往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它通過開發(fā)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并且不拘泥于課本,更多的是生活的知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運用這一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變得快樂、高效。
(編輯:朱澤玲)
G633.3
A
1671-0568(2015)33-0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