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芳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637000)
課堂是師生共同演繹生命的舞臺。教學是師生心靈的對話、思想的碰撞。老師和學生的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教與學的效果。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可以讓老師盡情施展教學智慧,讓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特級教師魏書生在教學實踐中,就善于運用策略推進課堂教學,他要求學生們在課前先進行5分鐘的演講活動或者學習10個成語,甚至讀一篇美妙的文章。課中設計的精彩導語,恰當?shù)膯栴},以及靈活的課堂駕馭等都是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課后布置的閱讀、預習、練筆等形式也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
文本一詞在英文中指正文、原文,源于拉丁文,含有組織、編織的意思,表示編織或建構起來的東西。教學文本指被選入教材的文本以及教材編寫者設計的助讀系統(tǒng)、練習系統(tǒng)和知識系統(tǒng),具有文學和教學的雙重價值;是師生共同面對的文本,要求教師的解讀顧及學生的解讀障礙。語文特級教師的文本解讀特指語文特級教師對教學文本的解讀。
1.讀準表層意思。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拿到一個文本時,自己首先要讀準表層意思,準確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明確文本寫了什么、寫作思路是怎樣的、是怎么寫的。如教師在解讀《賈島傳》時,需準確翻譯其中“知余素心者,惟終南紫閣、白閣諸峰隱者耳”,弄明白這是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出的。
2.讀懂文本的深層意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隱含意義、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理解文本的深層內涵。如語文教育學者王榮生講到,在講解《行道樹》一課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張曉風《行道樹》中“墮落”的多層含義,不能僅僅局限在淺層。首先,“墮落”交代樹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暗示了來到城市后,作者的形象顯得墮落。我們一線的教師在講到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時,要啟示同學們文中用“中華民國十五年”的表述隱含了哪些復雜的情感。
3.讀出文本中作者未寫卻隱含其中的空白意義。文本中的空白意義是作者沒有直接寫出,卻隱含其中的意義。讀懂空白意義首先要找到關鍵信息,對照文本;其次,看文本中省略的地方是否是作者有意為之;再次,文本中作者未寫之處,可以給我們留有想象,這里也恰恰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可設之處。
河南省濮陽市國家級語文學科帶頭人武鳳霞在講解《檢閱》一文時,講到文中只展現(xiàn)了“大家討論”和“參加檢閱”兩個場景,這兩個場景之間的空白武老師就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語文課堂上進行的所有教學活動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可見設計一個明確的、恰當?shù)?、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對上好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是多么重要。在設計目標時需注意目標表述要精確化、標準、具體,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和不切實際的語言。
1.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撰寫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可用動詞“寫出、背出、說出、朗讀辨別、對比、理解、評價、判斷、描述、總結”等。
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王崧舟在設計《去年的樹》的教案時,是這么撰寫教學目標的,學習了《去年的樹》,學會寫四個字“融”“伐”等。另外像“正確、流利的朗讀《赤壁賦》”“理解蘇軾由泛舟赤壁而觸發(fā)的情思和通過主客問答手法表現(xiàn)的曠達的情懷”也是恰當?shù)慕虒W目標。
2.教學目標的表達。目標的表達必須是基本的、具體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如“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至少能記住三種病句”等。
教學呈現(xiàn)方式是指教師以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媒體技術為教學媒介,把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媒介傳達給學生,使其能夠接受教師要表達的信息。教學呈現(xiàn)的方式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言語講授行為。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微笑著走進課堂。微笑可以溝通師生情感,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一點上,特級教師魏書生身體力行,做得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他總是滿腔熱忱組織教學活動,積極與學生互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端莊、語言親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勢輔助說話,讓學生感到上語文課是一種精神享受。
2.板書技能。板書要注意簡潔直觀,結構完整,富有條理性,尤其是主板書,突出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清楚地記筆記,既便于學習當堂課的內容,也便于課后復習。
3.直觀演示技能。教師以實物、模型、圖像、音像、示范性動作等直觀性的信息為載體呈現(xiàn)教學內容。進行直觀演示時,除了注意要與教學目標、所學內容匹配,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文化基礎、接受能力。切忌制作過于直觀的課件,否則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有教師先播放《好漢歌》,緊接著播放電視劇《水滸傳》,整堂課下來,除了看錄像,就是討論林沖的為人,課堂氣氛雖然熱烈,但令人遺憾的是,一堂課下來,學生們沒有讀過課文,甚至書都沒打開過。這節(jié)課把本應該通過品味研究才達到的效果變成了直觀形象,把本該以學習語言為核心,變?yōu)樾蕾p學習畫面,削弱了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的魅力。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習目標、教學方式、師生交流等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都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全國語文特級教師真實的課堂教學策略為案例,總結他們的教學規(guī)律,發(fā)掘他們教學策略的一般性,從而指導一線教師。語文教師擔負著實現(xiàn)“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責任。為此,廣大語文教師要研究、學習語文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為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做好準備。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胡瑞峰.中學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之探討一對進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2.
[4]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教師最需要掌握問課品課藝術[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5]李景陽.語文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國家教委人事部財政部.特級教師評選規(guī)定[文號]教人1993.38.
[7]崔相錄.特級教師經(jīng)驗的特殊性及特殊意義[J].教育研究,1996(9).
[8]余映潮.“主問題”的教學魅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1(2).
[9]武玉鵬.新時期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的重要貢獻[J].語文教學通訊,2000(24).
[10]俞越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的流派與風格(續(x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9(3).
[11]劉登樓.特級教師“特”在哪里[J].教育文匯,2003.1
[12]洪家平.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