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遠
語文,尤其是古典詩詞,與音樂的關(guān)系不可謂不親密。眾所周知,從《詩經(jīng)》《離騷》開始,歷經(jīng)唐詩宋詞再到元曲,它們幾乎都是可以和樂演唱的。而大家之所以反對將流行音樂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所擔心的恐怕也就在于流行音樂的歌詞所具有的某些“硬傷”:不合邏輯、詞不達意、自相矛盾、粗俗不堪等。但是,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放開眼光,細加甄別,在合適的時刻,將流行音樂中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引入課堂,從而更好地達成教書育人的目標。
俄國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變?yōu)榭赡??!彼裕阼b賞古典詩詞之前,我們不妨播放與詩詞內(nèi)容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流行音樂,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心理。
例如,鑒賞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之前,不妨讓學生聽聽徐小鳳演唱的《別亦難》。相信徐小鳳獨特的磁性嗓音很快就會將學生引入到惆悵、哀婉、憂郁的情緒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深入探討李商隱究竟緣何創(chuàng)作此詩的興趣。
又如,鑒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前,可以播放楊洪基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借助楊洪基渾厚的嗓音,很快就能營造出當年赤壁鏖戰(zhàn)時“煙炎張?zhí)臁薄把髌瘷钡膽K烈情形,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在此情此景之下依然能夠指揮若定的周瑜形象的孺慕之情。
再如,鑒賞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前,可以播放鄧麗君演唱的《但愿人長久》。憑借甜美圓潤的嗓音,鄧麗君唱出了孤高曠遠的意境和深沉凝重的時空感,相信必定能夠很快引領(lǐng)學生走入蘇軾那種遺世獨立的意緒之中。
總之,“聽流行音樂”這種形式,可以誘導學生慢慢地沉浸到詩詞中去,從而促使他們深入了解詩詞的深層內(nèi)容和意趣。
例如,在教授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的過程中,可以播放周傳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經(jīng)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蘇軾的詞抒發(fā)了他經(jīng)烏臺詩案后謫居黃州的那種幽憤孤寂之情;而周傳雄的歌卻唱出了愛而不得滿腹愁怨的傷痛與無奈。同是孤獨傷痛,一個是因為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另一個是因為愛情渴求無法滿足。
再如,在講授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時,可以播放黃安演唱的《新鴛鴦蝴蝶夢》。經(jīng)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白的詩抒發(fā)了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抑郁和苦悶甚而消極處世的情緒。而黃安的歌卻唱出了只求今天擁有的心聲。兩者顯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相對而言,黃安的歌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
就古典詩詞而言,它的精彩之處往往在于作者使用的獨特技法。當然,這個技法既包含全篇的結(jié)構(gòu)安排,也包括某些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甚至于個別字詞的千錘百煉。而流行音樂在編寫的過程中,為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也會使用一些新穎的手法。因此,在鑒賞古典詩詞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引入流行音樂加以對照比較。
比如說,鑒賞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詞中的“人比黃花瘦”。眾所周知,該詞之所以傳唱千古,正與此句中的“瘦”字有莫大關(guān)系。詞人借助這一“瘦”字巧妙地描摹了兩個事物:一個是在秋風中瑟瑟發(fā)抖的瘦菊,一個是滿面憔悴羸弱不堪的思婦。兩者互相疊加互相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凄美憂郁的畫面。鑒賞至此時,可以嘗試引入周杰倫的《東風破》。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叫做“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同是一個“瘦”字,周杰倫卻將之與“回憶思念”搭配,再與“酒暖”對照,在強烈的反差中將主人公因思念而借酒澆愁卻愁上加愁的痛苦揭示得淋漓盡致。
又如,在講到古典詩詞中的“愁”時,教師必定會引導學生鑒賞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及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三位作者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抽象的愁緒寫得具體可見可感可量。縱觀后來者的詩詞作品,幾乎無有出其右者。但是,在這樣意猶未盡的時刻,我們或許可以再次引入周杰倫的《東風破》。歌詞中的“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和“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這兩個句子極其別致。前句用“一盞”來修飾“離愁”,后句則用“一壺”來修飾“漂泊”,同樣將抽象的愁緒寫得具體可見可感,讓人為之嘆服。經(jīng)過這樣的比較,相信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比喻這種手法的妙處。
綜上所述,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完全可行。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古典詩詞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手法的理性理解,也可以在流行音樂的熏陶中陶冶性情。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