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軍
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越發(fā)側重于對社會熱點的觀照,閃耀著時代的光澤,這些命題意在引發(fā)學生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培養(yǎng)學生對事實的辯證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適時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為寫好高考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與平時的寫作不同,高考閱卷教師根本不知道評判的作文是誰寫的,教師是依據學生在考場里寫的文章來判斷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能不能給判卷教師一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關鍵的。而文章的開頭就像人的臉面,有一個好的開頭就可以在高考寫作中吸引判卷教師的眼光,讓其對文章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一些傳統(tǒng)的開頭方式與內容顯得那么死板而陳舊,而高考呼喚新意,呼喚時代的聲音,因此,在高考寫作中要通過時事熱點為文章增添新的活力,在臉上化最時尚的妝型。
例如,2004 年河南省高考作文題的主要內容是列出了但丁、達芬奇和塞納克的名言以及一句波蘭的諺語,讓學生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話題來寫作文。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有很多時事熱點供我們參考。如在青海有一名學生叫周浩,高考以優(yōu)異成績被北大錄取,可是,他并不喜歡北大的學習生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痛不欲生”。于是,毅然選擇轉入他喜歡的北京工業(yè)技師學院。周浩的選擇令人咋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則材料就可以用來表現從自己的意愿出發(fā),相信自己這個話題。
還有“清華城管”的故事,2013 年6 月,廣西某城管部門登出招聘啟事,要求應聘人員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對專業(yè)沒有什么要求,月薪1600 元……就在啟事發(fā)出后,有一名叫小韋的應聘者拿著清華大學的本科畢業(yè)證前來應聘,引起轟動,小韋也是相信自己的典范了。這些內容用在作文開頭要比“諸葛亮的空城計”新穎得多,也充滿了時代氣息。
有的考生積累的素材明顯不夠,考試時除了辛棄疾、司馬遷、李白這些中國古代人物,就是居里夫人、愛迪生、牛頓等這些外國名人,這些材料雖然也能用來論證作文主題,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缺乏新意,給人一種老生常談的感覺,很難提起閱讀興趣。因此,考生在平時應該多積累一些最近發(fā)生的社會時事熱點類的論據,運用新近發(fā)生的社會熱點事件來充實自己的文章??忌3@枚鄠€時事熱點論據來論證文章主題,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些論據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現象都充滿了時代氣息,讓文章更有真實感。
例如,在2013 年河南省高考試卷中有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題目是《勇氣為帆,輕裝遠航》,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新聞人物有韋慧曉、劉洋,新聞事件有遼寧艦、“航母夢”,而且還出現了主流價值觀“中國夢”“富裕夢”“強國夢”以及“復興夢”等。這樣的論據都體現了時代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和文章的主題完美地融為一體,也就是說,這篇作文基本上是通過時事熱點論據組成的。
看到這樣的文章,讀者都會為之贊嘆,奇妙的構思、選材的眼光、掌握時事素材的能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能夠在高考中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與作者平時用心積累和平時注重寫作練習是分不開的。不過,在運用素材時一定要結合作文的主題,如果所選素材不能為論證論點服務,那就必須忍痛放棄,不能為了堆砌素材而選用素材。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形成對全文的總結,或首尾呼應,或總結全文,或升華主題,也可以提出作者的希望,發(fā)出號召。無論通過什么方法來結尾,均應注意整篇文章結構的嚴謹與完整。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必須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抒發(fā)真情實感,避免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實現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聯系時事熱點。這里所說的熱點包括社會上出現的熱點現象,如某種最新的思想、時尚的言行、某個人的經歷等。有個詞叫“卒章顯志”,因此在結尾聯系熱點時一定要以文章的主題為根本出發(fā)點,一切都是為主題服務的,不能一味追求聯系熱點,出現文不對題的問題。
在高考作文中,以“青春”為主要內容的話題頻頻出現,雖然每一年的考生都正值青春年華,但每一年的青春都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2014 年江蘇省高考作文也是以青春為話題展開命題的。其中有一位考生的文章獲得了好評,題目是《一事能狂便青春》,文章末尾提到了剛剛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通過這部電影中魯迅、蕭紅、丁玲等作家對于歷史的呼聲來作結,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同時也通過那一時代年輕人的思想與當代人的思想的強烈對比,收到了非常好的寫作效果。
總而言之,高考寫作命題越來越傾向于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關注社會時事熱點問題。只有多關注社會時事熱點,從熱點中提煉獨特恰當的觀點,才能在高考寫作中施展才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