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春榮
(嶺南師范學(xué)院 基礎(chǔ)教育學(xué)院 中文系,廣東 湛江524000)
現(xiàn)代漢語里,“作”與“做”是很常用的兩個字,但在用法上容易出現(xiàn)混用現(xiàn)象,本文探討“作”與“做”究竟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希望對兩字的認識能有幫助。
“作”在漢語中出現(xiàn)得非常早,“作”的本字是“乍”。甲骨文中“乍”的字形是(刀,匠具)(縱橫的刻紋),表示用斧削刻器物。有的甲骨文在刀形上方加一個缺口,表示用刀斧砍斫木頭。有的甲骨文省去縱橫刻紋。造字的本義是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作器物。金文將甲骨文的缺口“V”寫成“卜”。甲骨文、金文里“作”都寫為“乍”,當“乍”的“砍斫制作”本義消失后,篆文由再加“人”(木匠)另造“作”,強調(diào)巧匠“人為創(chuàng)造”的含義。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中“作”的字形是,釋義為“起也。從人,從乍”[1]。在典籍中“,作”出現(xiàn)得很多,比如在《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里有“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在《易·乾卦》九五爻《文言》中有“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在《書·舜典》中有“伯禹作司空”;在《周禮·考公序》里有“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等等。
關(guān)于“作”的義項,北宋官修韻書《廣韻》鐸韻“作”(入聲的“作”)收錄了七個義項,除了一個是姓,其他的分別是:為、起、行、役、始、生。從常用性來看,“作”最常用的有以下幾個義項:
①進行工作或活動?!逗鬂h書·華佗傳》:“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p>
②創(chuàng)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詩歌合為事而作?!?/p>
③當作。唐·李白《焦山望松廖山》:“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長橋。”
相比“作”,“做”出現(xiàn)得要晚很多,具體何時產(chǎn)生目前尚無定論。有人考證“做”字“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佛經(jīng)《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中的‘是人所做少許善業(yè)所獲果報如須彌山’”。[2]宋代詩、詞、筆記和話本中,“做”字開始多見。比如宋·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痹挶尽赌胗裼^音》:“這首《鷓鴣天》說孟春影致,原來又不如《仲春詞》做得好?!睂Α稄V韻》加以修訂的《集韻》第一次收錄了“做”字?!都崱つ喉崱罚骸白?,宗祚切。造也。俗作做。非是?!睆摹都崱返尼屃x可以看出,“做”先是作為俗體字承擔了去聲的“作”的義項,因此,王力先生認為:“‘做’是‘作’的后起分別字?!盵3]在長期的運用中,“做”的詞義范圍逐漸擴大,并開始出現(xiàn)混用狀況。王正(2000)指出“南宋的《董解元西廂記》全書中‘作’和‘做’當動詞的句子共130句,其中95句用‘做’,35句用‘作’;甚至同一部作品中不同的版本在同一句話里面有的寫為‘作’,有的寫為‘做’,如《紅樓夢》第二回‘女兒是水zuo的骨肉,男人是泥zuo的骨肉’這句話中的‘zuo’,程乙本用的是‘做’字,庚辰本用的是‘作’”。[4]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各大辭書和字典對“作”和“做”有大量的注釋?!白鳌庇衵uō、zuó和zuò三種讀音,作坊和作踐的“作”讀為zuō,作料的“作”讀為zuó,zuō和zuó這兩個讀音的“作”用法固定。“做”只有zuò一種讀音。在使用中,“作”和“做”在讀音同為zuò 的時候,有些意義有別,用法相對固定,但有些意義相近,用法難以區(qū)分。以下我們主要討論“作”和“做”同念為zuò的使用情況。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作”有以下義項:
①起。振作∣日出而作∣一鼓作氣∣槍聲大作
②從事某種活動:作孽∣作報告∣自作自受
③寫作:著作∣作曲∣作書
④作品:佳作∣杰作∣成功之作
⑤裝:作態(tài)∣裝模作樣
⑥當成;作為:作保∣作廢∣認賊作父
⑦發(fā)作:作嘔∣作怪
該詞典對“做”的釋義是:
①制造:做衣服∣用這木頭做張桌子
②寫作:做文章
③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做工∣做事∣做買賣
④舉行慶?;蚣o念活動:做壽∣做生日
⑤充當;擔任:做母親的∣做官∣做教員∣今天開會由他做主席
⑥當作:樹皮可以做造紙的原料∣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
⑦結(jié)成(某種關(guān)系):做親∣做對頭∣做朋友
⑧假裝出(某種模樣):做樣子∣做鬼臉∣做痛苦狀
對比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作”字義項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做”的義項則明顯增加很多。以下我們簡要分析和對比“作”和“做”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
在表示“起”時,都用“作”,比如“日出而作”、“槍聲大作”。這個義項從古漢語到現(xiàn)在一直保持著穩(wěn)定性,如《禮記·少儀》:“客作而辭?!蓖醭洹墩摵狻へ摹罚骸爸芮刂H,諸子并作?!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韓王勃然作色?!爆F(xiàn)代漢語中在用的“日出而作、槍聲大作”等等其實都有文言特色,也可以說都是較為書面的語言。
在表示“寫作”時,一般用“作”,比如“作者”、“作文”等,不能寫成“做者”、“做文”。
1.“制造”這個義項,在現(xiàn)代漢語里面通常用“做”。唐·秦韜玉《貧女》中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嫁衣裳”中仍然用“作”,可以算是從古代漢語中凝固下來的一個用法?!耙律选焙汀耙路薄靶印钡鹊仍~是同一類型的事物,但是在現(xiàn)代漢語里面和zuò衣服、鞋子的zuò使用的是“做”。延伸開來,做飯、做頭發(fā)、做模型、做節(jié)目、做學(xué)問、做戲、做事等等表示從事某種活動或工作的時候,大部分用“做”。從“作”和“做”的起源和聯(lián)系中看,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也正是在“造”這個義項上,“做”由俗體字慢慢變成分別字并開始代替“作”承擔這個義項。
2.在表達“結(jié)成(某種關(guān)系)”這個義項時,古漢語中有“作儷”這個詞,但是現(xiàn)代漢語中表達同樣的意思時用“做”:“做親”,還有“做朋友”“做伙伴”。
現(xiàn)代漢語中有“書香作伴”、“作客他鄉(xiāng)”,又同時有“做伴”、“做客”,這兩組詞意義相近,但是又稍有不同,“書香作伴”、“作客他鄉(xiāng)”相對都是在描述一種靜態(tài)的狀態(tài):以書香為伴的狀態(tài)、寄居狀態(tài),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碧啤ざ鸥Α敦椎玖嗽亼选吩姡骸盁o家問消息,作客信乾坤?!碧啤ざ鸥Α兜歉摺吩姡骸叭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彼巍り懹巍蹲碇虚L歌》:“人生未死貴適意,萬里作客元非窮”;“做伴”、“做客”則更傾向于描述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按照這種分別,再來對比現(xiàn)代漢語中用法相對固定的兩組詞:“看作、視作、稱作、用作、變作、過期作廢、作數(shù)、作古、作罷、認賊作父”以及“做官、做父母、做鬼、做人”,這兩組詞前者用“作”,后者用“做”,不難發(fā)現(xiàn),前一組詞表述的是一種靜態(tài)的狀態(tài),后一組詞表述的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可以認為,在“當作、作為、充當、擔任”這個義項中,表述靜態(tài)的狀態(tài)的都用“作”,表述動態(tài)的過程的都用“做”。
前面說到,現(xiàn)代漢語中,在表示創(chuàng)始、創(chuàng)作時一般用“作”,如zuò文、zuò畫的“zuò”通常都用“作”,很難見到做文、做畫的寫法,但是和文、畫屬于同一類的詩例外,zuò詩的“zuò”則“作詩”和“做詩”兩個寫法都有。如錢鐘書《七綴集》中兩個zuò字都有用:“宋祁雖然作詩深受‘西昆體’的影響”;“和尚做詩,當然信手拈來本店祖?zhèn)鞯呢浬薄?998年修訂本《新華字典》中有“做詩”。同樣,在“當作、作為、充當、擔任”這個義項中,也有例外。
早在上世紀50年代語言學(xué)界對“作”和“做”的用法問題就有過很多意見,直到今天,這一問題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作”和“做”的起源和聯(lián)系以及二者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看,“做”字從無到有,義項逐漸增加,但是目前“作”、“做”還不是等義的,在有些相對凝固的詞語組合中,兩個字的用法區(qū)分很明顯;在有些寫法相同的詞里還有著細微的表義差異;在有些詞里面又呈現(xiàn)出音同、義同不可區(qū)分的情況??梢姡白鳌焙汀白觥敝g的演變過程可能是相當漫長的,目前可做的只能是尊重語言自身的調(diào)整,用動態(tài)的眼光承認混用現(xiàn)狀,進一步研究語言學(xué)中類似“作”和“做”的演變這種同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規(guī)律和關(guān)系,而不能強為規(guī)范。
[1]許慎.說文解字[Z].中華書局,1963.
[2]胡斌.再說“作”和“做”[J].漢語學(xué)習(xí),2003(5).
[3]王力.同源字典[Z].商務(wù)印書館,1997.
[4]王正,王雁.“作/做”及其構(gòu)詞的使用混亂現(xiàn)象調(diào)查[J].大慶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