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麗麗
導學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并在此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導學案教學主要有四個部分,即導學、導思、導練和綜合評價。下面筆者以高三專題復習教學過程中的突破高考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題學案為例,來談談如何應用導學案。
1.明確目標,強化課前預習
在高中綜合測試和考試過程中,文言文閱讀中的“歸納要點、概括大意”題目,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時,未能抓住關(guān)鍵語句、反復推敲。針對這一問題,在課前學案發(fā)放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比如,必修三中的《指南錄后序》《五人墓碑記》《燭之武退秦師》《諫太宗十思疏》。學案的主要目標是:①把本專題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語言點集中歸類,重點掌握“其”“因”“則”等虛詞。②從本專題的語言特點出發(fā),重點掌握“類聚法”積累實詞、辨識文言偏義復詞以及利用對稱特點推斷詞義的方法。
2.通過課堂導學進行“熱身”
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在舊題中“淘金”,目的在于降低學生對“概括題”“分析題”的畏難情緒,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上述類型題目的解決方法。在課堂反饋過程中,學生對于左右結(jié)構(gòu)形式的原文或者選擇題,通常會產(chǎn)生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將選項中的句子劃出來,對照原文進行準確判斷,從而歸納出題文對應規(guī)律。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有力的情緒,可以有效促進學習的愿望?!痹诟咧姓Z文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建議改動高考經(jīng)典試題,即對分析、概括題進行改動,將含有多個選項的題目,化解成針對性強的判斷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掌握技法,摸索出答題基本規(guī)律。課堂反饋中,學生做完兩道例題,基本上可掌握題文解題方式和方法,答對率大幅度提升。然而,主要缺漏點是學生未能仔細體會準則,嚴重忽視了原文中的關(guān)鍵詞。此時,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歸納規(guī)律,有效突破關(guān)鍵詞難關(guān)。
比如,在蘇教版中的《六國論》和《阿房宮賦》等文言文教學中,應當注意導思,引導學生歸納虛詞、實詞以及特殊句式,準確把握古今異義詞。學案導入如下:
以下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組是( )。
①暴秦之欲無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②秦愛紛奢;向使三國各愛其地。③始速禍焉;不速之客。④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⑥卻匈奴七百余里;李牧連卻之。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答案C。解析:①兩個“厭”都是滿足;③兩個“速”都是邀請,前一個是形象的說法,招致;⑥兩個“卻”都是使退卻,打敗;②中分別是喜歡、愛惜;④中分別是大概、危險;⑤中分別是有人、或許。
首先,根據(jù)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訓練。在導練階段,通過獨立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動筆完成相關(guān)訓練,把知識有效地轉(zhuǎn)化成技能。在備考時,針對性訓練難度一定要適中,否則會將學生剛建立的成功感打碎。筆者在導練教學過程中,將題目難度稍微調(diào)高一些,將判斷正誤有效地轉(zhuǎn)化為有四個選項的題目;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鼓勵采用小組合作模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在蘇教版必修一《勸學(節(jié)選)》《師說》《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過程中,把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前后勾連,連點成線,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練習題設(shè)計為:
1.下面加點的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金就礪則利;頹然就醉。B.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C.雖有槁暴;雖一毫而莫取。D.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B。解析:B 項這/那么。A 項接近,到。C 項即使。D 項憑借。
2.下面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東望武昌;流而東也。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日之入。C.吾從而師之;子師郯子。D.其下圣人也亦遠矣;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答案C。解析:C 項意動用法,以……為師。A 項向東,名詞活用作狀語;東進,名詞活用為動詞。B 項每天,名詞活用作狀語;太陽,名詞。D項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其次,興趣是學生樂學的動力。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為有效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課后作業(yè)設(shè)計時建議選用套餐式,由學生自主選擇。對于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熟練掌握難題的解題技巧。通過對課后反饋的信息分析可知,學生在課后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尤其是適于他們能力和水平的練習,使他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產(chǎn)生學習興趣而能夠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總而言之,導學案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意義重大。實踐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實際情況,從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