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琪
筆者參加了六次中考閱卷,但最讓我感慨的是酒泉市的中考閱卷,與其他11 位老師一起參與中考試卷128 個考場作文部分的評閱。中考作文歷來被看做是初中作文教學成果的大檢閱。親歷這次檢閱,我們心內卻是五味雜陳。雖然也有很不錯的、讓我們自愧不如的妙構佳作,讀來令人神清氣爽,如沐春風,但更多的作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學生寫作素養(yǎng)、能力的缺失,文風的不良卻讓我們“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中考語文試卷作文分為60 分,命題如下: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要求:先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如“祖國”“偶像”“牽掛”“幸?!薄懊孛堋钡?。使題目完整,然后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材料一: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jīng)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
材料二:海倫·凱勒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終于成為美國著名女作家。
材料三: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jīng)得起環(huán)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霍金、邰麗華……他們都是生活的強者。
根據(jù)上述材料,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要脫離材料含意,寫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在此次中考作文評卷中,筆者注意到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催淚瓦斯式”。在筆者所評閱的300 多份試卷中,有40 份試卷的不約而同的寫的是:上初三時父母離異,而且離異后的母親身患絕癥、苦苦撐持自己度日的情節(jié)。這種偽造生活經(jīng)歷,營造悲情效果,希望通過刺激閱卷老師的淚腺而博取高分的“造文”方式,我們姑且稱其是“催淚瓦斯式”作文法。
第二,“膨化食品式”。有二三十篇作文呈現(xiàn)出同一種模式,即把所給材料幾乎原封不動地抄出來,或稍加擴寫,前面來一個朦朧花哨的開頭,后面加一個似是而非的結尾。更有甚者,因為擔心達不到600 字以上的字數(shù)要求而挖空心思的抻長句子。方式主要有:(1)采用同義詞加同義詞再加同義詞的模式,一口氣用五六個同義詞并列,來增加句子的長度;(2)將所給材料的某一部分隨意擴寫,以致出現(xiàn)這樣荒唐的句子:英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七歲時不幸耳聾……終于創(chuàng)造出了不朽名作《二泉映月》。(3)大量采用獨句段以形成盡可能多的文內空格;(4)不分青紅皂白、硬湊一段話,然后另起一行,加個破折號,后面寫上“題記”二字,便弄出一個“題記”。這種為達到作文字數(shù)要求而進行的加工,徒然膨脹了字數(shù),不僅對作文質量的提高沒有任何助益,反而使文章顯得拖沓冗長,甚至出現(xiàn)常識性錯誤。
第三,“移海搬山式”。如作文《我心目中的祖國》,從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說起,一直寫到“神七”發(fā)射成功,時間跨度169 年,一望而知是把歷史老師要求背記的內容一股腦給搬移到中考作文里,但用700 字的方格來容納169 年的滄桑,結果可想而知。
在筆者所評閱的300 多份試卷中,以上四種模式的作文大概占五成左右。這些作文的相同點是運用了文學虛構的四種基本方法,即偷梁換柱法、添枝加葉法、移花接木法、點鐵成金法。只不過是失敗的仿制品。失敗的原因不是立意不深、構思不巧,而是寫作最基本的能力——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不足,語言運用能力不夠所致。結果詞匯貧乏做作、語言支離破碎、言不達意、生硬不暢,毀了立意和構思。
究其原因:一是生活經(jīng)歷的單一。當代中學生生活空間狹小、生活經(jīng)歷簡單劃一。家長的過度保護、沉重的學習負擔,簡單、乏味的生活逐漸鈍化了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力。他們對生活中的美的細節(jié)、愛的細節(jié)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二是心理發(fā)展的不均衡。初中生正處在學生心理的發(fā)展期。他們或許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歷,對生活中的美的細節(jié)、愛的細節(jié)有所理解但不深透,因而他們的語言表述不能很清晰深刻。三是童年時接受知識偏頗。他們從情節(jié)神奇曲折的童話中走來;他們從火眼金睛、天兵天將遇之望風披靡、妖魔鬼怪聞之膽戰(zhàn)心驚的“孫悟空”的神話中走來;他們從擁有超自然能力,能憑一己之力挽救地球的“奧特曼”的動漫世界中走來。這些經(jīng)歷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英雄情結”,因而他們骨子里渴慕英雄,向往波瀾壯闊的生活?,F(xiàn)實生活中的美和愛不能進入他們的視野,也就談不上感悟了。
解決以上問題要靠閱讀。閱讀雖不能帶給學生直接生活經(jīng)驗,但可以提供間接經(jīng)驗,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反思生活,感悟、抒寫生活。
作文教學是一個疑難雜癥,閱讀不可能是一粒包治百病的仙丹,朗讀也不是,但有效、廣泛的閱讀,絕對是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劑良藥。因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怎樣的途徑、采取何種方法有效指導學生朗讀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成了我們應該花大力氣去研究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