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財
新《課標》認為,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還是一個適合于學生個性主體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過程??梢哉f,巧妙的提問正是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那么,如何才能達到讓“提問”有效地牽動“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呢?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手段很多,這要根據(jù)當時授課的時間和情境而定,導入新課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懸念法、單刀直入法、出示實物法等等,例如在講《丑小鴨》一文時,可采取講故事法,課前先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在上課時讓學生講,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童話與現(xiàn)實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認識人生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要敢于面對困難,勇于戰(zhàn)勝困難并明確奮斗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奮斗是人生的永恒主題,進而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
在講《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采取情境體驗法,讓學生模擬文中的精彩片段,從中體會文章主題是通過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一件說是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赤條條地舉行游行大典的丑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zhì)。文章還批判了虛偽的社會時尚,贊美了兒童勇敢、誠實、天真的品質(zhì)。在講議論文《談骨氣》一文時,先讓學生讀課文中的故事,并講故事。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確立自己的觀點,圍繞各自的論點在課上展開辯論,并整理成材料,然后小組討論,加深認識。再讀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議論觀點。問題情境的設置,可盡量加入引人入勝的教育內(nèi)容。在原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多加入一些引人入勝的材料,吸引學生的興趣。要保證教學內(nèi)容引人入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重要前提在于喚起學生的興奮和愉悅。而新異奇特的東西,最能激起學生興奮和愉悅。要把新異度定在學生的“似曾相識又陌生”感覺尺度上,不能絕對的陌生化。這就要用信息優(yōu)化的觀點對教育內(nèi)容進行篩選,去掉學生厭煩的舊信息,留下學生感興趣的新異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黃河頌》一文時,教師首先放一曲《黃河大合唱》,雖然歌曲內(nèi)容學生十分熟悉,但其內(nèi)在的意義有的學生就很少體味,讓學生品味黃河磅礴氣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本文中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給學生提供有適當難度、坡度的教學內(nèi)容,才具有挑戰(zhàn)性、吸引性和激勵性。教師鼓勵學生“知難而進”,學生才能在解難和爬坡中去享受成功的歡樂。例如在學習《變色龍》一文中,老師首先讓學生分角色閱讀課文,模擬其中人物的語言和表情,并要求在課后把課文改寫成課本劇,小組排練,在活動課上演出。
和諧活躍的問題情境還需要教師激發(fā)學生大膽思考和敢于置疑的精神,要不拘泥于課本的說教。我國古代孟子就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教師要改變課復一課、年復一年單調(diào)照搬教學參考書的講解,還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用自己的頭腦分析問題。如《楊修之死》中,楊修到底該不該殺,本來參考書上是褒楊貶曹的,有學生認為楊修“擾亂軍心”這一條確實足以致死,不值得同情,教師可當即贊同他的說法。講解《陌上?!窌r,學生指出,羅敷是個農(nóng)家女,為什么能富足到穿綾羅綢緞,她在太守面前居然這么大膽,太守為什么不讓手下把她抓起來,她的丈夫官高位顯,為什么還要讓她去采桑,這些都是學生大膽置疑的結果,也都可給予肯定,并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有關《愚公移山》的主題,傳統(tǒng)認為是贊揚愚公的機智和勇敢,并有“人定勝天”的結論。但課文以神話結尾,學生質(zhì)疑,世上不是沒有鬼神嗎?這不是宣揚迷信嗎?,這不是違背了我們?yōu)槿恕罢\信”的原則嗎?經(jīng)長期訓練后,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分辨力會隨之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冰融化后變成水”的單純思維,而是“變成春天”這樣有創(chuàng)造力的多項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使社會美的因素能夠深刻展示,從而使教學內(nèi)容成為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真的、善的觀念和獲得美感享受熔為一爐,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一種途徑。在學習古詩時,適當加入些詩詞名篇,引導學生朗讀,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體味其中的韻味,感受其中的美。
總之,語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立足于實際。教師既要充分認識“問題情境”對于激活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情境之中蘊涵著“理”,才能使學生真正因體驗而曉理,因感受而動情,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給語文教學課堂注入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