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麗
古詩詞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文化幾千年文明的結(jié)晶。我國小學課本中對一百多首古詩詞進行了收錄,表現(xiàn)了動人的境界,但是因為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的時代距離較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對其語法、平仄等進行理解,因此古詩詞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教法枯燥,缺乏美感。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學方式老化,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教條化,使得古詩詞中原有的意蘊與營養(yǎng)蕩然無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受到了嚴重的抑制,小學生思維上的靈性以及對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被嚴重扼殺,古詩詞中蘊含的美感也被掃蕩殆盡。
教法單一,缺少靈動。《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成為重點教學目標。但是從目前小學古詩詞的學習現(xiàn)狀來看,始終被課堂教學所局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關(guān)注課本,甚至不敢有絲毫的逾越,生怕聯(lián)系到課外的知識會浪費課堂時間。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好像一潭死水,課外延伸嚴重缺乏,課外實踐活動的活水也得不到攪動。
重點偏移,缺乏趣味?!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了小學階段需要被動的古詩詞數(shù)量,自此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但是在古詩詞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偏頗,很多教師僅僅關(guān)注學生對古詩詞量的積累,在教學課堂中單純進行填鴨灌輸,學生的學習也只是機械式的背誦,在這樣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可以說毫無美感可言。這樣一來,時間長了,學生勢必會對古詩詞學習喪失興趣。
古詩詞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成果,僅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已經(jīng)收錄了近百首,這些古詩詞的意境非常優(yōu)美,充分表現(xiàn)了其中的深刻意蘊。但是畢竟這些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年代與現(xiàn)代存在的時間較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其中的語法與平仄也是必然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在小學古詩詞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同時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以閱讀作為主要途徑,深刻體味詩詞中的美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詞也是一樣,閱讀的次數(shù)多了,自然能夠通曉它蘊含的意義。新課標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給予了重點強調(diào),只有在閱讀中進行感知與感悟,才能接受感情的熏陶,尤其是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單純依靠教師逐字逐句的講解是行不通的,應該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能力與習慣。初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拼音將生字畫出,做到讀準音,將詩詞讀的流暢自如。
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對復習漢語拼音非常有利,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依賴思想,不斷提高閱讀的能力。通過自讀之后,可以點出個別的學生進行大聲朗讀,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對朗讀過程中的錯別字進行糾正。然后教師進行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范讀的過程中受到熏陶,再用繪聲繪色的領(lǐng)讀引導學生進行腦、耳、口的協(xié)調(diào)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注意詩詞的節(jié)奏,盡量讀出感情,在閱讀過程中體會詩詞中的音律美與語言美。
其次,用插圖搭配詩詞,對詩詞中的意境進行深入感受。畫家用顏色和線條見古詩詞的意境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可以說高超的畫筆可以使“畫中有詩”,同時美妙的詩詞又能變得“詩中有畫”,進而將詩與畫很好的融合在一起?,F(xiàn)在幾乎每篇小學古詩詞中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種圖文并茂的編排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對于提高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插圖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的領(lǐng)悟古詩詞中的意境。
再次,讓想象漫游,深入到情境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其興趣是分不開的,不管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要將激發(fā)學生興趣作為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以朗誦為主,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了全詩的意境,再讓學生對相關(guān)錄像進行觀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詩的感性認識,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置身于廬山瀑布的美景中,在學生觀賞的同時配合教師的解說,使學生入情入景。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領(lǐng)學生走入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殿堂,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對存在于古詩詞中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進行深刻的體會,讓學生熱愛古詩詞,欣賞古詩詞,在此基礎(chǔ)上縮短古詩詞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