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軍
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新課改呼喚精彩課堂,教師們也為了營造所謂的“精彩課堂”而絞盡腦汁。其實,課堂上,教師要隨時抓住并利用意外的生成資源,讓語文學習成為充滿智慧的挑戰(zhàn)過程,成為充滿成功喜悅和動態(tài)生成的發(fā)展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期待”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讓課堂更加精彩。觀摩一位名師執(zhí)教的《驚弓之鳥》一課,讓我受益匪淺。
師:這節(jié)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驚弓之鳥》,讀讀課題,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這個成語故事,同時要向更贏學一招推理的本領,來破這個“驚弓之鳥”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線索。
師:對,我們先找第一條線索:更贏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這條線索怎么理清?我們先去傾聽作者是怎么告訴我們的,自讀后討論。
教師設計的“破案”對于學生來說,是神奇而富有刺激的事情。這一引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整堂課創(chuàng)設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個問題:更贏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強烈地激起學生“傾聽”文本的欲望,既“傾聽”文本作者的言說,又“傾聽”自己(同學)的言說,作品的意義在兩種言說的交融中得以構建與生成。課堂也因此而精彩。
在“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新課程理念下,生成資源不斷在課堂中產生,更讓我們驚喜的是,通過課堂資源的適度開發(fā)和有效利用,促進了預設教育目標的高效率完成,課堂的精彩也在生成中演繹。
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曾說過,孩子們有幽默感,不愿聽干巴巴的話,假若我們能深入淺出,孩子們是會聽出弦外之音的。這都說明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這樣才能融洽師生關系。學生需要教師的“幽默、發(fā)自內心的‘煽情’”等教學“色彩”來碰撞他們的心靈,當他們的心靈與你一旦交匯,不愁精彩的課堂難以彰顯。
幽默要從教材的重點入手。教學語言中的幽默,決不是為了幽默而幽默。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必須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力求借助于幽默,開啟學生的心智,從而降低教學難度。如一位教師在教《冬眠》時的一個片段:
師:你是怎么理解冬眠的?
生:冬眠就是冬天的睡眠。
師:那么你在冬天的晚上睡覺,也叫冬眠嗎?
生:(大笑)動物冬天睡覺才叫冬眠。
師:那么老牛冬天睡覺也叫冬眠嗎?
生:不叫冬眠,冬眠是……(說不出來)
師:好,看似簡單的問題,弄懂它還要認真讀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相關的課文《冬眠》。
幽默要從突發(fā)事件中入手。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生成的,所以難免有突發(fā)事件。面對突發(fā)事件,幽默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它可以緩解緊張,幫助你瞬息擺脫令人尷尬的窘境,變被動為主動。如一位教師正在講《游園不值》這首詩,“砰”的一聲,一個遲到的學生推門而入,徑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教師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走到那位遲到的同學桌前輕聲說:“你贊成‘小扣’還是‘猛扣’?”幽默的語言立刻緩解了尷尬氣氛,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幽默要從教學評價處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學生回答不出問題而產生的窘境。教師此時如果能來點幽默的語言,可點燃學生勇氣的火花,又盡顯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語言修養(yǎng)。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教學《第一場雪》時,要求學生傾聽指定學生朗讀雪后美景一段,并微笑著說“看看誰的朗讀能帶大家進入美麗的雪景中?!睂W生朗讀完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支老師詼諧地說:“他把我們帶進去沒有?”學生小聲回答“沒有”?!爸皇前盐覀儙У搅诉吷?,是不是?”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齊聲哄笑起來。另一學生又站起來,相比之下,還不如第一位,只聽支老師風趣地:“哦,他不但沒有把我們領進去,反而又把我們領出來了!”霎時,嚴肅、緊張的氣氛一掃而光,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新課改呼喚我們更新理念,但我們不能因怕尷尬而刻意回避,也不能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應立足發(fā)展,放眼全體,以機智來啟迪智慧,以教師的“生成”來回應學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