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銳忠
潮州陶瓷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是我國陶瓷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潮州陶瓷彩繪是在陶瓷器皿上進行彩繪等裝飾加工的一項工藝,因而簡稱“潮彩”。一件珍貴的彩瓷作品,往往集工藝與藝術品于一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工藝技術含量。因此,白坯瓷器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和審美情趣。只有經過彩繪裝飾加工的瓷器,才能體現(xiàn)出作品的藝術性、裝飾性,同時也能提高其附加值,使之身價倍增。
潮彩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歷代潮彩藝人能深入生活,搜集創(chuàng)作題材,把大自然的物象經過凝練提升,美化加工,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并運用“潮彩”的獨特表現(xiàn)技法應用陶瓷彩繪之中。潮彩的表現(xiàn)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四時花卉”、“珍禽瑞獸”、“南園佳果”、“山水名勝”、“神話傳說”、“戲劇故事”等均可入畫??芍^題材內容豐富多彩,裝飾方法千變萬化,使經加工裝飾的陶瓷作品呈現(xiàn)出立意高雅、格調清新、賦物傳神、色彩瑰麗的藝術特點,因此,潮彩作品也就成為人們喜愛和收藏的藝術品。
潮彩山水畫是陶瓷裝飾中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方法。潮彩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要領是通常借鑒歷代畫家們的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和構圖方法,并將其運用于陶瓷彩繪之中。中國畫山水畫法與陶瓷彩繪的不同之處在于材質的根本區(qū)別。中國畫是在“宣紙”之上作品,是處于平面狀態(tài),且“宣紙”有吸水性和透水性,能充分體現(xiàn)其筆墨氣韻的效果。陶瓷彩繪則在不同造型的陶瓷器皿上作畫,而在陶瓷材質上作畫,有其材質特殊性,除了要依據瓷器的造型特點進行構圖設計之外,在彩繪過程中要把握好線條的大小比例,色彩的濃淡變化,彩繪完成后在燒制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等等,都直接關系到作品藝術效果。因此,要創(chuàng)作出一件成功的潮州陶瓷作品并非易事,是必須選擇瓷器本身的質地,造型美之后才可進行彩繪加工,然后再運用“潮彩”獨特的表現(xiàn)技法加以彩繪裝飾,經燒制成功后方能成為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
運用山水畫彩繪對陶瓷進行裝飾,它具有立意高雅,格調清新,賦物傳神,構圖飽滿、層次分明、線條流暢、色彩豐富等藝術特點,充分體現(xiàn)作品的審美價值及藝術價值。潮州陶瓷彩繪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是相互影響和借鑒,在思想上體現(xiàn)出時代精神,培養(yǎng)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成為陶冶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藝術品,成為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陶瓷彩繪藝術。
山水畫是客觀景物與畫家思想情感相融匯的產物, 在自然風景里,樹木、建筑、山石、花草、人物等景物密集。而對繁密的自然景物,在寫生時,不可能盡收入畫,只能經過歸納、提煉,有取有舍,才可以找到適合入畫的景物。在寫生的過程中,要對物象進行細致的觀察,由近及遠、自上而下、前后左右、移步換景,這樣才可把握最適合入畫的角度和畫面的位置。師法造化得心源,就是以自然為師,在大自然中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把思想情感融匯到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借景抒性、情景交融,達到“我為山水、山水為我”的意境。
潮彩山水畫彩繪的表達形式是線條和墨色,線為造型,色為神韻,勾線和渲染貫穿潮彩山水彩繪的全過程。先用染色線在陶瓷坯胎上起稿,用“鐵線描”或“游絲描”等傳統(tǒng)的線描技法勾勒畫面。這要求創(chuàng)作者要有扎實深厚的線描功底,“意在筆先”,追求形神兼?zhèn)?,下筆要胸有成竹,線條講究圓潤均勻,既流暢又要抑揚頓挫,婉轉有致,轉折自如,線條之間要互相呼應,剛柔相濟,一氣呵成。勾線時要根據不同的形象,因勢造型,采用不同的筆法和技巧,大膽細心地表現(xiàn)出線條之美、形象之美。把大自然山水的氣韻刻劃得比較到位,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