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中學 胡美蘭
我在調研時發(fā)現由于時間的緊迫性以及滯后的教學觀念,很多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能兼顧詞匯教學,往往會導致以下幾個誤區(qū):
許多教師僅僅是把閱讀中詞匯以及所涉及的含義完全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僅講解單詞在本篇文章中的意思,還會把其他的意思一一告知學生,完全忽視掉了對文章語境的分析,這樣“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往往會造成課時緊張,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收獲甚少。雖然教師教師講解了很多新的詞匯,但是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的卻很少,不利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
所謂“囫圇吞棗”式的教學就是教師先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再完成課后的相關習題,閱讀時涉及的新的詞匯僅簡單地講解,最后與學生校對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只滿足于做幾個習題,完全忽略了閱讀教學中的詞匯處理,有時一個詞匯理解錯誤就可能導致整篇文章主旨的偏離,會造成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和信心。
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有的教師在第一節(jié)課講解閱讀,詞匯留到下一節(jié)課再進行講解,或者先講解詞匯再進行閱讀教學,換句話說就是二者不相干式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思維慣性,即在閱讀前一定要把不認識的字先挑出來,否則無法閱讀文章,學生的閱讀和詞匯都無法得到提高。
在閱讀前,教學要根據詞匯困難程度將詞匯進行分類處理,若在材料中上下文對其含義沒有明顯的提示,影響學生閱讀分為第一類詞匯,這類詞匯學生很難自主猜測含義,如果閱讀前不做任何處理將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閱讀前,不妨讓學生先討論文中出現的其他標志,如圖片等,從中找出該類詞匯的含義。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一定的語境來鞏固新詞匯,在文章中挑出新詞匯,課前設計好相關題目,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達到訓練的效果,所設計的題目要生動、形象、有趣、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夠幫助學生降低詞匯記憶和運用難度,并要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潛意識里的英語詞匯以及語法知識。對于例句的選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詞典上的例句進行調整和修改,逐步地實現詞匯學習過程在閱讀中實現呈現、鞏固和初步運用的循環(huán)。
猜詞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的體現,即依靠文中所給的語言線索以及所儲備的知識來獲得釋義,因此很多成功的閱讀者都是運用技巧來閱讀理解生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上下文,聯(lián)系整個句子或者前后句子從中猜出生詞的含義。例如:He found that in two particular streets,the cholera outbreak was so severe that more than 500 people had died in 10 days.這個賓語從句包含了一個典型的so...that句型,表示結果。學生知道severe是形容詞,Since the cholera outbreak had caused more than 500 people had died in 10 days,it must have been very bad or serious.所以可以猜出severe有“嚴重,厲害”的意思。
此外,還可以通過對詞根、前綴、后綴及合成等構詞方法的研究來幫助學生理解生詞含義;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采用英語教學,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和表達習慣;對于很難猜出其含義的高頻詞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詞典進行查閱,往往詞典中的例句都是很經典的,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詞匯。
我們把能夠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的詞匯稱為“第二類詞匯”。閱讀后要多設計一些口頭或者書面的練習來應用鞏固所學的詞匯,首先所設計的題目類型要多樣化,將語言形式的練習與閱讀理解活動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鞏固、理解閱讀材料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對內容進行復述,從而達到對詞匯檢查的效果;如果有多余的時間可以讓學生進行限時的閱讀,并適當地進行閱讀指導;課后可以精心選擇短而小的課外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讓他們逐步地習慣陌生詞的閱讀,在新鮮的語境下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但是語言學習不能與學單詞相等同,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處理閱讀教學與詞匯教學的關系,精心設計二者相結合的課堂教學,要敢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實踐,幫助學生化解詞匯學習的難度,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性。
葛慶波.探索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有效詞匯教學[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