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林
(東臺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駐中糧分所,224200)
豬病對養(yǎng)豬產業(yè)影響巨大,是制約養(yǎng)豬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將列舉當前較為流行且影響較大的豬病,對其癥狀特點及防治進行解析。
通過病豬與健康豬直接接觸而感染,或通過污染的工具、車輛、場地,尤以病豬蹭過癢的圈墻、欄桿最易感染。飼養(yǎng)人員及其它動物也可成為傳播媒介。采用封閉式豬舍、衛(wèi)生差的豬場一年四季都可發(fā)此病。
病豬靠在欄桿、墻壁等處蹭癢,用力摩擦,嚴重者被毛脫落,繼之皮膚發(fā)紅,漿液性浸潤,甚至出血,形成痂皮,并出現(xiàn)破潰的紅疙瘩,從面部、頭部、耳部蔓延至勁部、肩胛部、背部、軀干兩側及四肢。由于不斷蹭癢,皮膚結痂增厚,粗糙變硬,失去彈性,被毛脫落,形成皺褶和龜裂,豬采食量下降,消瘦,發(fā)育停滯。
要想徹底有效地消滅疥螨,給藥應超過20天。
1.3.1 愛普利(乙酰氨基阿維菌素)、通滅、多拉菌素等。3種藥物用法與用量相同:①生產母豬(全群包括懷孕母豬)首次治療間隔7天用1次,連用2次;以后每4個月皮下或肌內注射1次,每30千克體重1毫升(每千克體重0.03毫升)。②種公豬治法同生產母豬。③仔豬斷奶后15天驅蟲1次,每33千克體重1毫升(每千克體重0.03毫升),準確控制劑量。④新引進豬只1周內驅蟲1次,方法同上。
1.3.2 如在暖季,把豬體用溫肥皂水洗凈,除去皮屑。0.5%~2%敵百蟲水溶液(溫水對藥)徹底噴灑覆蓋患部。隔天1次,連用2~3次,結合注射給藥。如進入驅蟲程序可停用此方法。
1.3.3 病豬接觸過的圈、墻、圍欄等徹底清洗后用2%~3%敵百蟲水溶液噴灑、浸泡、沖刷,隔3天1次,連用3次,待21天后再裝健康豬。另外要做到通風換氣、冬暖夏涼、清潔、干燥。
病豬是主要傳染源,感染途徑主要是糞—口途徑。病毒存在于腸絨毛和腸系膜淋巴結中,隨糞便排出后,污染飼料、飲水、衣服、鞋子、車輛及工具等而散播傳染。根據感染毒株的毒力和豬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潛伏期為:哺乳仔豬8~36小時,保育豬和育肥豬1~3天。發(fā)病順序一般為:育肥豬—保育豬—妊娠母豬—產房母豬和哺乳仔豬。
育肥豬、保育豬和母豬表現(xiàn)水樣腹瀉,糞便呈水泥漿樣或黃色;保育豬消瘦,體表沾滿稀糞,多扎堆取暖;產房母豬常出現(xiàn)乳房萎縮,奶水不足;哺乳仔豬最早出生后12小時內就出現(xiàn)嘔吐,隨后開始腹瀉,糞便呈黃、棕、白等色,脫水后畏寒,多數很快死亡;耐過豬一般成為僵豬或弱仔,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眼睛無神、皮膚無彈性、生長緩慢且消瘦。注意:要與豬瘟、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偽狂犬病、博卡病、仔豬白痢、仔豬黃痢、仔豬紅痢、副傷寒、豬痢疾、增生性腸病、等孢球蟲病引起的腹瀉相區(qū)別。
2.3.1 采用TGE-PED二聯(lián)滅活疫苗進行后海穴(尾根與肛門正中的凹陷處)注射免疫(妊娠母豬產前20~30天每頭接種4毫升,仔豬斷奶前每頭接種l毫升,25~50千克豬只每頭接種2毫升,50千克以上豬只每頭接種4毫升)。
2.3.2 哺乳仔豬:確保產房溫度(20~25℃為宜)及濕度(40%~80%為宜)適宜。7日齡內重癥仔豬一般無治療價值,可取腸段做返飼用;7日齡及以上發(fā)病仔豬,可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恩諾沙星等),預熱至35℃左右進行腹腔注射(倒提仔豬,于倒數第2、3排乳頭之間,距腹中線2~3厘米處進針,與腹壁成90度角刺入3厘米左右,刺破腹壁后感覺進針阻力消失,回抽無血液和腹腔內容物,即可注射藥水),每次30~50毫升,每天2~3次。當母乳不足或不愿吮乳時,可采用米湯或人工乳進行人工飼喂。若條件允許,可在豬場外設置隔離舍集中人工飼養(yǎng)治療四周,以切斷發(fā)病仔豬在場內的傳播。
2.3.3 保育豬及育肥豬應適當限飼,盡量使用濕拌料,并將飼喂量降為正常量的三分之一。還要防止脫水,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及口服補液鹽,在靜脈補液糖鹽水中添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以提高其抵抗力并防止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繼發(fā)感染。
2.3.4 嚴格落實消毒滅源及做好病尸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減少人員車輛流動,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等。
病豬和帶菌豬是其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有:呼吸道傳播、直接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飼料質量差,豬舍擁擠、潮濕、通風不良是其主要誘因。
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病理變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內肺臟,急性病例以肺水腫和肺氣腫為主,亞急性和慢性病例見肺部“蝦肉”樣實變,發(fā)病豬的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利用率低,育肥飼養(yǎng)期延長。
3.3.1 堅持自繁自養(yǎng),盡量杜絕外來發(fā)病豬只的引入。
3.3.2 保證豬群各階段的合理營養(yǎng),避免飼料霉敗變質,結合季節(jié)變換做好小環(huán)境的控制,嚴格控制飼養(yǎng)密度,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多種化學消毒劑定期交替消毒。
3.3.3 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內,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兩個月內不飼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對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藥物。
3.3.4 配合藥物防治,一個療程一般3—5天,特別是懷孕母豬拌料凈化,其所產仔豬單獨飼養(yǎng),不留種用,盡量實行早期隔離斷奶,盡可能減少母豬和仔豬的接觸時間,同時注意藥物預防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