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鎖貴
絕不能給先輩臉上抹黑
——記楊靖宇將軍的兒媳方秀云
□陳鎖貴
方秀云在讀楊靖宇將軍的傳記
方秀云老人是楊靖宇將軍的兒媳,老人的丈夫即楊靖宇將軍唯一的兒子馬從云,50年前就已去世。方秀云獨自拉扯著5個兒女,將他們一一養(yǎng)大,并用一塊樺樹皮及不能給“英雄公公”丟臉的信念帶出了一個全國“最美家庭”。
方秀云從未見過公公,當年楊靖宇離開家參加革命時,方秀云的丈夫馬從云還不到2歲,小姑子馬錦云也才出生5天。公公犧牲后,家中沒有留下他的任何遺物。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他的名字是離開河南確山縣老家到東北后改的。楊靖宇將軍率領(lǐng)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艱苦環(huán)境中與侵華日軍血戰(zhàn)8年,1940年2月23日,將軍孤身被圍,戰(zhàn)至最后壯烈殉國,敵人為了炫耀戰(zhàn)績,竟割下將軍的頭顱示眾。父親去世十多年后,馬從云才得知赫赫有名的楊靖宇將軍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經(jīng)過組織再三動員,馬從云到了開封工農(nóng)速成學(xué)校讀書,后來到鄭州鐵路局當了一名火車司機,帶著妻子在城市定居下來。而已經(jīng)出嫁的馬錦云,直到1986年去世,終生守在父親的故居。
1953年冬天,方秀云跟著丈夫到哈爾濱參加?xùn)|北烈士紀念館開館儀式,她終于見到了自己從來謀面的公公楊靖宇,那是裝在一只玻璃瓶子中的頭顱標本,方秀云和丈夫跪倒在父親的遺骸前失聲痛哭。
在哈爾濱的日子里,馬從云和方秀云受到眾多抗聯(lián)老戰(zhàn)士的歡迎,他們當中有楊靖宇的戰(zhàn)友和部下,他們都把烈士的遺孤當成自己的子女,有人甚至要給馬從云夫婦就地安排工作,可都被馬從云謝絕了,他要回河南故土生活。
離開哈爾濱之前,方秀云和丈夫再次來到紀念館那只裝著父親頭顱的玻璃瓶子前面,跪在地上重重磕了3個頭,說:“放心吧,爸爸,我們不會給您丟臉的!”
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將軍殉國18周年紀念日,方秀云和丈夫帶著當時的三個孩子去東北祭奠楊靖宇。那次祭奠之行,方秀云和丈夫帶著孩子們專門從將軍就義的那棵樹旁,帶回了楊靖宇將軍生前所吃的一模一樣的樺樹皮和野草根?;氐郊?,她和丈夫把樺樹皮和野草根放在了一個特制的裝著玻璃蓋子的木箱里。
從此,那塊樺樹皮和野草根成了馬家的傳家寶?!霸鄹鷦e人不一樣,爹連命都沒有吝惜,咱不能蹲在他的功勞本子上……干啥事兒都得對得起他!”馬從云在世時,經(jīng)常對妻子這樣說。而他自己在鐵路系統(tǒng)先后從跑車、司爐,到材料廠的宣傳科,一步步地扎實走過。
1964年,馬從云在江蘇鎮(zhèn)江因公犧牲,年僅37歲。馬從云的二兒子馬繼志跟著母親見了父親最后一面,他一輩子難以忘懷的是父親臨終前那句話:“咱是烈屬,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種。”
丈夫去世后,方秀云繼續(xù)傳遞著嚴于自律的家風(fēng)。她經(jīng)常告誡子女:“爺爺是爺爺,你們是你們。不能張揚,要低調(diào)做人!”
丈夫去世后,方秀云一個人艱難地撫養(yǎng)著5個孩子。她沒有工作,漫長的歲月里,剛強的她靠納鞋底、剪豬鬃、軋手套、當保姆維持著生計,生活十分清苦。鐵路局領(lǐng)導(dǎo)來慰問,問她有沒有困難,她總是說家里一切都好,謝謝領(lǐng)導(dǎo)關(guān)心。
為了維持生活,方秀云沒日沒夜忙碌著,鄰居們勸她說:“有什么難處就向上級反映反映吧。”
“都是人啊,東西就那么多,俺多拿了,別人就得少拿,都不好過??!”面對鄰居們的善意,方秀云總是這樣樸實地回答。5個孩子穿衣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不管再多補丁,誰都不嫌棄。而方秀云總能讓他們把破舊衣服穿出少有的干凈和整齊。因為無錢醫(yī)治,老大繼光兒時患腦膜炎成了聾啞人。父親去世后,繼光放棄了住校的生活,每天步行十幾里路回家?guī)湍赣H干活。每逢母親熬夜做零活時,兄妹幾個就會圍著母親,湊著微弱燈光幫母親做活兒。孩子們的懂事讓方秀云很是欣慰。
為了度過饑荒年代,方秀云給孩子們做了分工,白天,哥哥領(lǐng)著弟弟到鐵道邊撿煤核,姐姐領(lǐng)著妹妹去挖馬齒菜,靠著野菜和粗糧,一家人總算熬了過來。
馬繼民小時候,曾經(jīng)有一次對母親大發(fā)牢騷:“我們家為什么總吃白菜呀?我要吃肉!”
方秀云從箱子里取出那塊珍藏的樺樹皮,教訓(xùn)兒子道:“你爺爺當年靠樺樹皮充饑打日本鬼子,你現(xiàn)在的生活比爺爺那時強多了。你是英雄的后人,不準在生活方面和別人家攀比!”
生活中,方秀云處處以烈士的后代嚴格要求孩子,而對外面,她從不提自家的烈屬身份。1977年,方秀云想讓兒子參軍,征兵一開始,她便第一個給繼志報了名,可她不知道參軍是需要托關(guān)系的。等來等去,等到的結(jié)果是體檢不過關(guān),說繼志腿有毛病。
生性倔犟的方秀云領(lǐng)著繼志找到了接兵的負責人,對他說:“繼志,蹦一蹦,讓他們看看,咱的腿啥毛病也沒有?”為了讓兒子當兵,方秀云顛著小腳跑了13次,但她從沒說兒子是楊靖宇的孫子。
參軍后的馬繼志主動請戰(zhàn),參加了1979年對越南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榮立了三等功,至今腰上還有當年負傷留下的傷疤?!督夥跑妶蟆返群芏鄨蠹垖λM行了報道。復(fù)員后,馬繼志成了一名火車司機,那一年和他一同分配的有150多人,如今在崗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馬繼志卻還勤勤懇懇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
方秀云怎么也不會忘記繼志第一次上班時的情景。那時還是蒸汽機車,瘦瘦的兒子每天要往爐里填七八噸煤。頭一趟跑車回來,繼志累得都要哭了。方秀云安慰兒子,想想爺爺和日本鬼子打仗時的那種艱苦,你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在媽媽的鼓勵下,馬繼志不但堅持下來,每年還都被評為先進。
繼志所跑的鄭州—安陽段是全國最不好跑的貨車線路之一,沿途客車多,路況復(fù)雜,而繼志已安全行車上百萬公里。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英雄的后代也許不能做到像先人那么偉大,但有一點就是:“絕不給爺爺抹黑!”
1982年,馬繼民高中畢業(yè),踏著哥哥的足跡參了軍,被分到南海艦隊服役。臨行前,方秀云囑咐兒子說:“二毛,還是那句話,記住爺爺,是在心里記。千萬不要四處張揚。你說了,人家肯定要照顧你,那樣的話,你就不是爺爺?shù)暮脤O子了!”
遵循母親的殷殷囑咐,馬繼民在部隊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卻沒有人知道他的特殊身份。四年后,他和二哥一樣,悄無聲息地回家做了一名工人,在鄭州鐵路采購中心工作。
馬繼志、馬繼民五兄妹家中,雖然陳設(shè)簡單,但他們都有一筆血脈相連的共同精神財富,那就是他們所珍藏的爺爺楊靖宇的傳記和資料書,以及為數(shù)不多的爺爺照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馬家的后代們也在經(jīng)受著思想上的沖擊和物質(zhì)上的誘惑??粗磉呍S多人住上了大房子,開上了私家車,他們的內(nèi)心也會起波瀾。
知子莫若母,方秀云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在家庭聚會時,她總要拿出那塊珍藏的樺樹皮,告誡孩子們:社會變化快,外面的好東西越來越多,咱們要守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因為我們是英雄的后代,人家有大房子、好車子,咱們不羨慕。通過雙手勞動掙來的錢最踏實,你們?nèi)绻隽藢Σ黄馉敔數(shù)氖?,也就對不住他老人家所吃的苦?/p>
近年來,鄭州、北京等地有商家找到馬繼民,提出只要他以楊靖宇孫子的名義露露面,就可以得到不菲的報酬,也會擁有自己的大房子、車子。馬繼民對邀請他的人說:“對不起,我不能拿爺爺?shù)拿晛頁Q錢,那樣,掙再多的錢我也不快樂!”方秀云夸獎兒子做得好,沒有給爺爺抹黑。
幾年前,馬繼民由一名普通的鐵路職工,被聘為吉林省靖宇縣的縣長助理,曾引發(fā)社會強烈關(guān)注,也一度打破了這個家庭原有的平靜。
其實,馬繼民當時對去東北赴任縣長助理是有很大顧慮的。他擔心干不好,不但辜負了當?shù)馗扇簩λ钠谕?,也怕引起社會上的誤會,更擔心爺爺?shù)拿曇蚱涫軗p,因為爺爺?shù)挠⑿坌蜗笤谒麄冃闹惺亲钌袷サ摹?/p>
后來,靖宇縣委、縣政府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多次打來電話,邀請馬繼民利用特殊身份,在縣長助理這個位置上協(xié)助縣長工作,發(fā)展當?shù)氐募t色旅游。面對靖宇縣領(lǐng)導(dǎo)的誠意相邀,馬繼民不忍回絕,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母親。
方秀云覺得這個事情必須慎重考慮,為此,她專門召集全家人開了家庭會議。她說,如果對方是利用英雄后代進行炒作,就堅決不能去,因為稍一不慎,就會給爺爺?shù)男蜗竽ê?。如果是為當?shù)匕傩罩\福利,那倒可以盡綿薄之力,因為那里是爺爺當年為之奮斗、犧牲過的地方??!
經(jīng)過和靖宇縣領(lǐng)導(dǎo)認真溝通,馬繼民提出自己赴任的前提是不要一分錢工資,不要任何報酬。馬繼民上任臨走的時候,方秀云送出門外,只說了一句話:“孩子,到那邊要好好為人民服務(wù)!”當時,馬繼民的眼淚刷地就下來了。他知道80多歲的老母惦記著什么,珍視著什么。他只能一遍遍地向母親保證:“媽,放心吧,我絕不給爺爺抹黑!”
現(xiàn)在,馬繼民一半時間在鄭州,一半時間在靖宇縣。除了協(xié)助副縣長進行紅色旅游的組織、宣傳工作,他還致力于搜集抗聯(lián)文化,整理抗聯(lián)史料,并推動成立了“東北抗聯(lián)暨楊靖宇愛國主義精神研究會”,每三個月出版一本抗聯(lián)文化雜志,把抗聯(lián)的事跡、文化傳遞出去。兒子的所作所為讓方秀云挺滿意,樸素的她始終認為,時代發(fā)展了,但愛國主義精神更應(yīng)加強,儉樸的作風(fēng)更不能丟。
平時,孩子們?yōu)榱斯ぷ?、生活而奔忙,方秀云一個人在家里,偶爾還會把那塊珍藏的樺樹皮拿出來,掰下來一小塊,放在嘴里慢慢嚼嚼,像是在回味將軍公公當年干革命的不易,更像是回味她這么多年走過的非常歲月。
作為楊靖宇將軍唯一的兒媳,方秀云經(jīng)常受到邀請,給學(xué)生宣講楊靖宇的事跡。她從孫輩們身上,能感知孩子們隨著物質(zhì)極大豐富,有浪費食物、互相攀比的現(xiàn)象。因此,每次去學(xué)校宣講,她總是隨身帶著那塊樺樹皮,給孩子們講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食物也是對革命先輩們的尊重。
在方秀云這個大家長的帶領(lǐng)下,馬家19名后人勤儉持家、鄰里友愛、樂觀上進,在2014年全國婦聯(lián)“最美家庭”的評比中,方秀云率領(lǐng)的大家庭光榮入選。
楊靖宇將軍留給世人的是光照千秋的浩然正氣。在和平年代,將軍的后代以樸素的情懷繼承著將軍的遺志,以踏實、寧靜、火熱的心靈,默默地作出自己的奉獻。
(本欄編輯 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