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花
知識淺薄,孤陋寡聞的教師,難于擔當教學重任,一個教師講一本教科書,最好的教師對這門課的知識,必須比教科書多許多倍,才能講的頭頭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來,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識和教科書一樣多,講起來就結結巴巴,看來好象不能暢所欲言。那么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業(yè)務素質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信息化時代里,知識與資料,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可以快捷地獲得,因此,陳述性的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那么重要。同時知識的全球化使人具備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是人的個性發(fā)展價值的需求。創(chuàng)新和實踐,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張揚。使教師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創(chuàng)新和實踐是最終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不能主動地學習知識,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教師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用已有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二、要有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無論是教書還是育人,主要是通過語言的表達、交流來實現(xiàn)的,學生能不能接受教師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素質的高低,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通俗易懂,清晰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充滿風趣的語言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他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精神振奮,而且能創(chuàng)造一個合諧的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通俗易懂,表達得生動具體,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對知識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教師的語言要幽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要有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只有夸夸其談的理論水平,而沒有組織管理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是不行的,試想一下,一個沒有組織管理能力的教師在臺上講課,而班級秩序混亂,吵吵鬧鬧,那么他何以能把課進行下去?又怎么提高教學質量呢?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課堂上能營造和保持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的心理氛圍。課堂上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教師要有應變能力,既不能焦躁,也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不要傷害學生的心靈。組織好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地探索問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有靈活機動的思維應變能力
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除了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學識,精明的頭腦和新穎的見解之外,在思維的方法上也應當多維型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具有靈活機動的思維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沒有事先想到的事情,教師就要妥善地、及時地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有時一些意外事件不是學生故意搗亂,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即使是學生故意而為之,作為教師也要因勢利導,用幽默的語言化解,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
五、要有精益求精的專業(yè)知識和相關學科的文化知識
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應當力求既廣博又精深,教師的主要職責是進行教學與研究。因此,在專業(yè)知識上,一要求知識水平高;二要求知識根基扎實;三要求系統(tǒng),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且有精度;四要完整,知識求全面,學科求溝通。教師要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應該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對所教的學科知識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同時教師要有更多的愛好和才能,多才多藝,不斷地滿足學生求知欲,指導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如果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不扎實,就很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不能對知識進行拓寬,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學習各方面的知識, 注重知識的積累,利用節(jié)假日給自己“充電”,努力成為復合型的人才。
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博覽群書,讓更多的孩子在人格和能力等等方面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