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愛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教學方法的探討
吳清愛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目的:探討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護生的溝通能力。方法:方便性抽樣選擇2012級護理學專業(yè)高職護生96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人,實驗組采用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訓前后使用護患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對兩組護生進行評估、比較。結果:兩組護生實訓后溝通能力測評得分較實訓前均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但實驗組護生溝通能力測評得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在提高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
基礎護理;實訓教學;護生;溝通能力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士角色的變更和擴展,護理服務內(nèi)涵的延伸和擴大,溝通能力在護理人員的工作中愈來愈顯示出其重要性[1]。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修訂的“護理專業(yè)高等教育標準”將溝通能力定義為護理專業(yè)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2]。由此可見高等教育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可忽視的。但目前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是護理教育教學中的薄弱點,尚未建立起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培養(yǎng)方式,護生溝通能力欠缺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機械地模仿老師,語言表達能力低;語言交流時表情呆板;操作解釋用語不靈活等[3]。為了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我們將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應用于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對象
選取護理學院2012級護理學專業(yè)高職護生96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人,均為女生,兩組教學內(nèi)容、教學進度、授課教師及教學設施相同。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即按照教師演示—學生模仿演練—教師巡視指導的方法組織實訓。實驗組采用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組織實訓。實驗組教學法實施過程如下。
1.2.1 分組
根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將觀察組48名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組6名學生,每組選出一名護生擔任小組長。
1.2.2 案例分析討論
教師根據(jù)單元操作項目的適用范圍選擇3~5種不同的臨床案例,每個病例在年齡、文化素養(yǎng)、病情、合作程度等各方面不同,在實訓教學前1周將案例資料發(fā)給學生,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理解案例并進行小組討論,護生根據(jù)案例自由設計合理情境。課前準備工作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安排,在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指導。
1.2.3 情境角色扮演
護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設計的模擬情境開展情境角色扮演,各角色由護生輪流扮演,保證所有學生都參與。在情境模擬演練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識的設置障礙,如腫瘤患者拒測體溫,術后患者拒絕翻身等情況,訓練學生應付各種特殊情況的技巧,指導學生如何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的配合。教師認真觀察護生模擬與病人溝通的場景,針對護生進行護患溝通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指導意見。
1.3 評價方法
分別在實訓前及實訓結束后對護生護患溝通能力進行評價,評價采用許亞紅及李小寒編制的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4],量表為他評量表,評價者為實訓教師,該量表由43個條目組成,前42個條目構成量表的6個維度:溝通的計劃和準備(條目1~6)、護患溝通的啟動(條目7~13)、收集信息(條目14~24)、給予信息(條目25~30)、獲得并理解患者的觀點(條目31~36)、護患溝通結束(條目37~42),教師通過自我觀察和感受判斷對項目的認可程度:分為非常同意、同意、無法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個等級,依次賦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量表最后一個條目(條目43)為對護生溝通能力的總體評定,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5個等級,依次賦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得分越高說明溝通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及對照組實訓后護生溝通的計劃和準備、溝通的啟動、收集信息、給予信息、獲得并理解患者的觀點、護患溝通結束及總體評定得分均高于實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各項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實訓前后護患溝通能力得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生實訓前后護患溝通能力得分比較(分s)
注:①與同組實訓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指標觀察組(n=48) 對照組(n=48)實訓前 實訓后 實訓前 實訓后計劃和準備 16.39±1.53 23.97±0.69①② 15.98±1.67 19.04±2.38①溝通的啟動 21.32±3.07 26.48±1.84①② 21.40±3.18 24.03±1.25①收集信息 33.01±1.87 43.61±2.58①② 33.12±1.66 38.89±1.92①給予信息 14.86±1.37 24.81±1.75①② 14.91±1.25 19.36±4.17①獲得并理解患者觀點 18.02±1.82 23.96±2.39①② 18.13±2.33 20.76±2.89①溝通結束 14.37±2.26 23.61±2.33①② 13.86±2.34 19.14±1.28①總體評定 3.04±0.21 4.45±0.28①② 3.12±0.31 3.79±0.23①
護患溝通是指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貫穿整個護理工作的始終。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是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質之一,也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減少護理糾紛,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護生作為未來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主力軍,高校對護生的培養(yǎng)不僅要注重對護生知識及技能的培養(yǎng),更應該注重對護生綜護患溝通能力培養(yǎng),以使其在進入臨床護理工作崗位時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基礎護理教學是一門與臨床實踐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實訓教學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占據(jù)了大部分教學時數(shù),而絕大部分的護理操作都有患者參與,因此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多注重對護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對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護生在操作過程中常出現(xiàn)一言不發(fā)或機械照搬教師示范用語及操作視頻的語言的現(xiàn)象,護生在臨床實際操作中面對患者時,常出現(xiàn)手足無措、語言生硬等現(xiàn)象。本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護生的溝通能力。案例分析討論教學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護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案例分析充分挖掘出護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幫助患者樹立臨床思維,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加強了護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了護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角色扮演教學法,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建,將抽象的理論還原成具體直觀的場景,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強化了護生的“護患”溝通意識,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分調動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使護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培養(yǎng)自身護患溝通能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案例分析討論、情境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在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值得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推廣應用。
[1] 劉正芳,宮汝飛,田麗欣.動態(tài)情景演練結合規(guī)范化用語培訓在護生溝通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 25(10B):2718-2719.
[2] Philippa Sully,Joan Dallas,Essent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Nuring Practice[M].Elscvier Mosby,Edinburgh London New York Oxford: Philadelphia Stlouis Sydbcy Toronto, 2005:117-150.
[3] 張小曼.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71-80.
[4] 許亞紅,李小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研制[J].護理研究,2008,22(2B):460-462.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basic nursing training teaching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raining how to train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Methods: Convenience sample of 2012 nursing specialty choose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9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f 48 people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iscussed case studies, role-play situations, such as teaching methods,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use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assessment scale for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 to assess, compare.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than before training assessment scores were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assessment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nursing training teaching case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role-playing scenario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in improving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Basic care; training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R47
A
1008-1151(2015)01-0144-02
2014-12-15
吳清愛(1965-),女(壯族),廣西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