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慶勇
(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草食動物
提高云南農村養(yǎng)羊效益的主要措施
邵慶勇
(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羊肉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及羊肉價格的穩(wěn)步上升,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養(yǎng)羊。養(yǎng)羊生產在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明顯,但由于受飼養(yǎng)技術、飼養(yǎng)條件的限制,農戶在養(yǎng)羊生產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種羊選種選配不合理、科學飼養(yǎng)管理意識淡薄、管理粗放、缺少相應的飼養(yǎng)技術、圈舍建造不合理、不注重飼草飼料儲備、疫病防治觀念差等因素導致農戶養(yǎng)羊效益不高。為此,就如何提高云南養(yǎng)羊效益提出相應的對策,為養(yǎng)羊生產提供參考。
農村養(yǎng)羊方式主要有全放牧、半放牧半舍飼、舍飼3種。全放牧方式受放牧條件限制較大,特別是當年11月到次年5月云南省大部分地方屬于雨水較少時期,草場或草山草坡產草量較低,羊只放牧可食用的飼草資源缺乏,不利于羊的生長發(fā)育和育肥,進一步導致飼養(yǎng)周期拉長,飼養(yǎng)效益降低,若遇到8—9月份的連續(xù)陰雨天,也不利于羊只放牧。舍飼是建造適合羊只飼喂、分群飼養(yǎng)和運動的羊舍及設施設備,對羊群實行舍飼飼養(yǎng),這種方式需要一定面積的場地和較高的建筑成本及穩(wěn)定的飼草料供應,每天每只羊的飼草料、人工、水電等成本3~5元,因為成本較高,不適合飼養(yǎng)商品羊。云南農村較適宜的養(yǎng)羊方式為半放牧半舍飼,建蓋一定面積的高床羊舍和配套的補飼設施,一方面能給羊提供較好的休息環(huán)境,另一方面適合一定時期開展舍飼飼養(yǎng),當適合放牧時對羊只實行早出晚歸的放牧,回來后補給飼草料,當不適合放牧時可以把羊關起來舍飼,這種方式要求結合家庭土地情況進行飼草料儲備,主要包括制作全株玉米青貯、曬制干草、農田種草、收集農作物秸稈飼料資源等,為舍飼羊只飼喂提供合理飼草料。
2.1 青貯窖的建設
青貯窖應選擇地勢寬敞、高燥及羊場的坡頂,便于加工、取料飼喂。窖的形狀一般建成長方形,每一窖開窖使用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窖的寬度一般在1.0~1.5m,夠一輛手推車和人進人最佳,窖長一般5~8m、窖高2~3m。用磚、石、水泥建造,窖底、窖壁用水泥涂抹,窖底從后向前應有2%~4%的坡度,利于水分外流,窖底和內側四邊直角要用沙灰水泥抹成弧形,便于制作青貯時容易壓實壓緊。多雨炎熱地區(qū)青貯窖的上面宜設遮雨棚,遮雨棚高度要比青貯窖頂部高1.5m以上,以便操作。一般每立方米窖可裝貯青貯玉米原料550~600kg。
圖1 青貯窖布局實景
圖2 窖壁非直角
2.2 青貯制作
全株玉米青貯的制作過程可按照以下操作。
2.2.1 青貯窖準備
打掃干凈青貯窖,用塑料薄膜鋪勻內側和窖底,留出頂部覆蓋包邊薄膜。
2.2.2 青貯原料切碎
選擇蠟熟期全株玉米,距離地面3~5cm收割,運到青貯窖附近,用鍘草機或鍘揉機切碎或揉絲,切碎長度為1~2cm。切碎或揉絲原料一是為了在裝窖時便于壓實以排除空氣,二是為了將來羊只采食方便。青貯鍘草機或鍘揉機有多種型號,可根據(jù)情況選購,選購和使用時切記注意安全,一般飼養(yǎng)能繁母羊達到200只以上的,應選購每小時最少切碎鮮飼料5t、功率5.5kW以上的切碎機。有足夠功率的切碎機,才能保證準備好的青貯原料及時切碎、裝窖,避免堆放時間過長而影響原料質量。
2.2.3 控制水分
青貯原料的水分要控制在65%~75%。水分過低不易壓實,使青貯原料空隙過大而殘留大量空氣,不利于乳酸菌發(fā)酵而影響青貯質量。原料水分過高,易使原料中的可溶性糖濃度降低,達不到乳酸菌迅速繁殖所要求的濃度,同時可溶性糖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隨滲出的汁液流失,青貯結塊、雜菌繁殖使青貯料腐爛或酸度過高。切揉好的原料用手捏緊,手指間見水珠但不滴下,則其含水量已達到青貯要求。
2.2.4 裝窖
邊揉切邊裝邊壓,層層壓實,尤其要注意窖四周及四個角要壓實。當原料裝至高出窖面50~100cm時,將原料拍壓成饅頭狀,并及時在其上覆蓋一層薄膜。薄膜要緊貼原料并壓嚴四周,使其密封,與外界空氣隔絕并防止雨水滲人。然后在薄膜上均勻地覆蓋20~50cm的細沙并打實拍光滑,薄膜上壓細沙不僅是為了保證窖內青貯料下沉時薄膜可以緊貼青貯料,還可使青貯原料上部保持一定壓力,在青貯料下沉過程中不斷壓實而減少空隙并排出空氣。
2.2.5 青貯飼料的管理和飼喂
青貯飼料裝人窖內初期,原料在發(fā)酵過程中會自然下沉,因而窖頂封沙會相應下降或開裂,有時還會引起薄膜開裂。因此,應經(jīng)常檢查,及時處理,防止漏氣、滲水。
原料在窖內一般經(jīng)30d后可開窖利用。如暫時不用,只要不開窖就可保存半年以上。
取用青貯飼料時,先把覆蓋的土、沙清除,打開窖門,揭開覆蓋的薄膜,檢查青貯質量,分析青貯質量好壞的原因,以便以后提高青貯質量。如表面和邊角有少量霉爛的青貯料要全部清除,然后從上到下由前到后橫截面逐段取料。一經(jīng)開窖的青貯飼料必須每天取用橫截面厚度10cm以上,直到用完后再打開另一窖。每次取完料后應及時用薄膜蓋好,以免空氣與青貯飼料接觸和雨淋、泥土混人等導致變質。
初次飼喂羊青貯飼料時,有的可能不習慣,懷孕后期的母羊突然飼喂大量青貯飼料特別是飼喂了過酸的青貯飼料可能引起流產。因此,剛開始飼喂青貯飼料時應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與其它飼料混合后飼喂,待習慣后再按正常量飼喂。成年羊每天可飼喂1~3kg,青貯飼料可單獨飼喂,也可與其它飼料混合飼喂。青貯飼料利用前要先檢查,霉爛和劣質的青貯飼料不能使用,青貯飼料品質鑒定標準見表1。
表1 青貯飼料感觀評定
目前云南推廣種植比較多的優(yōu)質牧草主要有一年生黑麥草、紫花苜蓿以及傳統(tǒng)的光葉紫花苕等。
3.1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牧草,其營養(yǎng)全面,適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稱,為多年生豆科優(yōu)質牧草品種,粗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氨基酸的組成比較齊全。苜??汕囡暎部杉庸こ汕喔刹?、草粉顆粒。
苜蓿的品種非常多,其生物學特性、適應性、產量及營養(yǎng)含量差別比較大,在云南適宜推廣具有一定抗?jié)?、耐旱、耐熱、耐酸性土壤、秋眠級?級以上的高秋眠級紫花苜蓿品種,比如WL525HQ、WL903和WL712。
WL525HQ可以在氣溫-7~35℃,年降水量為500~1000mm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種植第2年年可劉割7~8茬,每667m2年產鮮草達到12000kg以上,鮮干比為4.98∶1,風干樣粗蛋白含量23%以上。管理到位的苜??梢陨L5年以上并保持高產。
氣候溫熱地區(qū)適宜種植WL903和WL712,種植第2年年可劉割7~8茬,667m2年產鮮草達到12500kg以上,鮮干比為4.92~4.95∶1,風干樣粗蛋白含量24%以上。
高秋眠級苜蓿主要種植技術要點是:可在旱地或果園種植,為避開雜草生長期,多為秋季播種(8—10月份),播種量1.0~1.5kg/667m2。種植地塊應排水良好,地面翻耕后應開溝做畦并鎮(zhèn)壓,畦寬1.5~2.0m。采用條播,行距30~40cm;播種深度不超過2cm,播種后淺覆土(不超過1cm)然后再次鎮(zhèn)壓。應結合除雜,在植株25cm左右進行初次劉割;在植株生長到50cm高或初花期及時劉割,留茬高度3~5cm。追肥以農家肥為主,年用量為每667m22000~3000kg,分春、夏、秋3次在劉割后第2天進行。種植技術詳見《優(yōu)質牧草栽培與利用標準第1部分:紫花苜蓿》(DB53/T281.1—2008)。
苜蓿喜溫暖半干旱氣候,抗旱、耐熱且抗寒性強,但是怕水淹,宜種植在旱地。苜蓿是豆科牧草,種植在果園、茶園中不僅增加了土地利用率,還可以改良土壤,因此適宜在果園、茶園中套種。只要不會出現(xiàn)積水的壤土、沙土、粘土均可種植。云南海拔2500m以下,年降水量不超過1200mm的地區(qū)都是苜蓿的適宜種植區(qū)域。紫花苜蓿苗期植株矮小,地上部分生長緩慢,出苗后的1個月內以根系生長為主,易受雜草侵害,應及時清除雜草。苗期除雜不及時極易造成種植失敗。
紫花苜蓿適宜單獨播種,劉割利用。紫花苜?,F(xiàn)蕾期至初花期開始劉割。過早劉割其水分含量高,營養(yǎng)濃度低,過晚劉割其下部葉片脫落,植株倒伏影響產量和質量。在冷涼地區(qū)肥沃土地上種植的紫花苜蓿雖還未到現(xiàn)蕾期,但植株已經(jīng)達到60~100cm高,下部葉片開始脫落并有部分植株倒伏時,應及時劉割。
3.2 一年生黑麥草
一年生黑麥草(又叫多花黑麥草)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種,單播劉割利用。一年生黑麥草生長迅速,品質優(yōu)良,種植當年秋冬到來年春可劉割利用5次以上,每667m2產鮮草5000kg以上,在水肥充足的條件下可產8000kg以上。鮮草中一般含干物質18.3%,干物質中含粗蛋白9%~13%、粗脂肪3.8%、粗纖維21.3%、無氮浸出物46%,是牛、羊、兔和魚的好飼料。一年生黑麥草宜在冬閑田、稻田等有灌溉條件的田地秋季種植,可在冬春提供優(yōu)質青綠飼料。
云南近年廣泛種植的是邦德、雙筒槍、鉆石T、安格斯1號等品種。其中邦德、雙筒槍、鉆石T是中晚熟品種,適宜在冷涼地區(qū)并且利用時間長的地方種植;安格斯1號是早熟品種,適宜在冬季氣候比較溫暖并且利用時間短的地方種植。相同品種在同一地區(qū)種植超過3年的宜改種其它一年生黑麥草品種以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一年生黑麥草品種主要種植技術要點是:可在稻田或水澆地種植,秋季水稻收獲后(8—9月份)播種,播種量1.0~1.5kg/667m2。種植地塊應有灌溉條件,地面翻耕后應開溝做畦并鎮(zhèn)壓,畦寬2m;采用條播,條播行距25~30cm,播種深度2~3cm。稻田水多不能翻耕的可采用免耕法直接條播或穴播,然后開溝排水。在植株25cm左右進行初次劉割,在植株生長到50~60cm高或孕穗期及時劉割利用,留茬高度2~3cm。追肥以尿素為主,在每次劉割后施尿素3~ 5kg/667m2,干旱時及時澆水灌溉。種植技術詳見《優(yōu)質牧草栽培與利用標準第2部分:一年生黑麥草》(DB53/T281.2—2008)。
羊群結構是否合理,對羊群的繁殖有很大的影響。母羊的雙羔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經(jīng)過1~3年達到最高水平,至6~7胎后開始下降。因此,增加適齡母羊(2~5歲)在羊群中的比例,是提高羊繁殖率的重要措施。在農戶養(yǎng)殖中,適齡能繁母羊的比例一般應控制在50%以上。另外,還需及時淘汰老弱病羊、不孕母羊和哺育羔羊能力低的母羊。
在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管理中,羊群經(jīng)常是公母混養(yǎng)、大小混養(yǎng),未對羊群進行合理的分群管理,造成強弱不均,偷配、亂配現(xiàn)象嚴重,既影響了羊的生長,又會使羊群整體品質下降,導致品種退化。因此,在對羊群進行管理時,羔羊、青年羊、種公羊和繁殖母羊要分群管理,堅持做到公母分開,大小分開,強弱分開,對處于各個階段生理特性和營養(yǎng)需要的羊群進行相應的管理。
依據(jù)育肥羊所處生長發(fā)育階段、飼草料資源條件、飼養(yǎng)水平和育肥效果綜合確定育肥期的長短。育肥時間過短育肥效果不明顯,過長則飼料消耗大,經(jīng)濟效益低。所以,育肥羊達一定體重時,要及時屠宰或出欄,不要盲目追求羊只的最大體重,要在當?shù)貤l件下,依照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追求最佳經(jīng)濟效益。一般本地羊育肥體重達到20~30kg、雜交羊育肥體重達到30~40kg,育肥肉羊達到中等偏上膘情時即可出欄,以確保理想的飼料報酬和胴體肉品品質。
從初生至斷奶的小羊叫羔羊,羔羊階段是羊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日增重可達150g以上,認真抓好羔羊的培育,可為羊群生產性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羔羊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差,若飼養(yǎng)管理不當,會導致體質下降,容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提高養(yǎng)羊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在于抓好羔羊的培育,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斷奶羊的體重。羔羊培育的重點包括:加強對懷孕母羊和哺乳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羔羊初生期的管理、羔羊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適時斷奶并加強斷奶后的飼養(yǎng)管理等。
5.1 加強對懷孕母羊和哺乳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
5.1.1 妊娠后期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
羔羊初生體重對羔羊的成活極為重要,新生羔羊體況好壞決定了整個哺乳期間能否健康成長,當羔羊初生體重低于2.0kg時,死亡率可達到70%以上。俗話說的“娘壯兒肥”、“先天不足,后天難扶”就是很好的比喻。羔羊90%的初生重是在母羊妊娠后期(懷孕后60d)增長的,因此,給懷孕后期母羊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優(yōu)良的環(huán)境、精心的管理,能促進胎兒發(fā)育,提高母羊產后泌乳力、羔羊初生重、羔羊出生后生長發(fā)育速度、羔羊抗病力和羔羊成活率,有利于母羊產后子宮恢復及盡快發(fā)情進人下一繁殖周期。
在懷孕后期,飼料要以優(yōu)質青干草為主,適當搭配營養(yǎng)全面的配合飼料,每天早、晚各補飼妊娠母羊料0.3~0.5kg,自由舔食舔磚,適當增加母羊活動量并讓其多曬太陽。懷孕后期的母羊體型會越來越大,要給予更寬松的空間,一般1只母羊占2.0~2.5m2,懷孕母羊與空懷母羊以及公羊要分開飼養(yǎng),以免相互打架引起流產。產前30~45d注射傳染性膿疤疫苗(口瘡苗),產前15~20d注射“三聯(lián)四防”疫苗,為出生后的羔羊健康奠定基礎。臨產前2d要單獨隔離,24h觀察。對產時胎位不正以及產道不順的情況要采取人工助產,重者要進行剖腹產。
5.1.2 哺乳前期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
羔羊出生后至60d內的生長主要靠母乳,母羊乳多、營養(yǎng)高,則羔羊長得好,抗病力強,成活率高。加強哺乳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可提高泌乳量,哺乳前期母羊在放牧基礎上應每天補飼精料0.6~0.8kg。
5.2 羔羊初生期的管理
新生羔羊要吃足初乳,羔羊出生后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需熱多,產熱少,保溫能力差,最怕寒冷。寒冷對羔羊的直接危害是凍死,也是壓死、餓死、下痢和感冒、肺炎等的誘因。要使用羔羊保溫箱,采用電熱板或燈泡給羊取暖(見圖3-6)。
圖3 采用保溫燈供暖
圖4 采用保溫燈供暖
圖5 采用電熱板供暖
圖6 保溫箱(保溫燈供暖)
5.3 羔羊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
羔羊在最初1個月內,主要靠母乳獲取營養(yǎng),但隨著日齡的增長,胃容積的擴大,僅靠母乳已滿足不了羔羊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必須及時補飼。及時補飼不但能使羔羊獲得更全面的營養(yǎng)物質,還可以提早鍛煉胃腸的消化機能,促進胃腸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育,增強羔羊體質。
5.3.1 補料
羔羊出生后10d就可開始誘食精料,有條件的可使用羔羊粉狀代乳料后逐步過渡到顆粒代乳料,也可把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稀粥或攪人水中讓羔羊飲食。初期每只羔羊每天喂10~50g,15~30日齡的羔羊每天補混合精料50~75g,1個月后自由采食。羔羊補料可采用下列補飼設施(見圖7、8)。
圖7 農戶簡易補飼盆
圖8 移動式羔羊補飼設施
5.3.2 補草
羔羊出生后15日齡就可開始給予新鮮的青草和一些細軟的優(yōu)質干草,可將草扎成小捆,掛在高處羔羊能夠吃到的架子上,供羔羊隨時采食,也可設計羔羊補飼槽供羔羊采食飼草。羔羊盡早采食飼草,可促進瘤胃發(fā)育。對飼草的補飼可不限量,任其自由采食(見圖9、10)。
圖9 綿羊補飼
圖10 山羊補飼
5.4 盡早去勢,適時斷奶
不宜作種的公羊要及時去勢。小公羊的去勢一般在1~2月齡進行。為了讓母羊盡快復壯和抓膘,使其在下次配種時達到較好體況并加快母羊繁殖頻率,同時也為了促進羔羊瘤胃盡快發(fā)育成熟,增加羔羊對纖維物質的采食量,促進羔羊增重,應盡早對羔羊進行斷奶。斷奶對羔羊是一個較大的應激,處理不當會引起羔羊生長緩慢或者斷奶減重,有些會形成“僵羊”。為此,可采取斷奶不離圈,斷奶不離群的方法,即原羊舍羔羊留圈飼養(yǎng),飼喂原來的飼料,以盡量減少環(huán)境、飼料方面的應激,減少斷奶對羔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同時斷奶后的羔羊應加強補飼。羔羊斷奶時間不能延長到3月齡以后,2月齡羊斷奶,可飼喂符合羔羊消化特點和營養(yǎng)需要的代乳飼料。
在全舍飼狀態(tài)下,母羊空懷時多養(yǎng)殖一天就會多增加一天的生產成本,若能讓母羊及時發(fā)情配種投人生產,則可節(jié)省空懷期的飼養(yǎng)管理費用。而在放牧狀態(tài)下,母羊發(fā)情不整齊或不一致,導致配種和產羔期較長,不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人配種和接羔工作。同時自然發(fā)情配種后母羊產羔間隔時間較長,也不利于商品肉羊的批量化生產。因此,養(yǎng)羊生產中,應提倡同期發(fā)情集中配種技術。
同期發(fā)情也叫誘導發(fā)情,是利用某些激素人為地控制和調整母羊自然的發(fā)情周期,使一群母羊中的絕大多數(shù)按計劃在幾天時間內集中發(fā)情、集中配種,可以縮短配種季節(jié),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又因配種同期化,對以后的分娩產羔、羊群周轉以及商品羊的成批生產等一系列的組織管理帶來方便,適應現(xiàn)代集約化生產或工廠化生產的要求。母羊同期發(fā)情還有利于人工授精技術的實施,提高種公羊的利用效率。
6.1 同期發(fā)情處理前準備工作
6.1.1 驅蟲
采用阿苯達唑按每千克體重0.25~0.50g、苯硫咪唑每千克體重60~70mg、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15~20mg或其他驅蟲藥驅蟲,間隔7d再驅1次,驅蟲后及時對羊糞清理、堆貯、撒上生石灰殺滅蟲卵,防止羊群重復感染。
6.1.2 完成疫苗免疫工作
母羊配種前完成羊痘、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疫苗注射工作。
6.2 同期發(fā)情處理方法
任意一天于母羊生殖道內埋置孕激素海綿栓,同時肌肉注射維生素AD5mL/只。綿羊和山羊分別于第12-14天、15-18天撤栓并肌肉注射PMSG(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300IU、維生素AD5mL/只。撤栓后觀察、記錄發(fā)情時間,發(fā)情母羊可采用人工授精配種。飼養(yǎng)管理條件好的農戶養(yǎng)殖的羊群同期發(fā)情率可在90%以上,配種受胎率可在75%以上。
疾病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長期以來,農村養(yǎng)羊圈舍建造不合理,基礎設施簡陋,大多數(shù)圈舍低矮、潮濕、陰暗、陽光不足,空氣不流通,羊只長期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病,導致生產性能降低。除了每天應及時清除圈舍的糞便及污物,保持圈舍的清潔、干燥,保證飼草飼料的新鮮、清潔、干燥和飲水的衛(wèi)生外,還應適當增加投人,改善養(yǎng)羊的環(huán)境條件,建立規(guī)范、標準的羊舍,既能給羊群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又便于對處于不同飼養(yǎng)階段的羊群實施管理。目前,高床養(yǎng)羊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高床養(yǎng)羊減少了羊與糞尿的長期直接接觸,也便于糞尿的清除,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養(yǎng)羊的環(huán)境,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7.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強化飼養(yǎng)員的責任
只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注重環(huán)境衛(wèi)生、預防控制疾病才能養(yǎng)好羊。在養(yǎng)羊生產中,飼養(yǎng)管理占到90%,疾病預防驅蟲消毒占到8%,治療僅占2%。飼養(yǎng)員的職責重點是投喂飼草料、圈舍衛(wèi)生、消毒、羊只觀察管護等,要做到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做到簡單問題及早處理。
7.3 及時預防接種,防止疫病的發(fā)生
定期對羊舍及用具、地面、運動場等進行嚴格的消毒。開展預防性驅蟲,一般1年2次,多在每年春季3—4月份和秋季的10—12月份。掌握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不飼喂霉變和有毒飼料,保證飲水安全,預防中毒的發(fā)生。結合云南養(yǎng)羊生產實際,山羊生產可參照表2進行疫苗免疫。
表2 山羊生產免疫程序
養(yǎng)羊生產中關鍵要舍得,俗話說“先舍后得”,只有給羊提供好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提供好的飼草飼料,提供好的飼養(yǎng)管理,做好疫病防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養(yǎng)殖效益。養(yǎng)羊戶在養(yǎng)羊過程中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加強學習,轉變思想,接受新技術,對現(xiàn)有的科技成果進行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養(yǎng)羊效益。除了以上所列技術外,還可以學習掌握羊的人工授精、羔羊的早期斷奶等技術,對科學技術進行正確的應用,走科學養(yǎng)羊道路,提高農村養(yǎng)羊效益。
S826.4
B
1005-1341(2015)05-0015-06
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