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放
重慶市委黨校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作為推動教學、科研、資政“三位一體”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支撐,遵循“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立足管用、急用先行,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管用、夠用、好用”的總體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在整合過去建設英特網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和“天網”連北京、“地網”通區(qū)縣基礎上,著力一體化,實施了數字化教室、視頻會議系統(tǒng)、應用管理系統(tǒng)、“一卡通”“黨校云”“大數據中心”六大工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重慶市委黨校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作為推動教學、科研、資政“三位一體”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支撐,遵循“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立足管用、急用先行,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管用、夠用、好用”的總體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在整合過去建設英特網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和“天網”連北京、“地網”通區(qū)縣基礎上,著力一體化,實施了數字化教室、視頻會議系統(tǒng)、應用管理系統(tǒng)、“一卡通”“黨校云”“大數據中心”六大工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教管學一體化
實施數字化室改造
教學是黨校立校之本,教室是黨校的第一前臺,重慶市委黨校把教室數字化改造作為信息化的首要任務,在教室改造中,配備超短焦投影機、一體化教學白板、無線話筒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通過改造,一是實現了教學人性化,解決傳統(tǒng)教室教師授課投影光線刺眼、活動范圍小、不能互動、無法使用iPad等一系列問題。二是實現了管理智能化。通過一體化管理控制中心,管理人員可遠程開啟、控制、關閉教室各類設備,實時監(jiān)看、記錄、直播教學場景,與授課教師進行雙向對講,調度應用各類教學資源;根據職權,相關處室可按需組織遠程教學觀摩、檢查教學紀律,分管院領導可在辦公室實時查看教學動態(tài)。三是實現了服務個性化。根據課程安排,授課教師可提前收到上課提醒短信,根據教學計劃授權刷卡開啟教學設備,同時從“教學云”下載或直接使用教學課件;學員可刷卡提交作業(yè)、網上評教、根據老師授權拷貝課件和參考資料等。
培訓錄播存儲一體化
實施視頻會議系統(tǒng)改造
一是完成高清視頻會議系統(tǒng)升級改造,更新完善了覆蓋全市38個區(qū)縣的黨校視頻會議系統(tǒng),較好地緩解了區(qū)縣黨校師資不足,學科不配套,教學內容較陳舊等矛盾。改造后的視頻會議系統(tǒng)具有全高清視頻效果,支持雙向交流,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兼容性和適應性更強。視頻會議系統(tǒng)廣泛應用于舉辦全市性的電視電話會議和專題培訓班,如“市管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市管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等,每次培訓全市黨政領導干部近萬人,大大提高培訓質量,降低培訓成本。
二是建成課程資源電視錄制演播室、課程資源自動錄播教室、媒資管理中心和重慶干部教育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并與在線學習平臺有機結合,將網絡教育培訓引入主體班教學,在部分主體班學員中開展學員網絡在線自主選學。
三是建設高清自動錄播系統(tǒng)。多角度記錄課堂教學過程,實現教師授課、板書、PPT課件、師生互動等多路視音頻信號的自動跟蹤、切換、錄制和直播功能,并最終形成網絡課程。
四是自辦網絡電視臺,豐富遠程教育培訓形式。我校網絡電視臺開辦了自辦頻道、央視綜合新聞頻道等四個頻道。
業(yè)務標準一體化建設
九大應用管理系統(tǒng)
從學校各部門管理職能出發(fā),建立了教務管理、學員管理、科研管理、研究生管理、組織人事管理、黨務管理、后勤管理、離退休人員管理、協(xié)同辦公九大應用管理系統(tǒng),有效提升了管理的信息化、協(xié)同化水平。如教務管理系統(tǒng),匯集了班次管理、教學計劃管理、課酬管理、課程管理、教學資料管理、教學評價管理、現場教學管理、調課管理等多項功能,系統(tǒng)從班次開班起,對班次學習全過程進行信息化操作,如確定班主任、審批教學計劃、確定單班課表及授課教師、安排選修課和教學質量巡視、統(tǒng)計分析教學評價等,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蒲泄芾硐到y(tǒng),利用信息技術和平臺,實現管理流程可視化、自動化和無紙化,改變傳統(tǒng)靠手工紙制文件管理模式。
結合統(tǒng)一用戶多級、分類管理,實現對全校和全市黨校系統(tǒng)科研成果的動態(tài)管理,教師可以隨時了解自己成果的實時狀態(tài)。組織人事管理系統(tǒng),實現人事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管理、職稱評審、教育培訓、干部考核、工資核定等綜合管理。教職員工憑賬戶登錄系統(tǒng)進行查詢,管理部門或校領導可以實時掌握全校職工動態(tài)構成情況。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實現學校內部部門間、與區(qū)縣黨校之間文件的互聯(lián)互通、上傳下達、業(yè)務協(xié)同,結合消息推送系統(tǒng),形成具有重慶市委黨校特色的辦公系統(tǒng)。
基礎平臺一體化
實施“黨校云”平臺建設
一是升級硬件容量,實現基礎平臺虛擬化管理和控制。我們將原有的一千兆骨干網絡升級至萬兆,實現了網絡虛擬化管理和控制。二是建立全市黨校系統(tǒng)“云計算中心”。部署了1套零存儲融合基礎架構系統(tǒng),集成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系統(tǒng)等設備,通過云計算管理軟件,為全市黨校所有的應用系統(tǒng)靈活、動態(tài)地分配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平臺資源。三是建立“移動數字校園”平臺,實現了有線、無線接入網絡的融合。學員和教職工在校園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筆記本、ipad等移動通信設備,進行網上移動辦公和查閱各類資料。
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
大數據中心把通用的信息集中平臺作為數據中心的窗口,形成跨應用系統(tǒng)和平臺的數據獲取與存儲中心。
隨著一卡通平臺和九大應用管理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各類教學、科研、管理及學員消費等數據迅速積累,形成大量動態(tài)、可持續(xù)的數據,通過將這些數據進行結構化梳理融合,建成統(tǒng)一的、涵蓋各類信息的大數據平臺,發(fā)揮數據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為學校教學科研資政工作開展、重大問題決策提供支持。如通過建設統(tǒng)一的數據整合平臺,制定統(tǒng)一的數據標準和規(guī)范,實現數據信息跨地域、跨平臺、跨系統(tǒng)傳遞、更新和共享。通過建設統(tǒng)一的邏輯數據中心、統(tǒng)一的數據視圖和邏輯數據庫,實現帶圖、表、資料的運行審批,并按業(yè)務規(guī)則自動推送數據,充分滿足決策層、管理層和執(zhí)行層對業(yè)務數據的多維度需求。
通過數據智能分析,把業(yè)務信息整合深加工,把原始業(yè)務數據變成指導業(yè)務決策的有用信息和寶貴數據。通過多維分析、查詢、報表、地圖、儀表板、門戶等多種展現手段,輕松做到對數據的多維分析、報表的定制生成、查詢的靈活高效,極大地提高了決策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