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喜羅軍胡陽
?
高校學生教育中人文關懷措施探討
文/李新喜1羅軍1胡陽2
摘要:伴隨著各類院校的擴招,大學生逐漸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大學生人文關懷也成為教育界討論的重要話題。雖然當代大學生自信、陽光、能力突出,但普遍存在團結協(xié)作能力差、抗壓能力不足、理想信念缺失等問題,以致大學生畢業(yè)后不能適應社會,甚至采取極端舉措報復社會或躲避壓力。改變大學生教育現(xiàn)狀,培養(yǎng)學生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最關鍵的在于引導,而引導的舉措可概括為人文關懷。本文深入分析當代高校學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對提高人文關懷舉措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高校學生教育;人文關懷;措施探討
羅軍,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主治醫(yī)師。
胡陽,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乳腺科,護師。
科技引導進步,學生創(chuàng)造未來,大學生教育是我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重要抓手。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理念和措施相對滯后,對高校學生的人文關懷不足,導致學生在面臨人生第一次處理人際關系、兩性情感以及前途命運的時候,心理的苦惱和郁結得不到有效疏導,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做好人文關懷對高校學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特點
當代高校大學生主要呈現(xiàn)出四大特點: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但缺乏獨立能力。目前大學生以90后為主,其多數(shù)屬于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習慣了占用所有自己認為應當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在家中父母親戚謙讓,放大了其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同時,由于習慣了依靠父母,其又非常缺乏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和獨立面對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是個性張揚但缺乏人際關系處理的能力。個性是一個個體應當具有的特點,高校學生個性突出能夠促進其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并享受價值帶來的成就感。然而,由于從小面臨的挫折較少,在個性釋放的時候難免會與其他人形成矛盾,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理解與被理解不到位,造成挫敗感。
三是勇于擔當?shù)狈Τ钥嗄蛣诘木瘛8咝W生初次踏入社會,本性善良,對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和錯誤敢于勇于承擔,并為之付出勞動。但由于其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在遇到自己無法處理或者需要付出更多汗水的事情,將退步不前,造成半途而廢,影響學生后續(xù)發(fā)展。
四是能力素質較高但功利意識太強。受當前大環(huán)境影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工具和知識均有所改進提升,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符合時代的要求,但與此同時也被我國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潮影響,高校學生功利心理日趨嚴重,導致學生盲目跟風,成為勢利小人。
(二)需求
當代高校學生在教育方面最需要的就是人文關懷,需要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暢所欲言。高校學生普遍屬于住校生,且在大學實踐活動中會逐步接觸社會,這時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教師的引導就非常關鍵。高校學生第一次接觸社會將面臨三大問題,即感情、友情和工作。在感情方面,學生往往受到的刺激較大,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加以指導,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戀愛,正確處理戀愛關系,讓學生了解未來結婚、生子、共同生活的意義,從而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在遇到感情糾葛時拿得起放的下。在友情方面,學生最容易受到背叛的煎熬,這時就需要教師安慰學生,疏導學生的仇恨心理,讓學生理解個體和團體的差異,從而釋放心理郁結,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
高校學生教育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而人文關懷的具體措施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體現(xiàn)學生為本的關懷理念。具體來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尊重學生個性。人文關懷的前提必須尊重學生,而不是繼續(xù)采取傳統(tǒng)的說、打、罵措施。尊重學生應當搭建平等、和諧的溝通平臺,可以通過課下交流、課堂活動或者娛樂節(jié)目等,拉近師生關系。在學生面臨困難或挫折時,教師及時介入,通過心靈溝通,了解掌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并適當采取疏導措施,讓學生能夠正確應對人生必須經(jīng)歷的挫折。其次,還需要營造尊重學生的氛圍,在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融入更多的關懷元素,比如勸導學生鍛煉身體的宣傳語、刻苦學習的名人名言或者珍惜糧食的宣傳畫等,更加注重言傳身教,以身示范,教師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
(二)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正如上文所述,學生在大學將面臨人生的多個第一次,其將受到人生的第一次壓力,需要解決很多現(xiàn)實問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應當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工作、感情和友情。學校應當設置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引進心理咨詢教師,注重學生日常心理的搜集,并有針對性的開展幫扶引導。對于高校中的貧困生要重點強化監(jiān)督,注重心理觀念的正確引導;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則需要開導學生,通過就業(yè)未來的描述,增強學生的學習壓力;對于具體專業(yè)特長的學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去挖掘自身潛力,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等等。
(三)弘揚正能量。學校是社會的一片凈土,不應當被社會中的骯臟觀念所污染。因此,高校應當大力弘揚正能量,對好人好事進行大量宣傳,對學習成績突出和專業(yè)能力突出的學生積極鼓勵表揚,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正確軌道上來。
(四)體現(xiàn)真關懷。對學生的關心關懷不能浮于表面,否則無法影響學生內心。關懷學生應著重從生活入手,了解學生遇到的困境,對困難學生及時給予援助。學校在作出某些重點決定時,應爭取學生的建議意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學校的重要部分,培養(yǎng)學生對母校的敬意。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承擔著國家復興的重責。因此,高校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業(yè)務素質強,能力技術硬的人才,更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人格,通過人文關懷,引導學生成人成才,扛得住壓力、放得下架子、活出真正的自己,促進社會和諧繁榮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 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乳腺科)
參考文獻:
[1]吳恒仲.大學生教育管理中人文關懷的科學內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
作者簡介:李新喜,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主治醫(yī)師。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 ( 2015) 08-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