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雷
摘要:政治學科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政治教育,特別是高中政治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高中生對政治學科學習興趣下降,考試體制下學科分數(shù)地位提升難度加大,等等。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不但會耽誤學生對一些必要知識的汲取和把握,更會影響高中整體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從課堂入手,提升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興趣中更好地吸收知識,從而收到學習的理想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政治;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7-0073-03
對于大多數(shù)高中教師而言,政治課堂教學的教程、知識理論的高度、深度都不會成為教師們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反倒是課堂上學生的疲倦感,甚至因為提不起興趣而導致的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讓教師們感到頭疼。因此,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重要。增強政治課堂的吸引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端正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提高政治課的魅力尤為關鍵。
一、政治課堂需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
根據(jù)2002年的一份針對21省、市(直轄市)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在問到“你在高中階段最感興趣的或者說是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時,政治僅占調(diào)查的6%,在問到“高中階段你對政治課感興趣嗎”時,認為自己很感興趣的僅占10%,認為學習政治課首先為了高考需要的占51%,個人需要的占21%,假如高考不考政治,有40%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政治[1]。這份調(diào)查足可以說明學生對政治科目學習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也與政治科目本身在國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非常不符。高中政治為什么會得到學生如此的輕視?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高中政治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不可否認的是,高中政治學科本身的理論性很強。很多知識點附著在理論性很強的知識體系中,這導致課程本身的實踐性差,和許多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二者脫節(jié)嚴重。很多政治理論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得很少,可操作性弱,往往就會讓學生誤以為政治學科是一個純理論化的學科,有些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些學生誤認為政治就是政治,與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聯(lián)系,政治學科理論特點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
2學生甚至某些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在許多學生心中政治學科已經(jīng)淪為了一個雞肋學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學科本身不能和其他像數(shù)語外這樣的主課在分值上相比,甚至其他同等分值的學科都會比政治更加受到學生的重視。久而久之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有些學校甚至在排課上把政治課安排在“瞌睡課節(jié)”上。這樣使得學生提不起精神,更提不起任何興趣。
3學生對政治學科的錯誤認識。很多學生乃至于不少教育者通常都會把政治學科和識字學科劃等號。所謂的識字學科就是認識字就能學明白的科目。高中政治雖然在識文理解上并不困難,但是理論高度決定了學科本身有自己獨有的專業(yè)性和理論性,理解了字面意思不代表其中的系統(tǒng)邏輯的掌握。所以學生對政治學科難度上的認識偏差,導致政治學科得不到學生足夠的重視,甚至有時候是輕視。
4政治課堂說教成分偏大。一旦在課堂中形成以說教為重心的知識傳授,很容易讓學生被動地去聽,而忽略了主動的思考,進而失去了課堂的互動,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很多教師為了課堂進度一味地趕課,輕視了知識教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失去了對政治學科興趣的追求。
二、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途徑
高中政治雖然理論性強,但是用恰當?shù)姆椒ㄈヒ龑W生學習一樣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要使學生對政治課程產(chǎn)生興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改變學生對于政治課的觀念,增強其主動學習意識。俗語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彪S著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各個領域都離不開通曉政治學科的相關人才,更離不開具有高政治素養(yǎng)的人。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正確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政治課程正是源于此而開設的。因而,在高中教學階段,無論是學校、社會、家庭或者教師都有義務教導學生加深對政治課程的重視,以此來指導其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與思想成長,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政治課該有的興趣。
第二,要注重課堂導入的設疑性。要讓學生有興趣去關注一堂課,開篇就要設疑,要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開展適當?shù)膶搿胍槍虒W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進行巧妙的設計,使一堂課的開頭新穎別致,動心觸情,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集中起來,吸引著學生,使其欲罷不能,產(chǎn)生非要學下去的欲望,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產(chǎn)生對知識的渴求,可望獲得知識的欲望進入最佳亢奮狀態(tài)[2]。教育學家朱熹也曾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讀書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3]。面對問題,學生有疑,更有解疑的欲望,如何去釋放學生的這種欲望,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問,允許學生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政治科目理論性強,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接觸的機會少,因此學生會發(fā)出很多疑問,有些疑問甚至是幼稚的未經(jīng)世面的疑問。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有耐心,積極地為學生解答,釋疑。不但讓學生懂得了知識,而且讓師生在課堂上的關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學生政治知識的學習。
第三,要結(jié)合一些時事熱點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使學生對一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使學生感到它值得學習,并從中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感[4]。時事熱點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很好地作為一種講授載體體現(xiàn)在課堂上,引發(fā)學生對這方面的興趣。同時,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形象、生動、具體、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自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5]。面對理論性的知識要有貼近實際生活的事例加入,學生每天看到的,想到的,甚至其他有關切身利益的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以及制定過程、結(jié)果,都會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教師不妨用來作為調(diào)節(jié)整堂課主食的佐料,一經(jīng)加入,必定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滋味,更加能夠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四,政治課的內(nèi)容要有創(chuàng)新,形式要多樣。政治學習往往過于依附在死氣沉沉的說教形式上,不但單調(diào)缺乏新意,而且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思考疲勞,甚至瞌睡不斷的精神狀態(tài)。大量研究調(diào)查表明,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往往因為他們能認識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之間的結(jié)合點。因此,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只有正確把握知識的結(jié)合點,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努力思考和理解知識的結(jié)合點,讓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學習政治是有用的。因為只有抓住這些結(jié)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空白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時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過程。高中政治的內(nèi)容比較抽象,理論性很強,僅憑教師講解一時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預習,讓學生初步了解新的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這樣學生就能有重點地聽課,最后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教師每當教授完新的知識點后,應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強化記憶,在緊張的氣氛中,學習效率比較高。另外,政治學習的形式需要創(chuàng)新。政治課本的內(nèi)容涵蓋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適時地搞個討論會,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不僅會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積極尋找各種資料,拓寬視野,教師同時也能從學生的資源中汲取其中的教學精華。再者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授也是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好方式,哲學方面的知識學習比較適合用這種方式。
第五,要注意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營造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重大的意義: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6]。課堂氣氛是否活潑,教師教授能力是一方面,語言的運用還有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也是重要的方面。在這里不能不提到教師的幽默感。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鼻‘?shù)剡\用幽默藝術,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許多笑話、相聲、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廣告、漫畫等,無不妙趣橫生,教師只要恰當運用,便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述教條主義的危害時,跟學生講個笑話:糧店的職工對經(jīng)理說:“經(jīng)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苯?jīng)理問:“你把它撈出來了嗎?”職工回答:“沒有,我把貓放下去了?!睂W生在笑聲中認識了教條主義的危害。又如,講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時,給學生展示了漫畫《無題》:一只大雁飛過頭頂,兩個射手為雁的吃法持弓相爭,卻不放矢,一個喊要烤著吃,另一個叫要燉著吃,結(jié)果,雁飛走了,機遇過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話。再如,講到消費者權利的內(nèi)容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斷:“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來是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薄叭河⑺C萃,原來是蘿卜開會。”頓時,學生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識,受到了教育。(中國教育在線,2013年8月5日)幽默感對教師及其教學而言,雖然不是一種本體追求,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幽默感會讓教師變得寬闊、活潑、風趣,同時也能讓教學變得生動、平等、合作、和諧[7]。因此,教師平時要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幽默感,用一些幽默甚至有些俏皮的語言來教授單調(diào)的知識點,這樣學生樂于接受,教師上課也比較輕松。比如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講到鄧小平說過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論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著鄧小平是四川人的人物背景,用四川話說出這個論斷:“貧窮算撒子社會主義嗎嘛。”這樣的講授就能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歡笑中更好地吸收了知識點中的精髓,也便于鞏固記憶。
第六,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渠道認識和把握當前國家形勢和社會熱點,不斷地將其轉(zhuǎn)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課堂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課堂知識接受效率,并在教學中用自己廣泛的學識來征服學生,帶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七,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課上,教師和學生是師生關系;在課下,教師和學生可以成為朋友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一定程度上是學生接受知識的良好的保證。學生喜歡某個教師,就會很自然地對這個教師教授的科目產(chǎn)生好感,并會積極地去學習。反之,如果師生關系并不和諧,甚至出現(xiàn)對立的狀態(tài),學生不但對教師有抵觸情緒,甚至對其所教授的科目都會產(chǎn)生反感,放棄對此科目的學習。因此,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教師和學生在平時的交流中處處滲透著政治學科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學習。同時,良好的關系也是學生對教師的一種信任。政治學科很多的知識點理論性強,實際操作很匱乏,甚至不接地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半信半疑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在平時交往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自己的信任為學生擴大知識講解的范圍,盡可能多地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的心在與教師的交流中真正落地,真實地感受到實際生活中政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強化學生學習的欲望。
第八,學校也應重視起政治學科?,F(xiàn)在,好多學校都只是重視數(shù)、理、化等主要科目的開展,為其建造教學樓、實驗樓,并舉行相關的比賽等,以此來促進重點科目的發(fā)展,然而對于政治課這類的副科卻是很少關注。這也就間接地影響了學生們對于學習政治的興趣,學校應該摒棄原來忽視政治課的思想,從根本上開始轉(zhuǎn)變對于政治課的重視。比方說可以開展有關政治課的相關活動,加強對于政治課學習重要性的宣傳,等等。通過學校方面的努力來改變學生對于政治課學習不重視的態(tài)度。
總之,教無定法,政治教師需要在不斷的改進當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根據(jù)課改要求,不斷大膽嘗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讓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悉心體會興趣是學習最原始的動力,讓愛好成為獲得知識的第一步。同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用多種方法,作為高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探索學習奧妙,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fā)展。讓學生愛上政治課,喜歡學習政治,使高中政治煥發(fā)出旺盛生命力。教師在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出充足的準備,以飽滿的情緒來感染學生,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任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與思考——21省、市(直轄市)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6):28—30.
[2]盧書兵.中學政治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208—210.
[3][宋]朱子讀書法(卷11)[M].
[4]布魯納.教育過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劉東東.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6]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98.
[7]彭文曉.論教師的幽默感[J].襄樊學院學報,2006,(1):86.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