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盛,黃 茜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尤其是膳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超重、肥胖或腹部脂肪蓄積人群不斷增加。為了解湖北省老年居民體質(zhì)指數(shù)(BMI)、腰圍(WC)與高血壓的關系,進一步制訂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湖北省第二次國民體質(zhì)檢測所得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
以2005年湖北省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調(diào)查人群中成年組和老年組男性為研究對象,分為成年甲組(20-39歲)、成年乙組(40-59 歲)和老年組(60-69 歲),共 19 449 人[1].
研究內(nèi)容為體質(zhì)指數(shù)、腰圍、高血壓、患病率
按照2002年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制定的標準:BMI<18.5為體重過低,18.5 用SPSS 13.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P值和相對危險度OR。 共調(diào)查19 449人,有效人數(shù)19 200人,有效率98.47%。有效人數(shù)中成年甲組共8 560人,成年乙組共7 983人,老年組共2 657人。 圖1所示為3個年齡組男性在被調(diào)查人群中的高血壓樣本分布情況,以成年乙組比例最高。圖2所示為男性分別在各年齡組的高血壓樣本分布情況,以老年組比例最高。 圖1 男性不同年齡組在研究人群中的高血壓樣本分布 圖2 男性各年齡組的高血壓樣本分布 表1 不同年齡組男性的BMI和WC基本情況(s) 表1 不同年齡組男性的BMI和WC基本情況(s) 被調(diào)查人群 成年甲組 成年乙組 老年組B M I(kg/m2)WC(cm)2 3.4±3.1 8 1.9±9.6 2 2.8±3.1 7 9.6±9.3 2 4.0±3.0 8 4.1±9.3 2 3.3±3.1 8 3.0±9.6 BMI和WC是高度相關的.控制年齡因素的影響,BMI和WC的偏相關系數(shù)是 0.82(P=0.000 1).圖 3、圖 4和圖 5分別描述了不同BMI和WC組,成年甲組、成年乙組和老年組男性在研究人群中的高血壓樣本分布情況。BMI<24時,3個年齡組的男性WC<80的比例較多;BMI≥24時,成年乙組和老年組男性WC≥80的比例明顯增加;而肥胖組,研究人群中不超過0.14%的比例WC<80。 圖3 男性成年甲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樣本分布 圖4 男性成年乙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樣本分布 圖5 男性老年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樣本分布 控制年齡因素的影響,在不同BMI或WC組對高血壓患病率做卡方檢驗,均有P<0.01,可見總體而言,不同組之間的高血壓患病率有顯著性差異。 因為肥胖且WC<85cm組類人數(shù)太少,所以沒有納入分析。 男性成年甲組,由圖6可見,隨著BMI的增大,高血壓患病率也是增加的,超重組和肥胖組高血壓患病率較前組明顯增加;在相同BMI組,WC≥85比WC<85高血壓患病率差異也較大. 圖6 男性成年甲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患病率 男性成年乙組,由圖7可見,隨著BMI的增大,高血壓患病率也是增加的,但是在相同BMI組不同WC組高血壓患病率差異不大。 圖7 男性成年乙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患病率 男性老年組情況與成年乙組類似,見圖8。 圖8 男性老年組不同BMI和WC的高血壓患病率 在研究人群中,年齡組、BMI和WC均進入了logistic回歸模(P<0.01),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OR>1)。 各組 OR值見表2,成年乙組和老年組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2倍多;超重組和肥胖組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1-3倍;WC≥85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1倍多。 表2 研究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男性成年甲組,BMI和WC均進入logistic回歸模型 (P<0.01),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OR>1)。各組OR值見表3,超重組和肥胖組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2-5倍;WC≥85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1倍多。 男性成年乙組,情況與成年甲組類似,見表3。 男性老年組,僅有BMI進入logistic回歸模型 (P<0.01),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OR>1)。各組OR值見表3,超重組和肥胖組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加了1倍多。 表3 3個年齡組男性高血壓患病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調(diào)查顯示,男性高血壓患病率與年齡、BMI、WC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傮w而言,隨著年齡、BMI和/或WC的增大,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大,高血壓的患病率增加。 20-59歲之間的男性在被調(diào)查的人群中患高血壓的比例約為1/6,隨著BMI和WC的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大(OR>1),高血壓患病率明顯增加??梢娫撃挲g段的男性,應該嚴格控制體重(BMI<24)和脂肪的腹部蓄積(WC<85)。 年齡在60-69歲之間的男性,在各組中患高血壓的比例最高(25.8%)。隨著BMI的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增大(OR>1),高血壓患病率明顯增加??梢娫撃挲g段的男性,必須控制體重(BMI<24),可適當放寬對腰圍的要求。 為了預防高血壓病的發(fā)生,減少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必須控制體重和減少腹部脂肪蓄積。通過調(diào)節(jié)飲食和加強體育鍛煉,成年男性將BMI和WC分別控制在24和85cm之內(nèi);老年男性將BMI控制在24之內(nèi),可適當放寬對腰圍的要求。因此,應大力宣傳超重和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正確地掌握預防肥胖發(fā)生的知識,減少肥胖的發(fā)生。 [1]湖北省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中心.2005年湖北省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報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索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1). [3]趙光勝.現(xiàn)代高血壓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4 統(tǒng)計分析
3 結(jié)果
3.1 男性不同年齡組的高血壓人群分布
3.2 BMI、WC的人群分布狀況
3.3 BMI和WC的相關性
3.4 3個年齡組男性在不同BMI和WC組的高血壓患病率
3.5 3個年齡組男性在不同BMI或WC組高血壓患病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
4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