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羅布
?
好宣講是怎么打造的
仁青羅布
“這是我當書記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認真系統(tǒng)地參加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學習,宣講來得太重要太及時了。對今后做好這方面工作心中就有底數了?!?013年底,昌都組織5個宣講團,分赴9縣進行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講,這是昌都八宿縣拉根鄉(xiāng)的一名負責人聽完宣講之后的稱贊。
為了更好地傳播黨的聲音,發(fā)揮講師團理論武裝人、輿論引導人的作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不斷夯實全市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共同思想基礎”,近年來,我們將人才建設放在首位,錘煉一支“敢宣講、能宣講、會宣講”專兼結合、藏漢結合、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優(yōu)秀宣講隊伍,宣傳好理論和政策,積極服務全市中心工作,持續(xù)唱響了“六個好”的時代主旋律。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方式,擴大宣講覆蓋面、豐富宣講內容,充實調整補充具有專業(yè)特長的宣講員,使市委講師團宣講骨干人才的核心作用不斷顯現,宣講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
針對日趨繁重的宣講任務,我們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想辦法、出實招,通過人才引進、招賢納士、培養(yǎng)骨干,將能說會道又能把黨的道路、理論、制度以及各項政策理解清楚、把握準確的優(yōu)秀人才選進來,不斷壯大宣講隊伍。
擇賢選優(yōu),加強隊伍建設。借鑒內地宣講團的好做法、好經驗,結合昌都實際,通過自下而上,逐級推薦、選拔和審核,先后從市直各單位、各行業(yè)、各系統(tǒng)遴選出56名兼職宣講員,在全區(qū)率先組建講師團人才庫,以達到整合宣講資源,把分散宣講人才組織起來,集中宣講的目的。
延伸觸角,壯大宣講力量。2013年以來,市委講師團根據基層宣講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管理,加大對基層宣講員的培養(yǎng),重點從各縣機關和鄉(xiāng)(鎮(zhèn))農牧民致富帶頭人、“三老”人員、村兩委班子、愛國僧尼中物色和遴選218名農牧民宣講員,組建市委講師團各縣分團,延伸宣講觸角,擴大宣講覆蓋面,形成了以市宣講為中心,以各縣和鄉(xiāng)(鎮(zhèn))為依托,以寺廟和農村“零距離”宣講為補充的良好工作架構。截至目前,市、縣(區(qū))兼職宣講員達274名。
統(tǒng)籌管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對人才庫宣講員所學專業(yè)進行梳理、分類、整理、歸納,根據宣講員自身特長,明確宣講員宣講重點和方向,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內容、不同受眾的實際需要,選派不同人員進行宣講。特別是針對農牧民實用技術、惠民政策解讀等與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領域,選擇專業(yè)人員進行宣講授課。
我們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講、在講中學”,學習宣講與實戰(zhàn)提高相結合,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提升宣講水平,以確保取得良好效果。
在宣講覆蓋面上求突破。建立健全地、縣、鄉(xiāng)、村四級理論宣講體系,堅持以農牧民宣講員為依托,擴大宣講覆蓋面,主動深入鄉(xiāng)村、田間地頭、牧場、蟲草采挖點等群眾出入聚集的地方,加大對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員的宣講,做到宣講教育全覆蓋。
在方式方法上求突破。各級宣講團在開展宣講的過程中,改變了傳統(tǒng)灌輸宣講方式,針對宣講活動活力不足、氣氛不濃的欠缺,宣講員采取互動模式,調動黨員干部參與宣講、參與討論、參與交流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宣講成效。
在豐富宣講內容上求突破。在宣講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市中心工作為宣講重點,農牧民宣講員以身邊的故事,講述家鄉(xiāng)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產方式不斷改變、惠民政策不斷完善、社會局勢和諧穩(wěn)定,不斷豐富宣講內容,提升了廣大群眾感黨恩、知恩情的意識。四年來,共組織380余個宣講團(組)深入縣、鄉(xiāng)、村和重點寺廟開展集中宣講、上門宣講、巡回宣講5190場次,走村入戶14余萬戶,發(fā)放宣傳單77余萬份,懸掛橫(條)幅標語6490余條,直接受眾173余萬人次。
洛隆縣教育局開展“喜迎十八大 教育進基層”宣講活動。
充分發(fā)揮市委講師團人才庫的作用,調動宣講員參與宣講、主動宣講、全面宣講的積極性是做好宣講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市委講師團結合實際,制定并實施了“健全機制、物質獎勵、精神嘉獎”相掛鉤的工作機制,激發(fā)宣講活力。通過市委宣講團的不懈努力,昌都市宣講骨干人員達15名,每名骨干半年內人均宣講近20場。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優(yōu)秀宣講隊伍,藏漢宣講員比例達7 ∶ 3,宣講面覆蓋從地、縣機關單位擴大到138個鄉(xiāng)(鎮(zhèn))和大部分行政機構,為圓滿完成全市重大宣講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實施巡回宣講機制。深入開展巡回宣講,根據形勢任務和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適時組織宣講團深入機關、社區(qū)、鄉(xiāng)村、學校、企業(yè)、寺廟,面向廣大黨員干部、農牧民群眾開展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宣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以實施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等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做到宣講面全覆蓋。
建立責任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完善宣講團成員目標管理制度,明確宣講員崗位職責、責任主體、任務分工,激發(fā)和調動宣講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奮勇爭先的激情、為民服務的真情,推動宣講工作持續(xù)深入開展。
建立表彰激勵機制。每年通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對宣講場次超過15場的優(yōu)秀宣講員進行表彰獎勵,發(fā)放榮譽證書,并做好宣傳報道,讓干事創(chuàng)業(yè)者和無私奉獻者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以此激勵更多的能人志士參與到宣講工作中。
建立物質激勵機制。對在宣講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或參與宣講活動積極性高、工作扎實,宣講效果好的宣講員,宣講稿件和理論文章優(yōu)先予以推薦、刊登,本人優(yōu)先選派到區(qū)外學習,同時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據統(tǒng)計,近兩年,先后向區(qū)黨委推薦理論文章70余篇,選派到北京、拉薩等地學習27人次,發(fā)放獎金6萬余元。
此外,每年根據各單位工作實際,適時對市委講師團人才庫成員進行調整、充實、變動,不斷充實講師團師資力量,確保宣講工作后繼有人。
(作者為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