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玄,陳福林 ,白二雷,岑 蘭*,周彥豪
(1.廣東工業(yè)大學 材料與能源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大金氟化工有限公司 廣州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620)
綠色輪胎需要大量白炭黑作填料,纖維素與白炭黑具有相似的表面基團,將纖維素作為一種補強性填料用于橡膠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1-3]。纖維素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棉纖維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通過酸水解可以制得纖維素晶體,包括微晶纖維素(MCC)和納米纖維素[4-6],如果纖維素能夠替代白炭黑成為橡膠補強材料,則將擁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
本工作研究實驗室自制MCC和改性微晶纖維素(MMCC)對丁苯橡膠(SBR)各項性能的影響,以期為纖維素替代白炭黑成為橡膠補強材料打下基礎(chǔ)。
SBR,牌號150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產(chǎn)品;環(huán)氧化腰果殼油(ECNSL),卡德萊化工(珠海)有限公司提供;MCC和MMCC,實驗室自制。
X(S)K-160型開煉機和QLB-400×400型平板硫化機,上海第一橡膠機械廠產(chǎn)品;XL-100A型沖片機,上海化工機械四廠產(chǎn)品;CMT4204型電子萬能試驗機,上海試驗儀器總廠產(chǎn)品;LX-A型邵爾A型橡膠硬度計,上海六中量儀廠產(chǎn)品;阿克隆磨耗機,高鐵儀器(東莞)有限公司產(chǎn)品;XQM行星式球磨機,北京時代新天測控技術(shù)有限公司產(chǎn)品;Nicolet 380型傅里葉轉(zhuǎn)換紅外光譜(FTIR)儀,美國熱電集團產(chǎn)品;SDT-2960型熱重分析(TG)儀,美國TA公司產(chǎn)品;EPLEXOR 500N型動態(tài)熱機械分析儀(DMA),德國GABO公司產(chǎn)品;XL-30FEG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荷蘭飛利浦公司產(chǎn)品。
SBR 100,氧化鋅 5,硬脂酸 1,防老劑4010NA 1.5,硫黃 2,促進劑CZ 1.2,炭黑N330、白炭黑、MCC和MMCC 變量。
MMCC 的制備:取MCC 與ECNSL 按質(zhì)量比7∶1加入球磨罐中,加入適量蒸餾水、乳化劑OP-10和三乙胺,設(shè)定轉(zhuǎn)速為300 r·min-1,球磨時間1 h,將球磨后混合物進行抽濾,然后置于140 ℃烘箱中干燥2 h,即得MMCC。
硫化膠的制備:在開煉機上塑煉生膠,依次加入防老劑4010NA、硬脂酸、氧化鋅和促進劑,混煉均勻后加入炭黑N330,再根據(jù)各試驗配方加入MCC、MMCC、白炭黑和硫黃,打三角包5次,薄通出片;膠料置于平板硫化機中硫化,硫化條件為160 ℃/10 MPa×12 min。
FTIR分析:先將MMCC用無水乙醇洗滌4次,抽濾后干燥,用FTIR儀測定,分辨率 2 cm-1,波數(shù)500~4 000 cm-1。
TG分析:用TG分析儀在氮氣環(huán)境下對MCC和MMCC進行測試,升溫速率 10 ℃·min-1,溫度范圍 室溫~600 ℃。
物理性能:按照相應(yīng)國家標準進行測試,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測試時拉伸速率均為500 mm·min-1。
阿克隆磨耗量:選擇磨耗角度為15°,將試樣粘在膠輥上,先預磨300 r,測其質(zhì)量為M0,繼續(xù)磨3 416 r,測其質(zhì)量為M1,復合材料的磨耗體積V=(M1-M0)/ρ,式中ρ為密度。
SEM分析:在磨損后的試樣表面噴金,用SEM觀察試樣磨損表面形貌。
DMA分析:采用拉伸夾具,應(yīng)變 10%,頻率 10 Hz,升溫速率 2.5 ℃·min-1,溫度范圍-100~+100 ℃。
MCC和MMCC的FTIR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ECNSL,MCC和MMCC的FTIR譜
從圖1 可以看出:與MCC 相比,MMCC 在2 850,2 925,1 601和1 580 cm-1處出現(xiàn)新的吸收峰,這些峰是腰果殼油上的長碳鏈峰和苯環(huán)骨架振動吸收峰;此外,MMCC在1 113 cm-1處出現(xiàn)脂肪族醚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說明ECNSL與MCC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ECNSL成功接枝到MCC上。
MCC和MMCC的TG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MCC和MMCC的TG曲線
從圖2可以看出:MCC的第1個質(zhì)損平臺從250℃到320 ℃,由水分子流失及非可燃性氣體轉(zhuǎn)化造成;第2個質(zhì)損平臺從320 ℃到391 ℃,由MCC裂解和可燃性氣體轉(zhuǎn)化造成,質(zhì)量保持率為28%。MMCC的第1個質(zhì)損平臺從220 ℃到292 ℃,為側(cè)鏈上ECNSL鏈的裂解和可燃性氣體的轉(zhuǎn)化;第2個質(zhì)損平臺從292 ℃到380 ℃,質(zhì)量保持率為25%,為MMCC主鏈的裂解。MMCC的熱分解溫度及質(zhì)量保持率均低于MCC,說明MMCC熱穩(wěn)定性變差,這是由于MMCC分子鏈上引入了ECNSL,致使鏈結(jié)構(gòu)比較疏松,且ECNSL的長碳鏈結(jié)構(gòu)在高溫下碳化分解。
MCC和MMCC對SBR硫化膠物理性能的影響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炭黑N330用量固定為40份,隨著MCC用量的增大,SBR硫化膠的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呈下降趨勢,邵爾A型硬度、300%定伸應(yīng)力和拉斷永久變形增大,撕裂強度變化不大;填充MMCC時,隨著MMCC用量的增大,SBR硫化膠的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呈下降趨勢,邵爾A型硬度、300%定伸應(yīng)力、拉斷永久形變和撕裂強度呈增大趨勢。
表1 MCC和MMCC用量對SBR硫化膠物理性能的影響
當分別填充20 份MCC 和MMCC 時,填充MMCC的SBR硫化膠300%定伸應(yīng)力、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高于填充MCC的SBR硫化膠,分別提高了69.9%,24.2%和4.8%。這主要是由于MCC分子鏈中含有大量的羥基,與非極性的SBR相容性差,且MCC易在SBR中團聚、不易均勻分散,當MCC在SBR中的用量增大時,其與SBR的界面結(jié)合能力變差,受到外力作用時易產(chǎn)生應(yīng)力集中,從而使拉伸強度降低;MCC經(jīng)ECNSL改性成為MMCC后極性下降,與SBR的相容性增強,能夠較均勻地分散在橡膠中,因此其填充補強效果優(yōu)于MCC。
另一方面,當MMCC用量為20份時,硫化膠的拉伸強度為19.0 MPa,大于填充20份白炭黑的SBR硫化膠的拉伸強度(18.6 MPa)。這是由于填充MMCC能夠有效地限制橡膠分子鏈的變形,使硫化膠的拉伸強度增大;但當MMCC用量大于40份時,由于MMCC中含有部分未反應(yīng)完的ECNSL以及其與SBR分子鏈間薄弱點的影響增大,填充MMCC的硫化膠的拉伸強度比填充白炭黑的硫化膠小。
填充20份MCC、MMCC或白炭黑的SBR硫化膠的阿克隆磨耗量分別為0.46,0.27和0.14 cm3??梢钥闯觯畛銶MCC的SBR硫化膠的阿克隆磨耗量與填充MCC的SBR硫化膠相比降低了41%,耐磨性能提高,這是由于MMCC與SBR基體的相容性優(yōu)于MCC,有效地阻礙橡膠基體分子鏈的抽出,使粘附摩擦減小,從而提高了MMCC/SBR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7]。另一方面,填充MMCC的SBR硫化膠的阿克隆磨耗量明顯大于填充白炭黑的SBR硫化膠,這是由于白炭黑表面結(jié)構(gòu)度更高,能更好地限制橡膠分子鏈的抽出。因此,如果要提高MMCC/SBR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還需提高MMCC的表面結(jié)構(gòu)度。
阿克隆磨耗試驗后,MCC、MMCC和白炭黑填充SBR表面磨損后均形成山脊狀磨損圖紋,這是由摩擦體劃破膠面形成的切削磨損,其SEM照片如圖3所示。
圖3 阿克隆磨耗試驗后MCC、MMCC和白炭黑填充SBR硫化膠的SEM照片
從圖3可以看出,3種膠料的磨耗圖紋臺階間距均不相同,其中,圖3(c)的臺階間距較圖3(b)小,其粘附摩擦趨勢減小[7],耐磨性能較好,這也與阿克隆磨耗量變化一致。
填充炭黑、白炭黑、MCC和MMCC的SBR硫化膠的DMA曲線及數(shù)據(jù)分別如圖4和表2所示,其中tanδ為損耗因子。
從圖4可以看出,在填充40份炭黑N330的基礎(chǔ)上,再添加20份炭黑N330、白炭黑、MCC和MMCC的SBR膠料的tanδ峰值溫度均在-30 ℃附近,說明其玻璃化溫度(Tg)相似。
圖4 SBR硫化膠的tan δ-溫度曲線
從表2可以看出,填充20份MCC的SBR膠料在0℃附近的tanδ值比填充MMCC的SBR膠料小,這是由于MMCC接枝有ECNSL側(cè)鏈,增大了其與SBR的相容性,當賦予膠料應(yīng)力時,SBR分子鏈在MMCC表面產(chǎn)生滑移,應(yīng)變跟不上應(yīng)力的變化,因此在0℃附近填充MMCC的膠料tanδ較大。此外,MMCC和白炭黑填充膠料0 ℃之后的tanδ曲線相似,說明兩者具有相近的抗?jié)窕阅芘c滾動阻力。
表2 SBR硫化膠0和60 ℃下的tan δ
(1)當相同用量的MCC和MMCC填充到SBR中時,填充MMCC的硫化膠物理性能較好,說明MCC改性后對SBR的補強作用增強。
(2)填充20份MMCC的SBR膠料的阿克隆磨耗量比填充相同用量MCC的硫化膠降低了41%,說明MMCC填充SBR硫化膠的耐磨性能較好。
(3)填充20份白炭黑、MCC和MMCC的SBR膠料的tanδ峰值溫度均在-30 ℃附近,說明與填充白炭黑相比,填充MCC和MMCC并沒有明顯改變SBR膠料的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