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其表達和交流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際中,禁忌語的研究是一個不能忽略的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了中英語言禁忌的相似之處,以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這一語言現(xiàn)象,并幫助大家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語言;禁忌;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活動是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對不同民族的語言發(fā)展起著制約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我們會遇到諸如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中西方在社會制度、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從而使得兩者在語言禁忌的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著差異。例如, 在英語中,與宗教、犯罪、婦女解放、個人隱私等方面的禁忌語比較多。在漢語中,長幼稱謂方面講究很多,關于“性”的話題也是盡量委婉說之表達。但在英漢語言中,有些禁忌語是類似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身體部位
在講究禮儀的社交場合,中西方文化下的人們都不喜歡提及胸、乳、臀、性、排泄等相關的一切敏感部位以及他們的功能等。非說不可時,就使用委婉語代替。 例如,妓女a prostitute稱為a lady of town;homosexual稱為queer;“禁止隨地大小便”稱為Commit no nuisance。再如在歷史上的維多利亞王朝時期,女子即使在同性之間對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也是忌諱直呼其名,“乳房”稱為bosom,“大腿”稱為leg。漢語也是如此,上廁所叫“解手”。不過,漢語不像英語那樣嚴格,有時在公開場合也會聽到“吃喝拉撒睡”之類的的話。
二、詛咒語
在早期文明中,科技文化不發(fā)達,人類普遍迷信鬼神,于是有關鬼神的話都成了禁忌語。英語中的Jesus Christ ,holy Mary ,damn ,hell ,大多與基督教的詞語和名詞有關,很多由于過于粗俗難聽的言語都會受到社會限制。在漢語中,有關鬼神的詛咒語、罵人的話也是較少的。
三、政治忌語
政治上的禁忌語當然多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在西方,報界為掩蓋勞資關系緊張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問題,經常使用委婉語代替。再如,美國人不愿談到越南戰(zhàn)爭,因為那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談論有關越戰(zhàn)的詞時,美國人聽了會感到不悅。漢語中,我們也同樣注重媒體用語的政治影響,如:失業(yè)——待業(yè),通貨膨脹——失控,市場蕭條——市場疲憊,逮捕——保護性措施,亞非拉落后國家——發(fā)展中國家。
四、生老病死
從古到今,我們的祖先就對“死亡”這兩個字很敏感,正如在《禮記·典禮》中所言:“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這些都表明古人對死的忌諱。在英國維多利亞王朝中期,人們甚至不敢提起已故者的名字,而小心翼翼地代之以the departed或no longer living?,F(xiàn)代社會里,人們仍然害怕“死”。漢語忌諱親朋友好友辦喜事時送鐘(與“送終”)同音),不宜在公開場合說“燒”、“埋”、“尸體”之類,而是用很多委婉說法,如 :“逝世”、“謝世”、“歸天” 、“與世長辭”、“犧牲”等。美人也很忌諱“die”,他們就用“pass away”、“go to the heaven ”、“undertaker”等委婉話。
雖說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達,人們對疾病等還是忌諱莫深的,比如說漢語中不說“生病”而說“不舒服”。飯館服務員對顧客說:“樓上有雅座?!倍徽f“樓上有單間”,以免引起對方對醫(yī)院里危重病人住的房間的聯(lián)想。英語在這方面比漢語要忌諱得多了,什么“mad”、“criminal lunatic”、“asylum”等等都遭忌諱。近幾年來所出現(xiàn)的“艾滋病”,西方人不直接表達“AIDS”,取而代之“social disease”。
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在稱呼老年人以及評價別人的外表時候都要注意措辭,否則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悅。如:漢語忌諱“胖”、“肥”;西方人更忌諱“胖(fat)”,因為“肥胖病”已成為現(xiàn)代西方社會發(fā)達國家的一個社會問題。此外,形容人難看時,漢語不說“丑陋”而說“長得還過去”,英語中類似的表達如“plain”、“homely”而不說ugly。
五、結束語
在跨文化交際中,禁忌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對人們有著強有力的現(xiàn)實約束力。語言禁忌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存在于不同的民族、區(qū)域和國家,也體現(xiàn)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社交、商務、溝通等不同領域。在全球國際化的過程中,跨文化的交際和溝通,不論是在人們的日常交際還是學校教學、商務往來中都日趨重要。在不同文化或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際時,當人們傳遞信息和表達想法時,就會涉及語言的使用,自然會涉及到禁忌語的應用。研究語言禁忌現(xiàn)象對于開拓語言研究的領域、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現(xiàn)今的時代需要我們具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有益于改善人際關系和國際間的交流和溝通,是和平與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學習英語,就是在為從事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做好準備工作。在多元化不斷融合的新世紀,只按傳統(tǒng)意義學好語言是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的。了解跨文化交際中的言語禁忌的重要性, 對于規(guī)避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文化差異帶來的誤會和尷尬,達成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賈琳. 語言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J] .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4).
[2]郭麗華.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J] .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4).
[3]劉敏. 英漢禁忌語異同之分析與比較[J] .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4]王君. 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禁忌語的差異[J] . 常熟高專學報,2003(6).
作者簡介:馬菁(1979–),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主要研究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